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弘 《科教文汇》2014,(5):106-107
“下列”是法律法规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汇。本文在统计“下列”相关词语使用频率的基础上,分析其出现频繁的原因,对其使用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2.
程传星 《科教文汇》2013,(17):118-119
“ ”和“开”作为使用频率较高的动词在韩语、汉语中占有着重要地位,并且二者都可和宾语相结合使用。本文将主要对比“ ”和“开”的宾语类型,探讨其共有的宾语类型、“ ”特有的宾语类型和“开”特有的宾语类型。  相似文献   

3.
现代汉语中“和”、“或”这两个词不论是使用频率还是适用范围都是非常广泛的。作为连词使用时,它们的用法相对重合,致使了对它们的误用以及歧义的产生。本文通过介绍“和”、“或”的一般用法及特殊用法,对它们使用过程中的误用情况加以分析,通过语言的选择与逻辑总结了造成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连词“和”使用频率很高,留学生在使用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系列偏误。讨论分析了连词“和”产生的偏误并分析了偏误的原因。在教学中,让学生充分了解“和”的特点,减少偏误的出现,力争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
在当今社会中“IT”已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专业术语,成为公众茶余饭后的时髦的话题。技术专家们对“IT”趋之若骛,惟恐跟不上日新月异的技术新潮流而落伍;各大上市公司和疯狂的股民门对“IT”的态度则随着“那斯达克”指数的升降而  相似文献   

6.
张林 《科教文汇》2009,(25):246-247
“山寨”是现代网络语言中使用频率非常高的一个词语,以它为基础产生了大量“山寨族词汇”和表达方式。本文简略概括了网络流行词语产生的原因并从意义、词性、感情色彩和隐喻修辞等五个方面分析了网络词语“山寨”的发展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7.
引言2005年5月,我们对威海的部分机关的科、处级公务员使用称呼的情况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字头 姓”、“姓 职务”、“姓名”三种形式是该级别人员相互称呼对方的最普遍的形式。在正式场合“姓名”、“姓名 职务”最为普遍。而在非正式场合,“字头 姓”的使用频率最高(见表)。对职务高于自己者,对他们的称呼一般较为正式。而对同级、下级同事的称呼,在正式与非正式的场合中,被称呼人的性别对称呼的选择,几乎没有性别差异的影响。该调查的结果还显示,人们在正式场合通常使用正式称呼,非正式场合通常使用非正式称呼。“字头 姓”、“仅…  相似文献   

8.
刘志新  薛云燕 《软科学》2007,21(3):30-33
通过对我国商品期货市场上“即日交易者”交易频率和收益情况的研究,发现此类投资者中存在过度自信现象,且投资者的过度自信程度与其交易频率之间呈倒“U”型曲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高科技,这个名词在《邓小平文选》中多次出现,而且与“重视”、“发展”、“引进”、“运用”直接联系在一起。进入21世纪,它的使用频率正逐年攀升,然而,1999年版的《辞海》对它不立条目,其他地方也找不到对它的明确说明,这与崇尚高科技的社会环境很不相称、很不和谐。  相似文献   

10.
杨丹 《现代情报》2011,31(4):56-61
现代信息技术作为知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对知识工作的效率提升以及质量改进等方面已形成一定的共识。然而,由于知识工作体系以及信息技术构成的多样性,不同的知识员工对于各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效用存在相应的差异。文章对知识员工对于软件系统和网络系统两种信息技术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指出,不同的知识员工对于信息技术使用的效用评价存在显著性差异,而这种差异性很大程度上源于知识员工在工作过程中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频率。使用频率越高,对于软件系统以及网络的评价越高,认为信息技术已成为工作中的“必需品”;而对于信息技术使用频率较低的知识员工,对信息技术的评价则比较保守,认为信息技术对其工作的辅助作用是有限的。文章的研究为信息技术在不同工作领域中的针对性投资和开发应用以及知识工作的效率提升提供了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冯江波 《科教文汇》2008,(14):177-177
教育部、国家语委发布的《2006年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中列出了171条汉语新词语。这些新词语是报告编委会对国内30多种报纸中出现的“疑似”新词进行核实后确定的,根据其使用频率较高被入选新词语。其中“晒”就被列为171个新词中,它的意思是把东西拿出来在网上进行展示,这是“晒”字在2006年的一个全新用法,并在网上广泛的流行:  相似文献   

12.
高琦 《情报杂志》2001,20(9):42-44
传统的加权方法在评价词条相似性中常常依赖于高频率的词条,对于低频率词条则不能准确地判断词条的相似性。本文在对传统权值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新的词条加权方法“逆动词频率的负权值(NWIVF)”,详细介绍新方法的计算步骤和分析方法。通过使用新方法,使查全率和查准率分别提高33%和18%。  相似文献   

13.
刚刚迈入新世纪的门槛,就发生了举世震惊的“911”事件,这一事件发生后,“恐怖活动”、“恐怖主义” (Terrorism)在过去人们还比较陌生的名词,已成为各国政要、新闻媒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911”恐怖事件毁掉的不仅仅是两座摩天大楼,它是对无数无辜生命的涂炭,是对国家安全和世界和平的威胁,是对人类社会文明的践踏。  相似文献   

14.
玉升烟 《知识窗》2014,(13):31-31
“嘴边不要老挂着‘OK’,OK?”里昂斥责道,小女孩应声回答:“OK!”这段出自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的对话,成为“OK”一词超频率使用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15.
《科协论坛》2007,(7):26-26
当记者走近这位拥有众多光环的青年女科学家时,第一印象就是她非常谦虚。据熟悉她的人讲,在平时的工作中,她对自己的同胞、同事交流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是“根啦”、“觉”、“阿佳”(藏语师、兄、姐之意)。即使在获得中国青年女科学家的最高殊荣,面对“当之无愧”的称赞,  相似文献   

16.
孟瑞凡 《百科知识》2023,(15):61-62
<正>“是……的”句在现代汉语书面语及口语中均被广泛使用,同时也是国际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显示,在留学生习得汉语的过程中,“是……的”句式的错误使用呈常态化趋势,共出现2629次,频率高达99.999%,占句型错误的41.5%。本文通过强调句式“是……的”的本体研究,对HSK动态作文语料库2.0中的“是……的”句型偏误进行总结、分类,归纳出留学生习得偏误的类型并分析其原因,以期为国际中文教学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胡艳萍 《科教文汇》2009,(33):259-259
[ku^21]在安化方言里是个使用频率很高的程度副词,相当于普通话的“很、非常”,暂借同音字“古”表示。本文从语义特征、句法分布、句法功能方面来探讨“古”的基本用法。  相似文献   

18.
进入本世纪80年代,中国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莫过于“改革”、“开放”,接下来可能就数“流动”了。“流动”这个词,本身没有什么政治色彩,也没有明显的功利倾向,但它却对12亿中国人形成一道世纪冲击波,把中国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潮头之上。  相似文献   

19.
“N1+所+V+的+N2”是“所”字结构的一种句模。“所”和“所”字结构字在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使用方法复杂,给汉日翻译带来极大不便,以至于使翻译仅仅停留在个人经验的层面,难以变成一种科学。为加速汉日翻译领域的研究,为“所”字结构的日译实践提供参考,笔者选取了“N1+所+v+的+N2’的日译”作为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20.
激活信息的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情报杂志》1994,13(1):48-49
目前,图书情报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大概非“信息”莫属了,“信息就是财富”、“信息就是资源”、“信息就是智慧”、“信息就是企业生存的命脉”……信息与人类竞争生存间的内在联系正在被揭示并引起人们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