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书法艺术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品格,书法是中华民族独具民族个性的优秀文化瑰宝。在当今校园中开展书法教育,必须挖掘其丰厚价值,准确定位,努力培养出既有传统文化素养又有现代眼光的新时期接班人。为此,江苏省无锡兰亭小学作为一所全国书法教育示范学校,明确定位,全面构思,大胆尝试,积极探索在习练书法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书法欣赏中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在书法活动中使学生感悟做人之道,逐步凸显出"雅情、文心、弘德"等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2.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重庆科学城南开景阳小学校自2016年开办以来,坚持以研字习书多元书法活动为依托,面向全体学生创设良好的书法学习氛围,以字源研究、书法技能提升、书法文化学习、书法作品欣赏、书法实践活动等书法特色教育,提升小学生书法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3.
《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学要“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以及“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而在现今的小学生书法课堂上,教师重技能而轻文化、重形式而轻内涵的现象一直严重存在着。因此,研究书法课堂的文化融入对当今的小学书法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书法文化教育是书法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文化素养、增强学生文化自信不可或缺的内容。《书法》教材中的“知识链接”板块具有篇幅短小、语言凝练的特点。教师可以此为衔接点,在书法技能教学中融入书法文化教育,以“经典碑帖、书法名词、字形演变、书法历史”等书法常识为依托,采用直观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熏陶,让学生初步感知书法作品的文化内涵,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5.
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内核的东方主义俯视东方、凝视东方,使得东方主义去东方化。在这一去东方化过程中,中国文化遭遇深刻的身份危机。为应对东方主义的文化偏见,后东方主义的文化理念和实践势在必行。发现东方与文化输出战略的提出,使中国书法文化世界化成为可能,而强化书法的中国文化身份、积累书法创作的艺术经验、在海内外全方位践行文化书法理念、大力培养书法人才队伍,才能真正使中国书法文化的世界化成为现实。  相似文献   

6.
基于"翰林家学院"文化的"园林书法课程",依托"苏州园林"这一区域文化资源,立足儿童深度,丰盈书法浓度,以"广域课程"视角突围书法与其相近相关学科(门类)间的壁垒与界限,变"书法技法练习"为"书法文化学习",促发儿童在信步园林之时,获得跨维度、跨学科、跨领域的书法文化涵养和书写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7.
竹西小学以书法特色教育为抓手,继承和弘扬传统文化,以"写端正的字,做有节的人"为校训,凸显人才培养的核心理念。学校校园环境墨韵飘香,书法课堂特色彰显,书法教材贴近生活,书法活动丰富多彩,与书法的缘分,使民族文化精粹在孩子们心中得以生根、发芽,浓浓的墨缘一定会伴随孩子们走好人生之路。  相似文献   

8.
书法教学历来强调对字帖亦步亦趋的临摹,加之学生的勤学苦练与教师的指导,以达到理解掌握的目的。在教学中,踏实根基、融情入理、遵章有法,是让学生在学习书法的过程中学有所得、学有情趣、收获成功的较好路径。  相似文献   

9.
准确理解和把握书法教育的文化价值,大连市中山区教育局区域推进书法教育,从制度上保障书法教育在区域整体工作的地位,以"三维培训""研磨课堂"为主线,锤炼区域书法教师队伍,以"课题引领"为突破口,促进学校、教师迅速成长,以"课程牵动"为策略保障,促进学生自主发展,以"菜单培训、书法竞赛活动"为切入点,积淀书法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传承书法传统文化是当前义务教育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依据《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以苏少版《书法练习指导》为凭借,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可以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用一个班做课堂书法教学实践。努力在学生中普及书法教学,提高学生的书写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1.
书法艺术,是情兴与个性和谐统一的结晶。其用笔、点画、间架、布白等,这既是书者情兴迹化的津梁,也是书者个性抒发的凭藉。为此,书法教学应激发并促使学生自觉地去研究点画规律,寻找书法捷径,强化实践训练,进而实现书法实践、书法理论,到理论与实践和谐统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2.
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于2011年下发了《教育部关于中小学开展书法教育的意见》,并于2013年下发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要求中小学书法教育"进教材、进课表、进课堂、进活动"。目前,书法教师队伍是以语文教师为主体、专兼职相结合,其教学教研专业能力亟需进一步提升。本刊开辟"书法教育"专栏,旨在设立一个讲解书法理论与书法教学经验交流的平台,辟一角介绍书法家及其书法特点的空间,为广大教研员和教师更好地进行书法教育实践提供指导。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苏士澍先生多年来在"两会"上呼吁国家应该加强中小学书法教育。本期,我们连线苏士澍先生,来感受苏先生对书法教育的深刻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教育部高度重视以书法为重要载体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推动开展书法教育,对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书写能力、提高文化品质和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7496号建议——“关于中小学生书法进课堂的建议”更是引发了热议,提升了中小学书法教育的热度,也带动了中小学书法教室建设的发展。基于此,本刊策划专题,通过对学校校长的专访,展现书法教育实践,彰显书法教育成果,以及其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1989年,我校开展写字教学研究,构建了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写字—书法教育"特色教学策略,形成了写字教学特色模式."十一五"期间,我校开发了校本课程——《书法与中国文化》,构建了以书法文化推动书法技能提高的特色课程. 我校以"以墨育德,以墨启智,以墨健身,以墨陶情,以墨联社,以墨温家"为主题,不断加强学校文化建设,其中,人文的管理、人文的教育、人文的课程是学校文化的精髓.我校以翰墨香满园的校园环境,运用人文管理的特征,以及书法文化的课程,培养师生实现"我大气、我正气、我雅气、我锐气"的目标,不断探索写字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书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小学要重视以书法为重要载体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教育。课堂教学是小学书法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运用“三味”教学法,指导学生认真读帖、用心书写,品味书法艺术的魅力,提升书法审美境界,从而让课表中的书法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16.
写在前面的话:汉字和以汉字为载体的中国书法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人类文明的宝贵财富。书法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书写能力、审美能力和文化品质具有重要作用。为推进中小学书法教育,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教育部特制定并于2013年颁布了《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天津市中小学正在将书法教育纳入日常课程体系并不断加强教研工作。本刊特邀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顾问、教育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研制专家组主要成员张凤民谈中小学书法教育,并选取几篇小学书法教师的教学心得与广大读者分享。  相似文献   

17.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精髓,是中国传统文人、学者必备的文化素养与技能。以鲁迅先生为代表的学者书家是中国近代社会特定历史文化的产物,他们虽无心于书法但却是当之无愧的书法家,他们的书法成就对当代书法学习、研究以及书法的良性发展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鲁迅先生的诗稿,融诗之情与书之韵于一体,以独特的文风气韵和真挚的情感,不仅为书法提供了更为深广的内容与审美空间,而且丰富了诗歌的审美空间,扩展了精神世界的表达方式,无疑是我们研究鲁迅先生书法以及精神世界的最宝贵资料。  相似文献   

18.
苏州工业园区翰林小学以"华夏根基、国际视野、领袖胸襟、平民情怀"育人目标为主线,致力于依托区位优势打造"儿童深度"书法文化的实践研究。基于区域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卷质态;基于校园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香韵律;基于墨彩文化,让翰林书韵更具书法志趣。学校以具有"儿童深度"的书法文化为支点,期许儿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书法以汉字为载体,历有“实用”和“审美”两大功能,它积淀了深厚的中华民族的文化渊源,是我国文化艺术的象征与瑰宝。以“发展个性”为宗旨的课程改革,已构建成素质教育的主旋律,挖掘、发挥中国书法文化的优秀传统,确立基础教育中书法教育课程的独立地位,强化中小  相似文献   

20.
书法鉴赏的心理学实质,蕴涵着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性、社会性与文化性。本文在分析书法鉴赏的心理学意蕴基础上,探究了书法鉴赏与文化人格塑造的相互关系,旨在探索以书法艺术教育与审美素养为切入点,塑造文化人格的必要性与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