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留学生是中国近代化的报春鸟陈岱荪,季羡林,张岱年,业治铮,陈荣悌,茅家琦编者按本刊上期推出了“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专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研究者以及其它读者的关注。为了让更多的读者了解当今中国高层次的专家学者对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等...  相似文献   

2.
“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抓住了留学生与一百多年来中国社会发展的重大关系问题,极有意义。“在方法上,先从史料做起,也切实可行”,《辞典》是留学生问题研究领域起步最早的史料性作品,是一部留学生与近现代中国社会发展关系的工具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为配合2003年11月香港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国家博物馆合办的“近代中国留学生回顾展”,香港历史博物馆,中国国家博物馆、香港浸会大学近代史研究中心和香港中国近代史学会于2003年12月17日-18日,在香港历史博物馆合办了“近代中国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 ,徐州师范大学大力开展留学生课题的研究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影响。在周棉教授组织和指导下 ,在校内外有关领导和专家的支持下 ,该校已逐渐形成了一个留学生研究群体 ,出版了《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学》、《李大钊与中国的学术》等论著和大型工具书《中国留学生大辞典》等。发表了《近 15 0年来中国留学生群体的形成、发展、影响之评价及趋势之展望》等论文近百篇。获得“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留学生与 2 0世纪中国的社会变革”、“留学生与近代以…  相似文献   

5.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的专门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关系的研究机构,成立于1996年。其具体研究方向为中国留学史、留学生与中外文化交流、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还包括中外文化交流关系的研究。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是徐州师范大学的特色研究课题,在省内外学术界也有广泛的影响。该课题酝酿于1980年代初。当时,青年教师周棉有感于近代中华民族的苦难,有感于近代许多优秀知识分子的爱国壮举和长期蒙受的不公正待遇,萌生了研究知识分子与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关系的念头。在长期、艰苦乃…  相似文献   

6.
中国近代建筑学留学生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占据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留学生回国初期的建筑设计形式以西方复古建筑居多,他们的设计行为推动了中国近代建筑仿洋风潮的传播和延续。随后,他们渐渐摒弃了单纯“仿洋”的建筑设计手法,而更加关注中国传统建筑形式,成为中国传统建筑近代复兴的最主要力量。在西方现代主义建筑设计兴起的潮流中,他们又以各自的理解,通过建筑实践和理论研究,积极倡导现代主义建筑思潮,推动了现代主义建筑在近代中国的传播和普及。中国近代留学生建筑师群体的建筑设计行为以及教育活动,直接影响了中国近代建筑形式潮流的更替。  相似文献   

7.
“留学生”一词归根溯源还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汉唐灿烂繁盛的中华文化不但吸引了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而且还有许多“留学生”、“还学生”到中国留居学习,但中国自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自觉的留学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了。令人感叹的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开端,竟是得益于当时马礼逊学堂的美国老师赛缪尔’勃朗先生的因病归国。  相似文献   

8.
2004年10月16~19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及东京旅日华人史学会联合举办了“留学生与中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这是继2003年“留学生与近代社会”的徐州会议之后有关留学研究的又一次盛会。此次会议云集了来自教育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国家博物馆、欧美同学会、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开大学等单位,以及美、日、法、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100多名留学研究专家,提交论文88篇。会议主要围绕百余年来留学生走向及其在近代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这一主题进行了研讨。  相似文献   

9.
新书架     
《神州学人》2000,(4):30-30
书名:《中国留学生大辞典》主编:周棉出版:南京大学出版社定价:68.00元简介:本辞典是“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课题取得的重要成果之一,1999年8月出版。全书共收录4000余人,上起1847年,下止1978年。入选人物资料大都截止到1993年。辞典内容丰富,史料翔实,“留学生”特点突出,志述严谨有序。附有姓氏索引、中国留学生简表、不同时期留学生有关情况统计表、词目汉语拼音索引等,便于查阅检索。是一部有较高学术价值和实用价值的专门工具书,出版后受到有关专家学者的欢迎和好评。书名:《中国的自传文学…  相似文献   

10.
应加拿大拉瓦尔大学的邀请,本校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周棉教授于10月中旬参加了该校举办的“中国学术周”活动,作了题为《19世纪中期以来中国的留学运动及其影响》的学术报告,并配以大量的图片展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留学生的留学活动和业绩,受到了与会者的欢迎。  相似文献   

11.
书摘     
“中国留学生之父” “留学生”一词归根溯源还是日本人的发明创造。汉唐灿烂繁盛的中华文化不但吸引了来自日本的“遣唐使”,而且还有许多“留学生”、“还学生”到中国留后学习,但中国自己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有自觉的留学运动却是近代以后的事了。令人感叹的是,中国近代留学的开端,竟是得益于当时马礼逊学堂的美国老师赛缪尔·勃朗先生的因病归国。 “1846年冬,勃朗先生回国。去之前四月,先生……谓对于本校,感情甚深。此次归国,极愿携三五旧徒同赴新大陆,俾受完全之教育。诸先中如有愿意同行者,可即起立……予首先起…  相似文献   

12.
由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所、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以及东京旅日华人史学会联合主办的“留学生与中外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6日至19日在天津和徐州召开。来自美国、法国、日本以及中国大陆和港台地区约百余名学与会,并提交论88篇。这次学术盛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与晚清西学东渐刍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晚清的“西学东渐”催生出中国近代留学生。留学生在取代外国传教士成为西学输入的传播主体后,“西学东渐”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此西方文化的输入纳入到中国文化发展的轨道,推动着中国近代新文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留学生”一词是日本人在大约公元八世纪时“创造”的。中华民族从八世纪到十八世纪初 ,文化与科技一度辉煌 ,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但到近代中国 ,从接纳留学生到送出留学生 ,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5.
赵宁 《当代教育论坛》2008,(10):117-118
容闳是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先驱,是第一个在美国高等学府毕业的中国留学生,被称为“中国留学生之父”。本文从他一生的事迹出发,重新解读、体味他的创新意识、爱国主义精神、前瞻眼光等优秀品质,以期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和教育。  相似文献   

16.
杏坛大家     
《教师》2010,(32):F0002-F0002
(1828-1912),字达萌,号纯甫,广东香山县南屏村(今珠海市南屏镇)人,中国近代史上首位留学美国的学生。中国近代早期改良主义者。中国留学生事业的先驱,被誉为“中国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7.
容宏是“中国人而毕业于美国第一等之大学校”的第一人,他积极倡导“教育救国”,主张教育西化,最早组织幼童赴美留学,筹办新式教育,被誉为近代“留学生之父”。  相似文献   

18.
1840年爆发的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传统教育的空疏无用愈益暴露,改革科举制度,加试实用学科,“以夷治夷”逐渐成为当时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派遣留学生的设想与实施,也就是在这种条件下诞生的。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次由官方派遣留学生,进而拉开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序幕。本文试图对这一过程作以回顾,以正确认识近代留学教育对中国的影响。近代中国的留学教育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向美国派遣留学生,第二阶段是向欧洲英法等国派遣留学生;第三阶段是向日本派遣留学生。这三个阶段只有性质上的区别,并没有截然的时间分期。留美教育侧重于…  相似文献   

19.
中国近代“留学生之父”容闳,一生以“西学东渐”之志,寻“维新中国”之路,应时乘势地紧贴了近代社会新陈代谢的历史进程。借以他的自传体回忆录《西学东渐记》考察其现代化思想品格,凸现出了与时偕进的爱国精神、超人一筹的革新主张,以及尴尬边缘人的角色特征。  相似文献   

20.
徐州师范大学“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研究中心” :欣闻全国“留学生与中国的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古都彭城召开 ,特写信表示祝贺 !中国的留学运动 ,是我国现代化过程中必然产物。早在一百五十年前 ,著名的先进思想家魏源就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口号 ,由此引发了一场改变中国面貌的洋务运动 ,留学热潮正是这场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 ,留学运动不断展现新的内容。研究百余年来的中国历史就可发现 :广大留学生对于中西方学术交流 ,特别是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改造和建设现代化的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国今天在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