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姚敏霞  谷玥姣 《考试周刊》2014,(77):193-193
涂鸦墙是一种新型的绘画方式,利用环保材料,可以反复涂鸦、擦洗,让幼儿自由自在地绘画。它取代了传统意义上的绘画模式,将纸上作画更换为在涂鸦墙上创作,绘画形式趋于自由、自主。作者针对涂鸦游戏材料中的涂鸦墙、脱敏、你讲我画、评价卡等环节的设计,谈谈实践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
张宽武 《河南教育》2007,(10):42-43
我从小迷恋绘画,最早的作品大都是孩提时代信手涂鸦画在大地上的蓝色梦想.正是这信手涂鸦,成就着我未来画家的理想抱负.  相似文献   

3.
涂鸦是什么?涂鸦是孩子的天性;涂鸦又被比喻书法拙劣或胡乱写作,当然,大多数状态下,是用做谦辞。可是,如果当你一堂课正上得渐人佳境时,却被一阵窃笑打断,一看,原来是有学生信手涂鸦在作怪!那时,你又怎么看涂鸦这个雅好呢?我就遭遇了这么一回事。  相似文献   

4.
“六一”儿童节那天,儿子很郑重地对我说:老爸,我已经长大了,我们家的“涂鸦墙”可以撤掉了。 儿子已经满14岁了,这个儿童节,是他人生中最后一个儿童节了。我们家那面花花绿绿的“涂鸦墙”,记录了他的成长轨迹。  相似文献   

5.
多彩的世界对幼儿来说总是充满着无穷的吸引力,而他们在幼儿园时期还处在懵懵懂懂的涂鸦阶段。可是在他们的世界里,一切似乎都是有生命的,万物都是有情感有语言的,他们对会说话、有情节、有色彩的事物感到格外亲切。因此,我尝试把"涂鸦"与"阅读""绘本"与"涂鸦"结合在一起,让小班幼儿在享受涂鸦乐趣的同时,用自己的语言不断表达自己的想法,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  相似文献   

6.
《学习之友》2011,(11):59-59
“忍”、“我再也不来了”,这是北京儿童医院走廊内的涂鸦。看得见的是涂鸦,看不见的是治病的痛苦。二次病痛,就能轻易戳破那串大都市光鲜生活的肥皂泡。  相似文献   

7.
学生入学时,都认为自己会写作。通常会无所顾忌地涂鸦,并且很有自信地说出来给大家听。这些涂鸦,姑且称之为朦胧的写作,正是学生处于早期写作发展阶段的证据。有些老师会叫学生说说自己的涂鸦,并且请他们将自己的解释写在涂鸦下面。老师们需要利用学生对自己写作的信心,鼓励他们每天写作,学生便能迅速地学到“:如果我能把它说出来,我就能把它写出来。如果我能把它写出来,我就能把它读出来。”传统的写作指导强调的是制造产品。写作过程是学生对指定的题目写作,然后交出作文,老师再拿红笔评文章,圈改错误后打个分数。这种“指定题目——批改…  相似文献   

8.
刘艳萍 《班主任》2010,(2):34-34
2006年5月,我校几个学生在学校附近的胡同里涂鸦,被街道负责人告到学校。我去调查情况时,发现胡同里满墙随心所欲的涂鸦作品,张牙舞爪、构图怪异,一股既颓废又张扬的气息扑面而来。很快,我通过学校书画社找到了两个经常到小胡同涂鸦的学生。  相似文献   

9.
小知您是否和我一样,小时候最敬佩的人就是老师.记得在儿时的游戏中我经常常扮演教师的角色,用煤渣在“小黑板”上胡乱涂鸦,就是这份憧憬,引我登上了神圣的讲台,成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就是这份向往,当我第一次走进课堂,当我第一次以班主任的身份与学生见面时,我是多么地自豪。  相似文献   

10.
涂鸦是孩子的一种本能表现,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发展的产物。涂鸦期(出生—2岁)的创作过程是从肌肉动作(涂抹、抓戳、撕裂)的需求到肌肉运动感的满足。命名涂鸦期(2岁—3岁)是属于想像感觉阶段,孩子常将自己的想像与感觉借助“乱涂乱画”的形式表现出来。每位家长在引导孩子画画时,必须先了解不同阶段孩子绘画能力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1.
幼儿绘画发展阶段可分为:涂鸦期阶段、象征期阶段、图式期阶段、写实期四个阶段。2 ̄3岁幼儿正处于绘画涂鸦期,是幼儿绘画的最初级阶段。为此,我遵循幼儿发展的自然规律,循序渐进,重视并鼓励幼儿从事涂鸦活动,探索适宜的材料与方法来引导幼儿的涂鸦活动,使他们心理得到充分满足,绘画兴趣得到培养。既给予他们涂鸦的自由,又进一步激发其创造性思维和活动的发展,让他们在活动中加强观察与学习,顺利地摆  相似文献   

12.
小班幼儿绘画发展主要处于以涂鸦期为主并逐步向象征期过渡的阶段,这时的涂鸦并非是早期未分化的涂鸦,而是从开始时的一种认识探究活动发展为有意识的命名涂鸦活动。涂鸦显示儿童的感知程度和对于经历的记忆,在早期就能画很多线,有些长,有些短,有些组成圆,这些原文和线条组合起来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将这些图形想象成自己所认识的东西,有时会给予“爸爸”、“妈妈”和“我”的名字。  相似文献   

13.
于敏章  邱丽娟  黄晓锋 《教师》2019,(14):14-15
涂鸦文化风靡全球,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了涂鸦艺术的队伍,校园里也出现了许多涂鸦作品。但在校园内不正确的涂鸦方式给学校带来了许多不良的影响,所以学校对涂鸦文化进校园及其管理是需要有诸多考量的。文章对此作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妻,我欠你一顿美餐.当“孩子王”的我八小时之余尤喜信笔涂鸦.在教务处多领回的一个教学笔记本成了我涂鸦的阵地,在那上面我肆意挥洒思绪.可是,我却总没有投  相似文献   

15.
小孙女美美同许多儿童一样,三四岁时拿到什么笔就爱在纸上、地上、墙壁上随心所欲地“涂鸦”,画出的圈圈点点谁也说不出是些什么物象。对此我从没有横加指责,因为我懂得这是幼儿美术的最初萌芽,是儿童在“涂鸦”中感到情绪  相似文献   

16.
情寄书信     
我女儿9岁的时候,就开始找出家里每一张能用的纸,在上面涂鸦作画。说心里话,作为父亲,女儿有如此强烈的写作欲望,我高兴都来不及哩。我在童年的时候也喜欢涂鸦。但是直到我14岁离家上学时,我的书写才成形,有了发展的方向。这是我母亲的功劳。她坚持认为,每星期写一两封信的要求并不  相似文献   

17.
孩子的话:我最喜欢的就是画画,画画的时候我觉得自己很开心.我的愿望是可以永远永远都开心地画画!家长感言:宸宸三岁半的时候,涂鸦敏感期不期而至.他突然开始喜欢拿着笔不停地画画,尽管我们看不懂他画了什么,但是我们尽一切可能提供给他可以随心所欲涂鸦的工具和环境.  相似文献   

18.
在成长的过程中,涂鸦是每一个幼儿都会经历的事情。从一定意义上来讲,涂鸦看上去是一种无意识的行为,但实际上,它是幼儿状态的一种表现,家长以及幼儿园教师应该在幼儿逐渐开始涂鸦的时候对其进行密切的关注,对其心理状态进行全面的了解,这对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国内外的多项研究都可以证明,幼儿涂鸦是幼儿发展中最关键的环节之一,下面围绕幼儿涂鸦与心理的联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涂鸦的兴起及其鲜明的艺术特点,详细分析了涂鸦艺术与涂鸦行为的区别并介绍了国外一些知名的涂鸦艺术家,对涂鸦成为一门艺术门类,成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充满期待。  相似文献   

20.
发奋涂墙     
最近流行这个短信:我把你的名字写在白云上,被清风带走了;我把你的名字写在沙滩上,被海浪带走了;我把你的名字写满大街小巷,我被警察带走了……这是个玩笑,然而当有人把玩笑当成事业来追求的时候,它就成了艺术。事实上,这个世界就有把名字写满大街小巷的艺术,那就是涂鸦。能把名字写满大街小巷而不被警察带走的人,那就是涂鸦者。历史&现状graffiti(即涂鸦)起源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美国费城和宾夕法尼亚州。开始时,就如幽默短信里所说的那样,人们只是在墙上喷涂自己的名字或者绰号,并没有没有图案的概念,而这些涂鸦者的tag(签名)除了自己的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