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的内容标准中将科学探究和科学内容作为其两大组成部分。因此,如何通过日常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养成科学探究素养,就成为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摆在了我们教师的面前。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通过主动探究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主动地、不断地用探究科学的态度与方法去发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呢?笔者以为有两大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特别将科学探究纳入内容标准,旨在加强对学生科学素质的培养,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干创新的探索精神。科学探究既是学生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课标》中对科学探究要素中“提出问题”的基本要求是:(1)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有关的问题。(2)能书面或口头表达这些内容。(3)认识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对科学探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科学探究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标》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明确地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其目的在于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5.
唯物史观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基础和科学世界观,也是历史科学乃至哲学社会科学的理论武器和研究指南。1883年,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论述马克思主义的两大发现(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时强调:“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776页,人民出版社,1995)恩格斯对马克思的这个评价,深刻地指明了唯物史观对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和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指导意义。马克思发现唯物史观,如果从他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比较系统的表述算起,距…  相似文献   

6.
一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两大伟大发现之一,是工人阶级和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精神武器。恩格斯说,由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这两个伟大发现,社会主义由空想变成了科学。由此可见唯物史观(还有剩余价值学说)在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推动马克思和恩格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直接原因,是工人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恩格斯说:“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一方面随着大工业的发展,另一方面随着资产阶级新近取得的政治统治的发展,在欧洲最先进的国家的历史中升到了重要地位。事实日益令人信服地证明,资…  相似文献   

7.
王桂卿 《化学教学》2005,(1):124-125
许多重大的科学发现不单单是向人们昭示科学家在其专业领域内科学研究成果,更为重要的是科学家向人们提供了一种揭示自然界变化规律的创造性科学方法。高级中学课本《化学》(上科版)将“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作为教学内容之一,目的是“通过对元素周期律发展简史的学习,不仅能使我们了解具体的发展过程,更重要的可以从中学到科学研究的一种模式和科学思维的一些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列举了传统语法赋予形容词的一些定义,再对形容词与名词作一比较,发现这两大词类在定义上往往可以套用。究其原因发现,传统语法混淆了功能和语义这两大不同标准,从而找到了现代语法往往避免给形容词(包括其它词类)下定义的答案。本文认为传统语法在定义上虽有短处,但很适于中学教学。而现代语法虽更科学,却不易为英语初学者接受。总之,它们分别服务于中学英语,外语教学和专门的语法研究这两个不同层次,各有其长短。  相似文献   

9.
孙红震 《天中学刊》2005,20(4):91-93
科学是“五四”时期新思潮向传统势力宣战的两大旗帜之一。“真”是科学的本质,科学思潮在当时强大的渗透性与潜在的导引作用以及“五四”文学先驱对科学的崇奉使得“五四”小说家在创作中注重于对“真”的展现,即求“真”。写实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小说均是如此,只是二者对“真”的追求在表现形态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光合作用的发现"一节的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华春 《生物学教学》2004,29(11):64-64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新增了五个研究性课题,并且许多知识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以研究性形式向学生展示出来。例如:酶的发现、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遗传物质的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发现、孟德尔遗传规律的发现等,都是以前辈科学研究者的探究形式来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及其科学方法的;这种形式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探究式地获取知识,从而适应新世纪的教育对内容和方式改变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