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文言文阅读“言”“文”并重 ,命题材料由课内渐趋课外。文言文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载体 ,是现代汉语的源头 ,学好文言文是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的需要 ,也是学好语文的需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文言文的学习目标是 :“阅读浅易文言文 ,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 80篇。”文言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纵观 2 0 0 2年全国各省、市的中考语文试题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命题坚持“能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总原则。通过初中三年的学习 ,大多数初三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或…  相似文献   

2.
中考文言文阅读命题模式有多种,其中的一种是课内外结合型。但一般的课内外结合型,其针对阅读材料所设计的试题几乎都是“两张皮”。而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却是“一张皮”。请看2004年桂林市中考文言文阅读的六道试题(阅读材料略)。  相似文献   

3.
2015年河北省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的阅读材料,选自《归氏二孝子传》(明·归有光),进行了适当的修改加工。这是河北省第一次在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中完全选用课外的文言文阅读材料。在此之前的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命题选材,都是课内阅读材料和课外阅读材料各选一段,进行比较阅读。选择课外阅读材料的原则是文段浅显易懂,考生结合注释基本能够读懂,同时有一定的  相似文献   

4.
文言文阅读题在中考语文试卷中所占的分值呈上升趋势。笔者通过对2006年全国各地的50多套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进行分析,对2007年中考文言文命题趋势作出如下预测。  相似文献   

5.
一、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中考文言文命题的依据是《语文课程标准》,《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命题的难易度要符合《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评价标准:"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  相似文献   

6.
邹仁波 《初中生》2003,(18):28-30
阅读一直是中考语文试题的重头戏。把握其命题的特点和趋势,才能做到复习有针对性(由于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不同,这里只谈现代文阅读)。研究近两年大部分省市的中考现代文阅读题,预测2003年的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将呈现如下趋势。  相似文献   

7.
文言文是"文言""文章""文学""文化"一体四面,相辅相成的。文言文学习的价值在于让学生通过文言语系的阅读理解我国的经典典籍,在学习中传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也成为考查重点,不仅分值越来越重,内容上也越来越注重对学生思维品质的考查。但中考文言文阅读的现实教学却因为学生认知、理解障碍、教师教学复习策略缺失等原因,导致学生闻文言文色变。本文基于中考语文中出现的这种现状,研究文言文阅读教学策略,提出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方法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初中生》2012,(27)
2012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给人别具一格的感觉,体现了多年来务实、简约、诗意的命题风格。一、重能力——考试目标务实今年上海市中考语文试题紧扣语文能力命题,将考试范围定位为“现代文阅读能力”、“文言文阅读能力”、“作文能力”三大块,减少了许多看似必要实则花样的形式。  相似文献   

9.
<正>文言文阅读中要有一定的开放性试题,这是命题者、有关学者、语文教研专家和一线语文教师等所达成的共识之一。但文言文阅读究竟命制怎样的开放性试题,才算是比较理想的开放性试题呢?文言文阅读开放性试题允许有多样的、个性化的回答和不同观点,能引导考生将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和观点与他们自己的经验和观点相结合,其答案的接受程度不在于他们所处的立场,而在他们在判断和解释这些立场时利用阅读材料的能力。2014年浙江省台州市一道中考文言文阅读题就符合这种要求。  相似文献   

10.
文言文阅读试题的考查.历来是中考语文中的一个难点.尤其是课外文言文。笔者分析了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70多套.其中39套试题中出现了课外文言文.而39套中有15套试题是以课内、课外对比阅读的形式出现的。根据这一数据分析.结合去年的考试情况.从中可发现今年中考对课外文言文的考查较往年所占的比例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11.
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大餐"。笔者通过对2007年全国各地的60多套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命题情况的分析,对2008年中考文言文命题趋势作如下预测:一、分值继续呈上升趋势2007年中考,文言文阅读分值最高的为兰州市,分值为23分(两个文段),最低的为6分,全部统计对象平均分值为14.6分。比2006年的平均分值高出1.5分。文言文分值的这种上升态势,与有关人士呼吁加强文言文教学是非常合拍的。二、选材呈"内""外"齐放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命题趋势] 纵观近几年的中考试卷,可以看出,文言文阅读的命题有三个重要趋势: 一是从选材上看,阅读材料呈现五种形式:课内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课内文言文+课外文言文+古诗;课内文言文+古诗;课外文言文+古诗. 二是从选文内容看,课内文言文七年级教材涉及较少,大多选自八、九年级教材中的经典名篇,尤其是几篇带"记"的文言散文;其次则是带"说"的文言文;课外文言文所选的则以人物典故或传记为主;古诗词赏析则是课内课外并重. 三是从赋分上看,大致在9~26分之间.  相似文献   

13.
文言文阅读对学生的道德修养和文化品位、审美情趣的培养,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都是很有必要的。近年全国各地中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所占分值呈上升趋势,最高的达22分,高出现代文阅读题任何一种文体阅读的分值,所以说文言文阅读的考查是中考语文中的一道"大餐"。在新课程标准实施的背景下,2007年文言文阅读命题趋势成了备战中考的师生们迫切希望了解的问  相似文献   

14.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七至九年级的学生,对于浅易的文言文,要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要能背诵优秀诗文80篇。也就是说,初中生要通过三年的学习,具备独立阅读一篇文言文的能力,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积累一些优美句段,掌握一定的文化常识,了解常见文言句式,准确理解常用实词、虚词的含义,把握文言文阅读的习惯和特点,整体感知文章主旨。不难看出,这些内容无疑就是中考文言文命题的"纲"了。中考时要  相似文献   

15.
综观2006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题不再只是考查简单的字、词、句,而是对文言文基础知识、阅读能力、表达能力、思维品质、思想境界等进行全面的检测,一改过去机械呆板的命题形式,表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归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文言文是我国特有的语言瑰宝.也是中考语文的一个组成部分.但由于语言习惯、阅读方法等原因,许多学生觉得文言文阅读很难。特别是中考语文加大了文言文考查力度.近年来在文言文考查中逐渐出现了与现代文阅读相似的题型与思路.这是顺应新的课程理念诞生的一类新题型.是文言文知识的开放拓展.它可以进一步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及知识积累能力,因此.很多学生觉得文言文的阅读太难了。其实.文言文阅读并不难.  相似文献   

17.
朱玲娟 《教学月刊》2006,(12):53-55
文言文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文言文阅读是当前初中语文学业考试的必考内容,在整卷150分中约占15%的比分。文言文阅读相对来说题型变化较少,主要从理解和积累的层面去检测,因此通常被认为是中考语文的“抢分题”。又因为文言文阅读检测材料课内外兼有,往往是课内、课外各一段(篇),而即便是来自课外的阅读材料也是与《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推荐篇目“程度相当”.适合学生阅读,而且常常是材料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是考查对课内所学知识的迁移运用。举例来说,《2006年浙江省初中毕业生语文学业考试(嘉兴卷)》文言文阅读题:  相似文献   

18.
笔者对2010年各地中考语文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试题进行了重点研究.总的来说,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仍然以能力、素养为先,以知识、基础为重,呈现出"稳中出新、取材于外、注重个性、贴近生活"的趋势.纵观各地的中考语文卷,现代文阅读往往要占全卷的一半篇幅,分值大多要占到四分之一,但据部分地区中考现代文阅读评卷的数据统计,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平均得分率在56%左右,低于文言文阅读,更低于作文.  相似文献   

19.
200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题,呈现出了“稳中有变”的特点。“稳”体现在了阅读材料的选择上。2004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中的文言文阅读文本,大都看教材。由于目前全国各地使用的教材不统一,因而文言课文也不尽相同。源自教材中的篇目,有利于减轻学生负担,有利于复习范围的确定,对今后的文言文教学有积极导向功能。  相似文献   

20.
近两年,中考语文增加了课外文言文阅读的考查,因此提高初中文言文阅读能力已刻不容缓。站在二期课改的角度来看这一现象,说明语文教学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还要加深初中学生的文化底蕴,这无疑是考试这一指挥棒在指引语文教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