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2年12月11日,前南国际刑事法庭上诉法庭5名法官一致作出裁决,裁定已退休的美国《华盛顿邮报》的战地记者乔纳森·兰德尔(JonathanRandal)有权拒绝“被迫作证”。该案在国际法上首次确认了记者享有“拒绝作证权”(Righttorefusetobearwit-ness)这一原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于记者的采访权、公众的知情权及和司法活动的公正性将产生极为深远的影响。本文将结合“兰德尔案”案情及裁决,分析赋予记者“拒绝作证权”的法理基础及其影响。一、案情简介拉多斯拉夫·布尔加宁(RadoslavBrd-janin),曾经在由卡拉季奇领导的波黑塞族强硬派政府中…  相似文献   

2.
闫慧 《大观周刊》2012,(49):51-51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已于2012年3月14日由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将于2013年1月1日起实施。其第188条规定:“经人民法院通知,证人没有正当理由不出庭作证的,人民法院可以强制其到庭,但是被告人的配偶、父母、子女除外。”这条被认为是我国近亲属拒绝作证权的法律依据。但是何为近亲属的拒绝作证权、其存在的正当性是什么、存在哪些问题,针对这些方面,本文将作一个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轰动一时的“伊朗门事件”要角诺思中校在他新近出版的一本书中宣称,前总统里根在事前即完全知道出售给伊朗的军火所得款项将交给尼加拉瓜游击队一事。不过根据刊载在《时代》杂志上的该书摘要,诺思为这项说法所提出的证据相当薄弱仍旧难以下定论。由哈波·柯林斯出版社出版的这本新书《四面受敌——一个美国的故事》,是诺思本人对于这一事件的证言。为了促销这本书,诺思在1991年10月21日及22日接受美国广播公司电视联播网“夜线”节目的访问。他也在22日起开始接受报纸访问。刊载在《时代》志上的该书摘要,大致上仍与诺思在以往就“伊朗门事件”所作证词前后一致。诺思在国会作证时极力避免涉及现任总统布什,而20日公布的该书摘要中也甚少提及布什这个名字。  相似文献   

4.
郭瑞璜 《今传媒》2006,(2):21-22
美国《纽约时报》女记者朱迪丝·米勒,因为保护消息源而拒绝向大陪审团作证,2005年7月被判入狱,后来答应出庭作证才被释放。由此可见,以“新闻自由”自诩的美国,竟然没有法律保护记者行使为消息源保密的权利。一2003年7月,美国前驻加蓬大使威尔逊撰文指出,布什总统在国情咨文中  相似文献   

5.
周冲 《青年记者》2017,(19):77-78
目前在法律层面,关于如何解决媒体为秘密消息源保密的职业道德与公民作证的新闻隐匿问题,一项重要建议就是在中国引入“记者拒证权”(也有的说成“记者隐匿权”),即在诉讼中,出于为秘密消息源保密与保障舆论监督的理由,司法机关不得强迫记者透露相关消息来源.笔者认为,“记者拒证权”的一些技术思路可以借鉴,但目前国内外关于“记者拒证权”的争议还很大.在我国除了律师法规定“律师不得就其代理案件作证”以外,并没有授予某一职业拒证特权的先例,反倒是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均明确规定公民有出庭作证的义务,而没有拒绝作证的权利.  相似文献   

6.
基本概念界定 记者特权(The Reporter's Privilege)有很多不同翻译或相近似之名称,如记者拒证权、记者豁免权、保护消息来源权、记者作证特权、记者拒绝作证权等.传统上,美国普通法赋予律师和当事人、夫妻、牧师与忏悔者、医生与病人之间免于强制作证的权利,虽然有很多例外情形,但这一权利仍有法律保护,起初记者特权并不包含在其中.今天,主张新闻记者特权的规则已经通过数百个判例中的法律解释被很好地建立起来了.  相似文献   

7.
1997年度各类电视新闻类、社教类节目评比陆续揭晓,南京电视台参评的新闻类、社教类节目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消息专题《静海寺,零点敲响警世钟》获得中国电视奖消息类一等奖,新闻专题《为历史作证》获中国电视奖专题类二等奖,社教节目《警世钟》系列(五集)及《林散之》获得中国电视奖社教类二等  相似文献   

8.
许多国家法律规定,律师对委托人、医生对患者、神职人员对忏悔者等在职务活动中了解到的情况免于强迫作证的义务。这种对于法院或其他机构传讯或查问消息来源,新闻记者主张具有拒绝透露的权利,就是记者的消息来源保密权,或称为记者的拒证特权。今天,记者和编辑所拒绝透露的内容已经不限  相似文献   

9.
王敏 《大观周刊》2012,(34):88-88
将于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诉法对证人作证制度作出了较大的修改和完善,相关制度的完善成为本次刑诉法修改的一大亮点。新的证人作证制度体现了刑事司法的重要价值理念,使证人作证制度在刑事诉讼中予以回归,期冀在实践中能够对刑事审判工作发挥重要的作用,为司法公正目标的实现提供更完美的证据保障。  相似文献   

10.
广播新闻报道中 ,以历史题材为主要内容的报道近年来大量出现 ,且每每引起较大反响 ,屡屡在国家级的新闻评选中获奖。这里 ,先简单列举 :例如 :《烈士陵园被冷落引发的思考》、《中华英模》、《警报 ,不忘“9.18”》、《让历史告诉我们》、《英雄 ,魂兮归来》、《重唱创业歌》、《民族正气歌》、《甲午百年》、《从雷锋到徐洪刚》、《让历史说话 ,让档案作证》、《老将军话抗战》、《历史不会忘记》、《来自鲁讯故居的呐喊》。从以上列举中 ,可以看出 ,这些报道都有个共同特点 ,或以历史的人、事、遗迹为线索 ,或大量采用历史资料 ,甚至…  相似文献   

11.
在Branzburgv.Hayes案中,美国最高法院拒绝给予新闻记者在大陪审团面前作证的特权。联邦巡回法庭一般承认记者拒绝披露消息来源的身份和消息材料的有限特权。许多州法院也通过法律或者判决在个案权衡的基础上保护记者的有限特权。  相似文献   

12.
4月11日,美国联邦司法部起诉苹果公司和五大出版集团,指控他们合谋提高电子书价格,触犯《反垄断法》.当天,司法部同时宣布,与被起诉的三家出版集团(西蒙&舒斯特、阿歇特、哈珀·柯林斯)达成合解,法庭将在60天之内作出决定,批准或拒绝这个和解协议.  相似文献   

13.
新闻记者是否应该享有为保护秘密信息来源而拒绝在法庭作证的特权?美国国内的声音大致可以分为三派:绝对说、相对说、否定说。本文在梳理三种声音的法理基础和思想内涵,发现争论逐渐从单纯的特权合理性讨论转移到实践中特权的现实适应性。除了一如既往地呼吁出台联邦盾法,支持者们也要求在互联网时代延伸特权享有主体的范畴,保护电子通讯设备不被审查。  相似文献   

14.
《吾血吾土》,范稳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10月
  这是一部联大学生投笔从戎御敌救亡的英雄史诗,也是一个民族拒绝遗忘捍卫尊严的热血证词。作家范稳4年来查阅滇缅战场第一手资料,采访20余位抗战老人,将中国远征军老兵与现代知识分子的命运相融合,展现了一代中国脊梁在抗战前后70年历史变迁中的痛苦彷徨与正义担当。作者以诗人般的气质、才力与语言,赋予了作品充沛的情感、跃动的旋律,寄托了自己深刻的文化情怀。小说中诗与火、笔与刃血脉相连,挖掘出中华文化强大而不可征服的精神内核,对于战争与人性的探索和反省,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相似文献   

15.
辛秦 《新闻三昧》2008,(12):10-11
自从11月9日国务院对宏观经济政策作出重大凋整,出台了十项扩大内需的措施之后,新华社的报道迅速跟进,从9口至15日7天时间里,播发评论员文章5篇,重点稿件12篇,还有各种解读类稿件30多篇。这些稿件的题目有:《采取强有力措施保持经济增长》、《从宏观调整歧策看中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危机的不利影响赛跑透析本轮宏观调控政策三大特点》、《十大举措改善民生百姓生活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青年报》发表曹林的评论《这个记者节,不写假新闻》说,不写假新闻,不仅是一种对记者的道德要求,也是记者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记者的责任是报道事实和揭露真相,他们应该有拒绝说假话、拒绝写假新闻、拒绝传播虚假消息的权利。  相似文献   

17.
政治波普艺术本身就是一种解构行为,甚至拒绝对解构本身赋予意义。因此,也可以说,对恶搞《贾君鹏》过度解读是多余的。  相似文献   

18.
捧读今年8月14日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版的《雄关作证》(结束语)及四版的摄影专版,得知人民日报·海外版“长城行”大型系列报道已经圆满地落下帷幕。从5月21日“长城行”采访团启程,到5月25日“长城行”报道组发出的第一篇《龙头起处天地宽》起,我就被这个充分...  相似文献   

19.
新闻界新闻     
《新闻前哨》2004,(9):61-61
新浪承诺将取消弹出式广告 据《中华新闻报》报道:近日新浪首席执行官汪延表态,他们将在一年内争取解决弹出式网络广告对网民的骚扰。这是中国大型门户网站,头一家就弹出式网络广告的未来作出表态。据悉,弹出式广告浪费网民时间不说,还经常会造成上网用户死机。但广告主对弹出式网络广告情有独衷,网站出于生存考虑,很难拒绝广告主的要求。在美国乃至日本,包括雅虎在内的多家主流网站从去年开始已拒绝弹出式网络广告的经营。  相似文献   

20.
美国《匹兹堡邮报》由于被指控“诽谤”,不得不拿出280万美元打官司,只好勒紧裤带过日子。不久前,美国反诽谤经济制裁中心,对《匹兹堡邮报》(以下简称《邮报》)作出的诽谤的裁决,是迄今美国制裁报纸诽谤的最大的案子。据该中心的裁决,《邮报》得拿出21万美金的损害赔偿费,还得掏10倍于此(200万美金)的惩罚性补偿费,另加56万多美金的利息。在美国最高法院拒绝过问此案后,《邮报》被迫向原告理查德·迪萨利作出赔偿。迪萨利是前州法院法官,他指控《邮报》在1979年的一篇报道中,诽谤他参与了伪造一份当事人遗嘱的阴谋。当时,他还是一家私人律师事务所的律师。美国反诽滂经济制裁中心确认了这项指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