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浏览报纸、屏幕,热点追踪、热点透视、热点纪实……几乎随处可见。既然,“热点新闻”作为热点事件发展的同步录,在形式、阵势上,已形成新闻报道的一种时尚,那么,如何让“热点新闻”真正“热”起来,即能产生某种相应的“热效应”——或在读者中引起震动、呼应,或在有关部门间引起关注,并促使问题得以解决,等等,这已成为我们新闻界一个不应  相似文献   

2.
相对于“热点”和“焦点”,近些年部分新闻媒体提出了截然相反的一个新闻价值概念──“冰点”,或者说“冷点”。我们不妨先看一个“热点”与“冰点”比较的实例。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谈》从字面、实质意义及社会影响上,都可以是“热点新闻”的代表。而国内大报之一《中国青年报》的《冰点时评》栏目(另有一相关栏目《冰点》)则率先打出了“冷点”的招牌,并显现了与普遍性的热点新闻截然不同的内容与风格。“我们不想标榜自己,只想踏踏实实、平平静静地观察生活,将那些人们确实想知道、应该知道的事件、人物,以一种适宜慢慢品味的…  相似文献   

3.
在不久前结束的华东九报“深度报道”好新闻评选中,笔者与人合作采写的热点问题报道《“问题月饼”令人痛心》被与会专家评为特等奖。作为一名党报记者,近年来,我紧跟报业新闻改革大潮,在采编实践中,有意识地进行社会热点的探索,而所采写的热点新闻,多次得到中宣部新闻局阅评专家的肯定。这同时,也引发了我对热点新闻采写的一点思考。 从新闻缺失至信息冗余,热点已成为纸质媒体竞相追逐的对象。对热点的选择,不能采取“自然主义”的办法。抓大放小、紧随公众舆论兴奋中枢,是固化党报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作为一种独特的商品——精神消费品,报纸的使用价值要通过读者的有效阅读来实现。读者的需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们每每在报纸上会看到黑压压的一大版热点新闻,大特写、大写真之类的文章,如:《借“种”的风波》、《李娜削发为尼》等等,却难得看到农业热点新闻。但是,广大的农民读者至今对河北孝感的杨小运留有印象。杨小运有什么了不起?他不过是向国家卖两万余斤粮食而已。奥妙就在这里。我们的那位农业记者点石成金,一篇《他家今年愿向国家交售两万斤粮食,只要求卖给他家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代表正在积极为国家做贡献的亿万农民向工业等部门提出了挑战,这就引起了广泛的共鸣,像一个引爆的火星,在全国引起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可见,农业新闻还是可以“热”起来的,至少  相似文献   

5.
热点新闻是一个时期能够引起人们普遍关注的事件或社会现象的新闻。目前,我国正处于“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社会生活中出现的诸多热点问题是不可避免的,而媒体主动介入、积极引导已成为历史的必然。从这一点讲,热点新闻报道是传媒引导舆论的一个主要手段。那么,如何搞好热点新闻报道,笔者认为,热点新闻的引导应坚持用科学、辩证、客观的思维方式,去把握热点新闻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消息”自己送上门笔者于今年4月6日在《西安晚报》的头版头条位置,首次披露陕西省长安县斗门镇一农民藏有九道皇帝诰封圣旨,两块康熙御笔金匾及其它一批珍贵文物的消息后,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事一时被不少新闻媒体炒为热点。其实。说起来这个热点新闻并非记者“抢”来的,而是“消息”自己“送”上门的。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报道热点已成为一种新闻现象。对这种现象如何认识?怎样才能搞好热点报道?这是我们每一个新闻工作者必须认真思考研究的一个新课题。一、热点新闻产生的大背景当前,我国正处在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渡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各个阶层、各种社会集团的利益都处在不断的调整变化之中,在这调整变化过程中必然出现一些引人注目,特别是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政治、经济事件和社会问题,这些都是一个时期、  相似文献   

8.
旧闻中有新闻线索报纸做新闻,十分看重一个新闻事件或一个新闻人物的“首发”,对同一事件或人物的“非首发”常常被认为是旧闻而为人不屑。其实,旧闻中也能发现不少新闻线索,这就是报纸新闻资源的再利用。传统报纸对非首发稿件存在偏见,但是很多新闻类的周刊靠的就是对一些已发的动态新闻进行深度发掘来打市场。比如《三联生活周刊》,封面故事很多都是对近一段时间的热点新闻事件的深度发掘,但还是吸引了大批读者。又如现代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的异化是一个并不新鲜的主题,极端的表象是高考前后一些考得不好的孩子患得患失的悲剧,在一些媒体上都曾报道。2005年4月25日,《武汉晚报》头版刊登了《3000小考生妖魔化妈妈》一文,选择的就是家庭教育异化的这一主题,从这一方面来说这是条人所共知的“旧闻”。然而,文章一出,引起极大轰动,网上、媒体热议一片。  相似文献   

9.
《采.写.编》2023,(8):F0002-F0002
《渤海瞭望》是唐山广播电视台融媒体中心精细打造的一档热点新闻评论栏目。秉承“热点透视正向引导”理念,对公众关注的新闻话题做出快速发声,在舆情发展初期便输出建设性观点,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渤海瞭望》将短视频与新闻业务融合,把新闻评论的“短平快”特点提升到了一个新高度,也是主力军在主战场全面发挥舆论影响力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10.
《深圳商报》自今年2月13日至3月4日.连续发表了20多篇关于“海南旅游上当记”的系列报道,在广大读者中产生了强烈的反响。许多人认为,《深圳商报》能够关注社会热点,反映群众呼声,积极地进行舆论监督,正确体现了报纸的职能。这使我考虑到新闻媒体如何进行热点报道的问题。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社会热点。由于热点的形成原因复杂.牵涉面广.人们的认识往往很难统一,所以热点引导一直成为新闻界的难题。去年,北京一个调查机构受几家报社的委托进行读者心理调查,发现占近60%的读者认为报纸办得如何主要看热点新闻报道得如…  相似文献   

11.
张云宽 《新闻前哨》2003,(11):53-53
一张报纸如果没有热点新闻,对受众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读者阅读心切并急于了解的“热点”,或社会影响大、或关注人群广,或与包括自己在内的读者群利益密切相关。新闻热点,其实也就是报纸的“卖点”。 如何进行热点引导?具体而言即在遵循新闻规律的前提下,如何使热点为更广的受众所知,或使之淡出他们的视线?这是身处一线的驻站记者必须经常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热点,作为中国进入改革开放时期而产生的社会概念,随着改革的深化、社会转轨变型的加速而越来越为人们所频繁使用。热点作为一种有显著影响力的社会现象,也日益引起新闻界的关注和重视。那么究竟什么是热点新闻呢?笔者认为它有以下一些特点:首先热点报道的客观内容是群众普遍关  相似文献   

13.
关于“新闻策划”问题的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几年来,“新闻策划”这一新名词在新闻界不胫而走,耳熟能详,并且被越来越多的新闻媒体所认同和推行,《新闻界》、《新闻记者》、《新闻知识》等新闻专业期刊,还就此问题开展了专题讨论。从在全国20多家刊物上发表的近50篇文章来看,或赞同,或质疑,仁智互见。 尽管对“新闻策划”一词至今仍存有争论,但如今从大报到小报,从广播台到电视台,新闻策划的实践已全面铺开,首都两家电视台设立“新闻策划小组”或“新闻策划科”的做法引起报界的共鸣,许多报社纷纷成立相应的新闻策划部门。1998年8月,《人民日报》发文要求各专业部门“加强新闻宣传的组织策划工作”,并要求成立相对稳定的研究策划小组,负责带有机动性、综合性的重要选题的策划。这说明“新闻策划”已成为新闻界上下日益关注的一个话题和业务热点。  相似文献   

14.
苏苇 《新闻采编》2006,(2):21-22
“公共知识分子”近来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钟南山,万人齐暗中第一个向媒体披露“非典”疫情;吴敬琏,坐镇央视《对话》批揭“基金黑幕”;许志永、俞江、滕彪三位青年法学家,有感于孙志刚事件而上书人大常委会,请求对收容谴送制度的违宪审查,更有众多专家学者在报纸、电视台开设专栏,或发表自己对某类事件的看法,或向社会提出意见或建议……。“公共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已吸引了媒体较多的注意。其重要性已经初现端倪。当然,“公共知识分子”也引起了诸多争议,尤其在2004年秋季《南方人物周刊》评出了“影响中国的公共知识分子50人”后,更是引发了社会的大讨论。  相似文献   

15.
王智涛 《军事记者》2008,(10):37-38
近年来,不少媒体都把解构新闻的手法作为报道焦点和热点新闻的一个有效方法。《人民海军》报7月2日一版刊登的《海军拍岸浪预报课题研究正式启动》的消息,就是一个有效的探索。了解如何运用解构新闻这一方法,对于我们进一步搞好采编工作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6.
热点新闻报道是电视台的一面旗帜和“重磅炮弹”。从去年开始,邓州电视台开办了《记者视点》栏目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本文试根据邓州电视台的实践,对热点新闻报道作一浅层次思考。 一、树立正确的热点新闻报道观 热点新闻报道是一种强有力的舆论监督武器,是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环节,也是新闻工作者社会实践和履行职责的重要方面。电视台的新闻节目只有颂歌,没有监督,这个电视台的宣传功能就不算完整,也不能树立新闻舆论的“权威”,进而提高收视率,在频道林立的竞争中占一席之地。邓州电视台的《记者视点》开播之后,电视台的“信访”、“人访”量剧增,一下子就拉近了同人民群众的感情。但是,要使热点新闻报道久热不冷,应树立正确的热点新闻报道观。1.热点新闻报道也是一种正面宣传。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在热点上做文章所谓热点问题,就是指一段时期,领导重视,群众关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对这类热点问题进行成功的报道,就能使我们的新闻媒体既起到弘扬“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又真正起到“团结稳定鼓劲”的作用。如何才能对热点新闻进行成功的报道呢?第一,必须正确认识热点,准确把握热点,围绕“热点”做文章。若要认识和把握“热点”,做好“热点”问题文章,首先要以正确引导舆论为原则。“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是我们社会主义新闻媒体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对“热点”问题的报道必须在这一基本原则的指导下,把正…  相似文献   

18.
新闻工作者报道新闻要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所以对于热点新闻进行报道.首先要知道什么是热点,什么样的内容是热点新闻。对于热点的定义很多,大家都各有己见.总结起来对于“热点”定义可以这样理解:一段时间内伴随着社会的主旋律而产生的.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相关的,并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一种客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9.
时下,社会热点新闻已经成为新闻餐桌上的一道大菜。新闻单位把报道社会热点新闻作为竞争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种报道社会热点新闻栏目应运而生,日新月异。之所以称做社会热点新闻,是由于报道的事实和问题,为广大受众所关注,并在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因此,搞好社会热点新闻报道举足轻重。社会热点新闻,就其反映的内容而言,可谓浩繁庞杂。构成社会热点新闻的事实或问题是社会上固有的或潜在的.有些本来就为大众所关心和议论的话题,新闻报道不过使之明朗化了。记者在“热”的氛围中,以冷静的头脑报道社会热点新闻,意味极其深长。顺其情…  相似文献   

20.
詹爱华 《新闻窗》2006,(1):50-51
在社会生活热点纷呈,社会新闻不断涌现的情况下,作为新闻传媒的报纸,热点问题的报道也呈现出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态势。但是,报纸要真正做出读者欢迎,并符合方针政策要求的热点新闻报道,就必须掌握好热点新闻报道的尺度,充分注意其真实性,把握其本质,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把热点报道的群众性和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在热点新闻报道的“度”上把好关,达到弘扬社会主旋律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