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正> 1 湿地生态系统的概念1971年2月3日各缔约国在伊朗拉姆萨尔首次签订了《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湿地公约》对湿地下的定义是:"湿地系指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或半咸水水体,以及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 的浅海水域。"这一概念,将湿地的下限延伸到潮下带与大  相似文献   

2.
地球之肾──湿地生态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是具有多功能的生态系统.是自然界最富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之一。因此.对湿地的保护与持续利用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1971年,一部全球性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关于特别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诞生。目前已有96个国家和地区正式加入《湿地公约》。中国是1992年正式成为该公约缔约国的。《湿地公约》中对“湿地”的定义是:“湿地系指不问其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咸水或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  相似文献   

3.
肖亮 《生物学教学》2002,27(11):42-43
根据《湿地公约》对湿地的定义 ,湿地是指天然的或人工的、永久的或临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 ,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 ,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米的水域。因此 ,所有季节性或常年集水地带 ,包括沼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及洪泛平原、河口三角洲、滩涂、珊瑚礁、红树林、水库、池塘、水稻田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 6米的海岸线等 ,均属于湿地范畴。湿地是重要的国土资源和自然资源 ,是具有多种功能的生态系统。湿地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食物、原料和水资源 ,而且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蓄洪防…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水陆交互作用下形成的独特资源和生态系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是陆地与水体之间的过渡地带,具有独特的生态结构与功能,是自然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自然之肾”。据《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湿地?     
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以及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及咸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水域。  相似文献   

6.
走近湿地     
10年前 ,湿地对我们来说还是一个很含糊的概念 ,随着人们对其认识的不断深入 ,人们开始清醒地意识到 :湿地是地球之“肾” !逐渐地意识到湿地并不仅仅是水和土地的融会之处 ,它还有着许多我们不甚了解的神秘之处。1 湿地的定义关于湿地的定义概括起来可分为两类 :第一类认为湿地是生态交错带 ,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区 ,生长有挺水植物的湖滨地区被认为是湿地 ,而大面积的开阔水体却不属于湿地。另一类则是对其的广义理解 ,正如《湿地公约》 (《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指出湿地应包括海岸带地区的珊瑚礁、海草床、滩…  相似文献   

7.
1.“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and,狭义定义一般认为湿地是陆地与水域之间的过渡地带;广义则认为“湿地是包括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运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体的水域,包  相似文献   

8.
一、课题的提出(一)湿地的概念湿地系指无论其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不超过6米的水域。湿地是介于陆地和水域之间的独特的生态系统,具有过渡地带的特征,是自然界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它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  相似文献   

9.
何为湿地 关于湿地的定义大约有50种之多。全世界各个国家对湿地的定义都不尽相同,这些定义可分为两大类——广义的和狭义的,而最权威的一种定义来自《湿地公约》。  相似文献   

10.
对大多数人来说,湿地是一个十分生疏的概念,只是近年来,随着环境问题的突出,媒体开始介绍湿地。其实我国古人早就注意到湿地,古人将常年积水的沼泽地或浅湖称为沮泽,将季节性积水或过湿的沼泽化地带称为沮沼,将滨海沼泽或盐沼称为斥泽。“湿地”一词源自英文wetlnd,该词是由两个词组成的,即wet和land。wet是潮湿的意思,land是土地,所以“湿地”一词的中文译名是准确的。湿地的定义有多种,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湿地定义是《湿地公约》作出的,即湿地是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性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静止或流动、淡水、半咸水、…  相似文献   

11.
湿地的生态功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我国地域辽阔 ,地形复杂 ,气候条件多样 ,湿地的类型丰富 ,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我国于1992年加入了全球政府间的湿地保护公约 ,即《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到 2 0 0 1年已建立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2 74处 ,面积达 16万km2 (平方公里 ) ,其中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的黑龙江扎龙、吉林向海、海南东寨港、青海鸟岛、江西鄱阳湖、湖南东洞庭湖、香港米埔等 7处。2 0 0 2年又有内蒙古达赉湖和鄂尔多斯自然保护区、广西湛江红树林保护区 ,黑…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奖励》2005,(12):76-76
(本刊讯)11月8日,中国科学家蔡述明在乌干达首都坎帕拉南郊蒙永约开幕的国际《湿地公约》第九届缔约方大会上,荣获2005年拉姆萨尔湿地保护科学奖。  相似文献   

13.
《治黄科技信息》2005,(6):21-22
在刚刚结束的《湿地公约》第九届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政府以全票当选为《湿地公约》常务理事国,成为亚洲地区通过选举产生的三个常务理事国之一。这是中国自1992年加入《湿地公约》以来首次成为常务理事国。  相似文献   

14.
1992年,中国正式加入国际湿地公约,一些湿地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从此成为拉姆萨尔公约下的湿地,列入了《国际湿地重要名录》。国际湿地公约有条款要求,每一个缔约国应在湿地(不论是否已列入《目录》)建立自然保护区,以促进对湿地和水禽的保护,并采取充分措施予以看管。做为缔约国之一,我国对湿地,特别是对列入《名录》的几块具有生态价值和国际意义的湿地要善用并加以保护,使湿地中的野生动物和植物种类不受来自各方面的侵害。  相似文献   

15.
在第12个世界湿地日到来之际,我国又有6块重要湿地被《湿地公约》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使得全国国际重要湿地数量达36处,总面积达380万公顷。  相似文献   

16.
世界湿地日     
丁钉 《生物学教学》2010,35(9):65-66
为了提高人们保护湿地的意识,1996年3月《湿地公约》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决定,从1997年起,将每年的2月2日定为“世界湿地日”。  相似文献   

17.
湿地学作为一个学科门类发展不足百年历史.湿地学的前身是湖沼学,源于16世纪至19世纪欧洲湖沼研究的深入.“湿地”这一术语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湿地分类文件中,并因1971年《湿地公约》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类环境意识增强,湿地研究蓬勃兴起,成为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通过梳理国内外湿地研究的历史,为湿地研究和湿地学科建设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高原湿地纳帕海位于云南省西北部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县境内,地处金沙江流域,属于云南省纬度最北和海拔最高的高原湖泊湿地.类型包括自然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类,面积3 100hm2.湿地内生物种类较为丰富,有植物物种115种,隶属38科、82属,植物群落15个.是国家Ⅰ级保护鸟类黑颈鹤和其它一些珍稀水禽的重要越冬栖息地.近年来,该湿地出现湖泊水位下降、面积萎缩以及沼泽湿地退化等方面的显著变化.鉴于高原湿地的生态功能和作用,应加强对该湿地的保护.  相似文献   

19.
一、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由三部分组成:一是"地球之肾";二是湿地资源问题;三是保护湿地.三部分内容按照湿地存在的价值、利用现状、存在问题、保护措施的顺序逐一编写,充分展示了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对洞庭湖区湿地资源的个案研究,分析和了解区域发展与环境变迁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21世纪议程》中,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利用被列为议程的优先项目。何谓湿地?其功能为何?何以要优先立项?且看下文。湿地是界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客体,属半陆、半水的生态系统。尽管世界各国对湿地的定义有所不同,但对湿地中有水、有独特的土壤,以及具有能适应潮湿环境生活的水生生物,这三个基本要素能达到共识。湿地具有与其它生态系统不同的特征:①湿地积水深度和存水期长短各不相同;②受水体和陆地两种生态系统共同影响后面积差异很大,从几公顷到几百平方公里;④湿地分布广泛,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高原、从低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