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科学的发达,祖国建设事业的发展,说明文日益显露其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大至对党章国法的阐释,小至日用品的使用与保养,都是说明性文章的“用武之地”。举凡天文、地理、生物、化学、数学、物理等等学科的教科书,各类科学研究中的观测、考察、实验报告,各种国际、国情资料,各类工具书条目,生产建设中各种工程规划。产品设计、设备安装、工艺革新、操作规程的说明,各种人物、建筑、风土人情的介绍,书籍的内容提要,影剧的剧情介绍,产品展销、文物陈列、书画展览中的解说词等等,莫不属于说明文体的范围。这既说明了说明文用途之广,也告诉我们说明文写作训练之重要。  相似文献   

2.
解说词,即口头说明的文字,是说明文的文艺化的发展,具有补充视觉和听觉的作用。其主要作用是说明实物或图象内容,使观众获得全面深刻的认识及有关知识,受到教育和感染。一般有电影(电视)解说词,文物古迹解说词,专题展览解说词。作为一种宣传性文体,它具有以下特点:(1)语言通俗、生动、读起来顺口,听起来入耳;(2)总体上具有说明性,但结构不苛求严谨;(3)具有较强的文艺  相似文献   

3.
一堂训练课     
语文教学实践,要求教师结合书本知识有计划的开展一些动作技能训练课。这是迈出“负面教学”误区的重要一步。动作技能训练,结合语文教学,就是进行读、写、听、说的训练。新编职高语文第一册的第六单元是应用文单元,学习广播稿、解说词、演讲词。本单元的重点是掌握这几种文体的有关知识和写法。笔者挑选了解说词作为训练的对象。解说词在当今社会里使用频率颇高。它是对实物、场景和形象进行解释说明的文字,经现场口头表达,具有补充视角的作用。要想掌握好解说的技巧,产生其效力,重要的一点是好好揣摩解说词的语言特点。解说词虽属应用文体,但却具有散文的风格。一篇好的解说  相似文献   

4.
一、活动目的: 介绍“语文第二课堂”的活动情况,总结经验,展望未来。了解筹办展览的一般程序、方法;尝试筹办展览的全过程。学习设计版面、拟写前言、后记、图片说明、解说词等,锻炼文字编辑能力和口头解说能力。二、活动步骤: 第一步,筹备工作。成立展览会筹备组。组成五人左右的筹备组,商定举办的回顾展的目的、内容,并发动全班同学搜集资料(包括实物、图片)。内容可考虑语文第  相似文献   

5.
也谈解说词     
作为一种比较新的文体,解说词在整个初中语文课本中仅有一篇(《从宜宾到重庆》,初语六册),且是当作自读课文来读的。这恐怕很难引起同学们足够的重视,至于切实把握这种文体则更是纸上谈兵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特别是旅游业的发展,解说词这种文体的实用性已大大增强,掌握它已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需要,更是学生走上社会适  相似文献   

6.
如何确定说明文的教学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体解说 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解说事物或事理的特征和本质,一般按照空间、时间、事理顺序排列语句.一般介绍事物的形状、构造、类别、关系、功能,解释事物的原理、含义、特点、演变等.说明文实用性很强,它包括广告、个人简历、影视剧情介绍、说明书、提要、提示、规则、章程、解说词、教科书、科学小品等.  相似文献   

7.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和特征,或阐述事理,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说明文的范围比较广泛,如科普读物,知识小品、解说词、说明书等都属于说明文。那么,如何阅读说明文呢?阅读说明文不能脱离阅读现代语文体的一般规律与方法,同时又要根据说明文的文体特点进行。其常见的阅读方法是:  相似文献   

8.
搞好校史陈列展览服务学校教育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校史陈列展览室是学校文物、标本和办学成果的重要收藏之处、宣传教育之窗、科学研究之所.陈列展览是校史陈列室发挥宣传教育作用的主要形式,也是衡量校史陈列室工作质量的主要标志.建好校史陈列室,意义深远,作用巨大.  相似文献   

9.
议“议论”     
“议论是一种以议论为主的文体,也往往同其他表达方式相结合”(见高中语文第四册《讲讲实事求是》一文的“思考和练习”),这句话前一分句中的议论和后一分句中省略了的议论,含义是不同的,不能混为一谈。什么是议论?按目前中学语文课本知识短文有两种解释。(1)广义的解释。“举出理由、根据,表明自己对人对事的看法、意义、态度,这就是平常说的发议论”。“议论文……有的运用记叙的方式列举事实,作为根据或者例证来说明自己的论点或者反驳别人的论点”。把列举论据的记叙表达方  相似文献   

10.
自 1998年以来 ,高考作文一改以往的文体限制 ,相对弱化了审题方面的要求 ,提示“可以记叙经历 ,编述故事 ,发表议论 ,展开联想” ;“可任意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说明和议论几种表达方式中的一种或几种”。因而 ,近年来一种“高考作文淡化文体”的议论炒得很热。其实这是一种误解。《考试说明》明确要求学生“会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常用应用文” ,而且要“符合文体要求” ,绝对没有“淡化文体”的意思 ,命题者的意图也不是要“淡化文体” ,而是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适合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文体 ,进而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作文。笔者…  相似文献   

11.
文体感下的写作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们都知道,文体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材就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来编排的,称之为“文体结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四种文体的划分上。所谓记叙文,实际上是对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参观记、游记、访问记、回忆录、故事、童话等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的概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实际上写的文章,要么是新闻,要么是通讯,要么是报告文学,要么是参观记,等等,总之是这些具体的文体的文章,不会作一个抽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不是真实的文体分类,而只是文体的“教学分类”,“是练习性文体”,都是学生将来的写作中根本用不上的文体“。无用”是它的最大弊端。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淡化文体观念”成为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主流。但问题常常是这样:这种分类不好,只能说明不应该这样来分类,而并不能说明可以不教文体;这样分类不好,换一种分类就是了,为什么要“把文体”驱逐出语文教学的领域呢?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文体教学呢?本期我们发表的潘新和教授和王元臣老师的文章,就回答了这一个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感觉到,语文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一种理性精神,只有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才会避免老走极端。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第9期的话题是: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2.
文章关注图片构成要素,尝试分解图片结构并引导学生撰写解说词;运用“读图”方法以及对比冲突、细节挖掘、背景知识等理解图片内涵,指导学生进行图文转换,成为时代的“图话家”.  相似文献   

13.
说明定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中学生毕业后,参加工农业生产、运用得最多的是说明文;升入高等学校理科,在校学习和将来从事科学技术工作时,主要运用的仍然是说明文。所以中学语文教学大纲很强调培养写说明文的能力。怎样实现这一培养目标? 说明文是以直接说明为主的文体。它不象文艺性的记叙文那样需要较多的创造性,也不象议论文那样需要严密的推理和论证。它只是对事物按其本来面目作如实说明,因此一般说来说明文并不难  相似文献   

14.
正河北博物院是河北省惟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建于1953年4月,是我省收藏古代、近现代历史文物和标本,举办陈列展览,向广大观众进行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机构。1994年被中共河北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公布为第二批"百个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河北博物院现有文物15万件,其中一级文物360余件(包括国宝级文物6件)。1994年以来,先后举办大型基本陈列、专题  相似文献   

15.
说明文是实用性很强的一种文体。它说明事物的形态、性能、演化以及关于事物的道理,在学习、生产、科技、文化诸多方面都具有广泛而密切的关系。因此,《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中学生必须掌握此种文体的写法。但很多同学却常常为此"食不甘味","谈之色变"。这首先是因为学生对此文体不感兴趣,觉得它索然无味;其次是因为找不准说明对象的特征,不能合理运用说明方法,安排说明顺序。写起来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杂乱无章,不得其法。那么,如何才能写好说明文呢?  相似文献   

16.
朱建芬同学问:《从宜宾到重庆》中,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有何作用?本文作为一篇解说词,具有说明文的一般特点。课文首先按照空间顺序有条理地介绍了长江边上的这两座有名的城市——宜宾和重庆,在说明时紧扣说明对象的特点,尤其是突出了重庆多雾、地势高低不平的特征。同时,为了使读者对这两座城市的有关地理、风俗了解得透,课文还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如在说明“雾城”的特征时,以盛产柑橘作为例子来说明雾对重庆有利的一面。还有用列数字的方法进行两相比较来突出说明“山城”的地势高  相似文献   

17.
阅读与写作是一种文体思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师们都知道,文体教学在现代语文教学中处于非常重要的位置,很长一段时间内,语文教材就是根“据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和应用文”来编排的,称之为“文体结构”。但问题也就出在这四种文体的划分上。所谓记叙文,实际上是对新闻、通讯、报告文学、参观记、游记、访问记、回忆录、故事、童话等等以记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章的概括,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实际上写的文章,要么是新闻,要么是通讯,要么是报告文学,要么是参观记,等等,总之是这些具体的文体的文章,不会作一个抽象“的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也都是如此。也就是说“,议论文”“、说明文“”、记叙文”不是真实的文体分类,而只是文体的“教学分类”,“是练习性文体”,都是学生将来的写作中根本用不上的文体“。无用”是它的最大弊端。于是一段时间以来“,淡化文体观念”成为中小学写作教学中的主流。但问题常常是这样:这种分类不好,只能说明不应该这样来分类,而并不能说明可以不教文体;这样分类不好,换一种分类就是了,为什么要“把文体”驱逐出语文教学的领域呢?问题的关键是:语文教学到底需不需要文体教学呢?本期我们发表的潘新和教授和王元臣老师的文章,就回答了这一个问题。从他们的回答中,我们感觉到,语文教学改革迫切需要一种理性精神,只有在理性精神的指导下,我们才会避免老走极端。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栏目的讨论,第4期的话题是:作文教学有没有一个体系?应该是一个什么体系?第5期的话题是: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第9期的话题是: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  相似文献   

18.
<正>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为习作单元,人文主题是“介绍事物”,语文要素是“阅读简单的说明性文章,了解基本的说明方法;搜集资料,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一种事物介绍清楚”。单元选文皆为说明性文章,属于“实用性阅读与交流”学习任务群。五年级学生阅读说明性文章,往往更关注文中事物的特点,而忽略作者是如何把事物的特点“说明白”的。课堂教学以“说得明白”作为单元学习主题,聚焦说明性文章文体特点,引导学生把握说明性文章的语言特点,学习用恰当的说明方法把某个事物介绍得清楚、明白。  相似文献   

19.
馆藏文物数量少、特色藏品单薄,馆舍“先天不足”、陈列展览功能和教育功能弱化,专家型人才缺乏、专业队伍薄弱是地方博物馆普遍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地方博物馆应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科研与开发,整合优势文物,以实现博物馆功能的多元化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20.
社会教育是博物馆的“灵魂”。海南生物多样性博物馆以实物标本为基础,通过陈列展览进行形象直观的社会教育,成为青少午“探究科学”的重要基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