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2011年,“网络春晚”喷涌式地在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山东电视台、青海电视台集体亮相.这一方面是电视传媒在观众对传统“春晚”出现审美疲劳之后为了争夺收视率和影响力而采取的一种应对举措,另一方面也是在网络影响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电视文化与网络文化互通、共融的结果.本文从“网络春晚的发展与变革”以及“网络文化与电视文化...  相似文献   

2.
“赛博文化”与人类的孤独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文化是“器用”与“道统”的结合,传播手段一定会“内置”为文化要素;网络文化所建立起来的虚拟世界使人类距离“物本”越来越远,因此产生了两种“主体间性”感性孤独将带来感受能力的蜕化,破坏主体的完整存在,影响人的自然质量;网络也会影响人的社会质量,信息崇拜破坏有意义的相对封闭状态,使人类文化失去理性孤独,“速度”将高于“深度”,成为社会智慧主流,包装的文化快餐将更进一步地排挤精致的文化大餐。“文化轴心时代”的学术大师与艺术大师在未来社会很难产生。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钢 《网络传播》2007,(7):12-15
“面对网络文化的复杂发展状况,政府应该如何去管理和引导这一新生事物,使之健康发展,如何才能做到规范与繁荣并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网络文化,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本文论述了网络文化的定义、特征及其对现代社会积极与消极的影响,面对网络文化影响,图书馆的对策是:加强民族文献数据建设,弘扬民族文化;利用图书馆拥有的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网点优势,大力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的建设;发挥图书馆的网络第二课堂作用。  相似文献   

5.
网络文化安全与支撑技术对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普及,构筑网络文化安全成为一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何谓网络文化安全,概况起来是意识形态安全、民族文化安全、文化价值观安全、文化行为方式安全以及网络信息机密安全。网络文化安全即在“互联网海量数据”、“传播程序和规则自由化”、“网络成员身份数字化”为特征的环境下,“保护文化和资源的安全,维护信息时代的社会秩序”。而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是知晓网络舆情——网络社会的民众合议,  相似文献   

6.
“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间,由于技术的兴起,科技的影响渗透到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原来泾渭分明的技术与文化之间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在网络文化中,技术因素的影响力甚至超过了文化因素,成为主导力量。网络文化便是技术与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在经济、文化全球化时代,网络已成为传播信息和意识形态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7.
张超 《新闻窗》2006,(5):17-18
由于网络特有的虚拟性,给制造不文明网络行为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条件,网络空间的无国界性客观上也促进了不文明行为的传播,再加上资本运营的逐利性,网络上逐渐兴起了一股“低俗之风”,对主流文化的传播形成了严重威胁,并产生了大量的社会负效应,最终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文明风暴”,矛头直指各种不文明的网络行为。如何抵制庸俗网络信息侵蚀,引导网站和受众对网络文化进行正确的生产和消费,进而在网络世界中彰显先进文化的主流价值取向,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8.
王慧 《网络传播》2008,(1):44-45
“网络文化的‘车子’上无所不装;无论是传统的经典名著还是当代网络草根文学都可以装载;网络媒介应该传播什么,大众应该接受什么,不再由少数精英说了算。网络传播者的多元化,使网络成为多元文化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9.
自上世纪以来,我国网络文化经过了“高潮”、“低潮”和开始理性探索网络文化发展规律的过程。据统计,到2006年底,我国各类网站大约已超过了70万家,但是真正盈利的网站很少,就是几家大型的门户网站的经营收入同其所拥有的技术也是不成比例的。网站这么多,盈利又不理想,于是许多网络媒介经营者就开始寻找发展的道路。有的探索网络文化发展迟缓的原因;有的大胆地追加投资,等待网络文化发展的新机会;有的却走向“斜路”,推出许多不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忘记了网络媒介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0.
要闻     
《网络传播》2007,(6):6-7
信产部部署打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等违法活动;“绿色网络联盟”成立;八部委联合主办的“网络音乐盛典”启动;江苏破获40亿元特大网络赌博案;文化部举办“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论坛”。  相似文献   

11.
黄色短信不断蔓延,网络恶搞变本加厉……一场场与网络传播有关的文化官司似乎还无结局,网络图片的低俗之风又“硝烟四起”,尤其是“6家传播低俗内容的网站遭曝光谴责”,其中不乏充斥在社会上引发了热烈讨论,包括网络图片在内的网络文化如何传播、网络建设如何规范发展等一系列隐身其后的深层问题浮出水面。  相似文献   

12.
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是网络时代,网络文化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正在改变着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网络文化是一种通过信息网传递,集科学知识、人文知识和各种社会新闻为一体的新型文化。网络文化对中小学生影响极大,我们可以从街头巷尾、学校周围林立的大小“网吧”感受到这种影响。认真研究网络文化及其对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是当前家庭、学校、社会所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3.
论网络文化及其传播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小华 《图书馆》2002,(6):65-66,59
本文论述了网络文化的基本概念,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性质及特点,网络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与统一,阐述了我国在发展网络文化及网络文化传播方面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网络传播》2007,(12):37-37
2007年6月3日至4日,全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的要求,在建设中加强管理,以管理促进健康发展,努力把互联网建设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对外宣传的新渠道,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5.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文化竞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数字图书馆建设和网络文化竞争关系密切。当前,数字图书馆建设高潮迭起,网络文化竞争愈演愈烈,充分认识数字图书馆建设在网络文化竞争中的作用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人类从口语传播时代迈向电子传播时代经历了漫长的岁月,随着传媒的发展与传播,以大众为中心的网络文化渐渐形成。娱乐粉丝也由传统的个体或群体行为迅速集结成网络粉丝社群联盟,并渗透到网络文化中。自2005年真人秀节目的风靡,大批娱乐粉丝诞生、集结,娱乐粉丝群体便开始出现将自己从“人”降格为“物”的现象,在群体命名、行为方式以及精神层面普遍呈现出一种主动的自我降格的物化现象。这种物化行为不仅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更是商业利益驱使下的文化与经济的合谋。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互联网越来越成为承载先进文化,锻造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有效平台和传播手段。2007年新年伊始,胡锦涛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时强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党的十七大报告又提出,要“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8.
朱学蕊 《新闻世界》2009,(7):131-132
从网络用语到现实中的文化现象,山寨成为当下热议的词汇。如何理解“山寨现象”?本文从大众文化入手,分析山寨文化作为当下大众文化的新形式所具有的时代意义,同时也指出山寨现象要成为一种文化形式所必须经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探讨了网络文化的定义、特征、功能,以及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传播方式,语言表达方式,知识存储方式,汉字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世界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交流提供了新的机遇。中华文化只有抓住机遇,挺进世界网络文化阵地,利用网络这一新型传媒,使中华文化得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20.
网络文化的出现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果。在网络传播时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越来越显示出其真理的力量,科技对社会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显著。随着科学文化的高度发达,科学开始日益社会化,同时社会也日益科学化,科技成果已成为一种巨大的社会财富,我们的社会越来越需要科学的帮助。所有这一切,都深刻改变着人文文化,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