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个碧石铁路是中国第一条民营铁路,是中国半殖民时代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实业救国的典范。个碧石铁路的修建不仅是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民营企业崛起的重要标志,更是中国半殖民时代民营企业崛起和成长的典范。它的崛起、成长不断启示着后世去认识、去思考、去分析、去借鉴。  相似文献   

2.
滇越铁路的修建和运行,深深地震撼着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殖民铁路的经济掠夺和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益双重影响着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一方面是知耻而后勇,另一方面是对现代化交通建设和运输能量的审视和反思。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审视与反思中走出了原生文化圈,以全新的姿态迎接西方先进物质文明挑战,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壮举——修筑个碧石铁路。由此开始了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近代交通现代化建设的艰难历程,可以说,滇越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对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近代交通建设的现代化转型起到了直接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滇越铁路是法国殖民者为掠夺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矿产资源、进一步侵略云南而修建的殖民铁路,但滇越铁路的修建和运行给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带来了不可忽略的影响。在滇越铁路的交通联袂中,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了工业化的历程。个旧锡矿业开始了工业化建设,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矿业时代到来;各种新型工业兴起,个开蒙市镇勃兴。  相似文献   

4.
个碧石铁路是抗日战争爆发前云南仅次于滇越铁路的第二大交通运输企业,也是技术装备规模最大的民营工业,该路和滇越铁路在政治、经济、技术、管理、经营等方面都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是一项大型的线性文化遗产,其保护与开发一直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本调研报告通过实地调查、勘测、走访,结合文献资料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对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的文化遗产进行深入考察,详细了解铁路沿线的车站、桥梁、隧道及其他附属建筑、附属设施的保存状况,全面查清铁路沿线的文化遗存的存量、价值,考证其历史内涵和文物价值,为滇越铁路及个碧石铁路的研究保护和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提供基础性的研究材料。  相似文献   

6.
滇越铁路建成100年来,在被殖民主义者用以掠夺云南人民财富的同时,也推动了滇东南的经济发展。伴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深化,古老的滇越铁路已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铁路网、高速公路网的完善,尤其是泛亚铁路的修建,使其运输功能逐渐丧失。应充分利用其资源禀赋优势,沿线发展旅游业,使滇越铁路焕发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7.
滇越铁路是云南通往东南亚的唯一国际铁路。新中国建立后,国家投入大量资金修复滇越铁路昆河段,使滇越铁路昆河段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云南经济发展的龙头和动脉,有力地推动了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从多方面着重论述滇越铁路对云南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与进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博物馆由具象的物体存放,逐渐发展成社会记忆的载体,从而完成了主客体之间的互溶,成为主体社会记忆与自我延续的载体。文章以个碧石铁路博物馆为例,分析个碧石铁路遗留物如何碎片式的构建人们的社会记忆、书写其自身的文化史,成为"自我"的物化符号,从而在物体经济价值消退后,如何善待历史遗留物,避免"自我"断裂式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滇越铁路是法国现代殖民主义不断推进的产物,通过滇越铁路,法国从中国掠夺了大量的原材料和劳动力,并大量向中国倾销商品,但同时,滇越铁路的开通带来了沿线地区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促进了沿线地区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变迁。文章在探讨滇越铁路历史价值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滇越铁路,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  相似文献   

10.
滇越殖民铁路的修建和运行在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影响深远,除了其殖民地化程度加深外,就是对其自给自足之经济结构的触动——锡矿业经济结构变迁及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为重工业基地、农业经济结构变迁、农民阶级解体。这是在西方殖民的冲击下发生的经济结构变迁,对滇东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着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铁路作为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成果之一,被西方列强引入中国。中国社会对铁路的认识经历了由拒绝到接受再到积极兴办的过程。而铁路在中国的艰难发展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对中国的传统观念及社会风尚产生了缓慢而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近代铁路发展这100年间,铁路国有一直是其基本的趋势。1919年关于铁路外债统一的争论就牵涉到了铁路国有的问题。当时,由于国内和国际的种种利益问题,最终以提出者的失败而告终。但以现代化的眼光从铁路与现代经济的发展,国民政府利用外债的可能性和实际的还款能力等角度来重新诠释1919年的铁路统一问题又可以得出不一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铁路建设延误原因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铁路建设初创时的艰难历程,印证了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的现代化。中国早期现代化的防御型特征制约了铁路建设的健康发展,一是要不要建铁路,二是中国早期铁路功能偏重国防。中国传统社会的内在因素阻碍铁路建设,长期争论使中国错过发展铁路的时机。  相似文献   

14.
2010年以来,我国的铁路在建项目很多都不得不停工,其原因是铁道部门资金严重短缺.而另一方面,我国民间却充斥着规模非常巨大的资本.鼓励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可以促进铁路建设融资形式的多样化,缓解铁路建设资金和国家财政拨款不足的现状,引导民间资本投资朝合理方向发展.但目前民间资本投资铁路建设还存在种种障碍,需要从三个方面进行改革:深化改革体制,构建良好民间资本投资环境;改革和完善机制,激发民间资本投资铁路的积极性;建立健全民营资本投资铁路的相应政策法规.  相似文献   

15.
民国初年,各省创办于晚清的民营铁路陆续被中央政府收归国有。这标志着自收回利权运动开始后,民间大规模参与铁路建设的实践宣告终结。民营铁路自身的困境,政府对铁路整体布局的要求以及民国政要对铁路国有政策的大力倡导和亲身实践,都是民初铁路国有政策成功的原因。但也留下了一丝隐患。实际上,国有和民有铁路各有所长,将二者结合起来才是中国铁路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6.
外债是中国近代铁路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南京国民政府在筹集铁路修筑资金内外交困中,铁路外债政策是以整理旧债为主,目的在于举借新债,并躬力实践。通过逐个谈判,分别整理,迅速解决了几十年的铁路外债积欠,推动新一轮举债筑路高潮的到来,促进铁路事业的发展,并形成新的借款模式,时代特征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