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王彩萍 《科学文化评论》2007,(3):110-111,124
本文结合我国首起机构投资者积极行动的案例,即中兴通讯H股发行事件,对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决策的方式及效果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发现,我国机构投资者已开始通过股东大会或股票市场来影响上市公司决策,但不同方式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以此为基础,文章进一步探讨了目前我国机构投资者积极行动的障碍.  相似文献   

2.
随着机构投资者在中国资本市场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行为会影响公司业绩和盈余质量。本文从盈余持续性角度探讨机构投资者作用,研究结果发现,较没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而言,有机构投资者持股的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显著更低;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越高,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越低;机构投资者年度间的增持行为,会显著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研究结果表明在我国机构投资者会促使上市公司增加更多的暂时性盈余,从而降低上市公司的盈余持续性。可见,现阶段我国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发挥促使上市公司改善经营实质的积极作用,反而使上市公司增加了更多的短期行为。  相似文献   

3.
张帆 《科协论坛》2007,(3):277-277
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给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完善奠定了制度基础。股权激励制度、市场化兼并收购与机构投资者参与上市公司治理的实施从外部制约大股东和管理层的财务决策行为。同时,股权融资偏好将向债权融资转变,股利决策趋于正常化,经营投资决策也将更有利于股东利益和公司的长远发展。  相似文献   

4.
冯霞  胡海鸥  张祥建 《软科学》2008,22(2):134-137
上市公司主要通过关联交易、会计政策选择与变更、资产重组等方式实施盈余管理,不同的盈余管理途径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对报告盈余的提升具有不同的效果。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误导了投资者的决策行为,造成了公司价值、声誉和后续融资能力的下降。  相似文献   

5.
徐薇 《科技广场》2013,(7):175-178
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将直接影响广大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随着市场的发展,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方面的违法事件层出不穷,严重影响了广大投资者的利益和资本市场的运作效率。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并提出了一些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5,(7):69-72
在将机构投资者划分为稳定型与交易型的基础上,以2007"2012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了机构投资者异质性对盈余管理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交易型机构投资者相比,稳定型机构投资者显著抑制了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稳定型机构投资者发挥了公司外部监督者的作用,约束了公司管理层操纵盈余的机会主义行为。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已经由有关机构发布实施了一系列股票交易法律、规则,并规定了公司信息披露的原则要求和内容体系,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还存在不少不规范的现象,损害了我国证券市场和上市公司的健康发展,也使广大投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因此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呼声越来越高。  相似文献   

8.
当前国内通货膨胀率居高不下,且超过了银行储蓄利率,导致广大居民对闲置资金的理财愿望和投资需求日益旺盛,个人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需求也日益迫切。而上市公司披露的会计信息是个人投资者作出决策的重要依据,故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直接关系着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但是,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使得不少缺乏必要的会计专业知识的个人投资者蒙受了许多不应有的损失和风险。因此,提高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质量越来越重要。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的资本市场,因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现象,屡禁不绝,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产生了一种严重的信任危机。失真会计信息总会留下蛛丝马迹。本文从六个方面阐述对会计造假的识别。帮助投资者正确决策。  相似文献   

10.
管理层激励与机构投资者持股偏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采用双重差分的方法(Differences-in-differences)考察了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对机构投资者投资选择的影响.文章发现,虽然在股改之后,机构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持股比例都增加了,但是,机构投资者对那些实施股权激励的上市公司增持的幅度更大.换句话说,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持有那些治理水平较高的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