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商品生产的发展,社会经济关系的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也相应地在更新。所以,往日的概念,有的被新的概念给推到历史的后台,有的已远远不能概括今天的事实,急需补充和完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就是其中的一例。  相似文献   

2.
如何正确地从理论上认识素质教育,为什么要实施素质教育,如何在实践中实施素质教育,这是近几年来我国教育界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笔者想就这个问题谈一些看法。(一)什么是素质教育?目前理论界有不同看法。如有的人把它看成是一种教育思想,有的把它看成是一种教育模式,也有人把它看成是一种教育体系,还有人不主张提出这个概念,认为这个概念提法不科学。笔者认为,要弄清楚什么是“素质教育”这一概念,首先必须搞清楚什么是“素质”。对素质这一概念,最早的解释是指人的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主要包括神经系统、脑的特性及…  相似文献   

3.
“矛盾”这一概念,是高二哲学常识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也是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由于学生对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这一辩证逻辑思维方法的内函比较陌生,所以,在对“矛盾”概念的理解上,往往产生误解。下面针对学生在理解这一概念时经常出现的几个问题,试加以分析说明。一、有的学生认为;矛盾双方既然存在着对立,因此,所有的对立都是矛盾的对立。这种理解是不正确的。对立现象在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数学概念 ,在不同年级不同阶段对同一概念的认识的深度有不同的要求 ,有的只给出表象 ,但不提名称 ,有的虽给名称 ,但不下定义 ,有的给出定义 ,并对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作细致的说明。下面以几何概念为内容 ,遵循儿童认知规律 ,从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谈谈对下定义概念教学的看法。一、扩大概念的外延 ,促使学生明确概念的本质由于教材篇幅的局限 ,例题不能太多 ,只能选取富有代表性的 ,这样对形成概念的感知材料有一定限制。如“周长”这一概念 ,教材通过学生自己在钉子板上围出图形 ,或在点子纸上画直角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图…  相似文献   

5.
公民的历史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现代宪法学的一个基石范畴之一,公民概念并不是像有的学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现代国家才产生的,相反,这一概念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公民概念产生于古希腊城邦,经过古罗马的法律化、中世纪的普遍化,及近代人们认识上的曲折,才具备现代立宪政治下的普适性含义。  相似文献   

6.
一、概念的引入 概念的引入第一要引导学生认识为什么要引入这一概念。第二讲清如何建立这一概念。物理概念教学一般采用的方法有:  相似文献   

7.
在高中物理《光电效应》的教学中,有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概念,——入射光强度,教材中虽然多次出现但始终未能给这一概念下一个确切的定义。遗憾的是有的教学指导书和参考书,不但未能就这一概念给出明确的解释,反而作出错误的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就这一概念开展讨论。 1986年上海出版的一本《高中物理复习指导》上就有这样一道题目: “某金属在一束黄光照射下正好有电子逸出,在下述情况下,单位时间逸出电子的多少和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会发生怎样变化? (1)增大黄光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最常用的概念。各大中小学校、各位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都在谈素质教育,可是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却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减轻学生负担,即“减负”就是素质教育;有的说,小考试是素质教育: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心理教育;也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创造教育:还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有的学校把升国旗说成是素质教育有的学校把学生分成小组搞课外活动说成是素质教育;有的学校把多开几门政治思想课也说成是素质教育,等等不一而足。笔者实在不敢苟同。这是对素质教…  相似文献   

9.
普通逻辑概念论中,都要讲给概念分类.各种普通逻辑的著作和教材都是根据概念内涵和外延的一般特征给概念分类,而要确定某一个语词所表达的概念属于什么种类的概念,有时是很难说清楚的,所以,各种逻辑书上的举例,有时对同一个概念归类也会产生分歧.例如“无机物”这一概念,有的教材说不是负概念,有的教材认为是负概念.因此在普通逻辑教学中,学生通过看书、听课,对掌握“概念种类”的知识和原理是比较容易的,但是给一个具体的概念归类,却普遍感到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在介绍概念种类的一般原理外,还应向学生或读者介绍一种给某个概念归类具有一定操作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牛校校刊     
《大学生》2013,(11):8-9
正麻省理工学院《Technology Review》深度学习深度学习(Deep Learning)是由Google开发的人工智能,它的运行模式与哺乳动物的大脑,包括人脑的某些工作模式相似。这种虚拟脑系统无需预先向机器输入某种概念,机器却能够自动从输入的大量数据中"领悟"这一概念。这预示着人工智能变得更  相似文献   

11.
于涛  杨餍 《教书育人》2000,(14):10-11
素质教育是当前教育界最常用的概念。各大中小学校、各位教师和教育工作都在谈素质教育,可是对素质教育这一概念的内涵众说纷纭。有的说是减轻学生负担,即“减负”就是素质教育;有的说,不考试是素质教育;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做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心理教育;也有的说,素质教育就是创造教育;还有,素质教育就是个性教育。有的学校把升国旗说成是素质教育;有的学校把学生分成小组搞课外活动说成是素质教育;有的学校把多开几门政治思想课也说成是素质教育,等等不一而足。笔实在不敢苟同。这是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一所致,因此,有必要统一一下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概念的演变“成人教育”这一概念严格说在我国是从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才初步形成的,至今这一概念仍处在过渡状态。它的含义,有时是模糊不清的,且往往产生“概念替代”现象,究其原因是因为它是由“工农教育”这一概念演变而来。建国后党和政府对工农  相似文献   

13.
有的学生已经学完了初中课程,但问他什么数是有理数,三角形的内心与三角形的垂心有什么不同,如何寻求三角形的内心和外心?他们往往目瞪口呆,答不上来。在课堂上,学生也最怕提问概念性的问题。这是因为他们只凭公式记公式,翻开书照例题作习题,有关概念的内容一概不管,或者以略知为满足。这就要求教师重视数学概念的教学。数学概念就象开大门的钥匙,没有这把钥匙大门就打不开。怎样才能把打开数学大  相似文献   

14.
初中数学概念引入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概念的教学设计主要应从学生的思维训练角度来考虑,也就是重视学生对概念的形成过程.设计时可先从知识结构入手,建立这一概念与已学过相关概念的关系,及这一概念本身的特点,然后从学生的认知角度考虑,  相似文献   

15.
教育现代化的内涵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教育现代化的内涵1.什么是现代化“现代化”这一概念是社会学家在研究近期社会变迁的过程中提出来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广泛使用的,这一概念主要被用来概括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进而引起的社会剧变过程,概括西方工业文明向西方世界的传播过程,概括近代社会变迁过程所表现出的基本特征。现代化是一个既表示过程又表示状态和目标的概念,使之具有现代性——表示过程;是否具有现代性——表示状态;努力追求现代性——表示目标。对于“现代化”这一概念,有的从起源的角度来定义,认为现代化是以工业化为先导的涉及…  相似文献   

16.
<正>一、理解"隐含作者"的概念隐含作者这一概念是韦恩·布斯在《小说修辞学》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理论概念。摘录重要句子如下:的确,对有的小说家来说,他们写作时似乎在发现或创造他们自己。正如杰萨明·韦斯特所言,有时"只有通过写作,小说家才能发现——不是他的故事——而是故事的作者,或可以说是这一叙事作品的正式作者。"无论我们是将这位隐含作者称为  相似文献   

17.
论语素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语素群的概念、语素群的种类、语素群的构词作用、语素群的形成以及建立语素群这一概念的实际意义等问题。一、语素群的概念词内部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处于同一结构层次上的语素所组成的一种构词单位,就是语素群。简单地说。语素群是存在于词里边的比词小但比语素大的一种构词单位。语素是语音和语义相结合的最小语法单位。有的词由一个语素构成;有的词由两个  相似文献   

18.
创新与创造的若干概念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近年来有关创新与创造的论述很多 ,但很少有人对其进行相应的对比与分析。在此 ,想就创新与创造的相关概念谈点看法 ,以期引起讨论。一、创新与创造所谓创造 ,在《辞海》中定义为“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这是关于创造的总的概念 ,对这一概念的解释 ,学者、专家们众说纷纭 ,细微有别 ,可谓韵华争艳。有的学者着重创造的过程 ,有的学者着重创造的产品 ,有的学者着重创造的人格。其中有人认为 ,人们通过自己的思维与实践活动 ,产生新思想 ,创立新理论 ,设立新方法 ,开发新产品 ,提交…  相似文献   

19.
意象与意境     
一个时期以来,意象这一概念,被广泛用于文艺理论、特别是诗歌理论研究中,并将其作为诗歌主要审美条件之一。相对来说,对我国诗歌长期使用的意境这一概念,似乎就较为冷淡,有人甚至认为,新诗是不必有意境的。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意境是我国传统诗歌的审美术语,有的人便以为过了时,而意象,虽然我国古代也使用,且比意境概念产生更早,只因为西方有个意象派,经引进,又变成了舶来品,便似乎比意境先进了许多。  相似文献   

20.
互动是社会学常用概念,在中国过去却很少使用。教育上大量使用这一概念是在新世纪课程改革开始之后,但是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对这一概念的使用经常出现一些问题,甚至不够准确,澄清这一概念的内涵,并厘清这一概念和教育学中原有的与之相关的期待效应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教育教学中实际操作和准确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