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学者黄山谷曾说过一句让人久久都无法忘怀的话。原文我记不清了,大意是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黄山谷的话形象、准确、传神地说明了读书是读书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读书已经像血液一样,融化到读书人的生命中去了。生命不息,读书不止.大概是所有读书人的宿命。  相似文献   

2.
朱子读书心德是朱子对读书人提出的读书时所须涵养的心性道德。朱子认为读书须在心性上下功夫,涵养静心、宽心、虚心、耐心、专心、细心、疑心、存心等读书心德。朱子读书心德对于当今读书人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读书的境界     
古人对读书很在意,尽管读书人在社会上地位不高。但读书与读书人是两回事,看不起读书人,但看得起读书,于是留下了许多发愤读书的故事。如“萤入疏囊”(《晋书·车胤》:“(胤)博学多通,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如“雪映窗纱”(《尚友录》卷四:  相似文献   

4.
黄鸿彬 《新教师》2019,(12):78-79
书桌,是读书人的必备之物。能拥有一张书桌,应该是读书人梦寐以求的事情。笔者虽不敢以读书人自居,却对读书孜孜以求,每天少不了以书为伴,努力做个有学问的人。因而也对书桌有深切的关注,希望每个人都能有张书桌。家里能有书桌的话,至少可说明读书在人的心目中有足够的地位,说明家庭对读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正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从此,这一天成为了读书最热闹的一天。正如"世界读书日"的主旨理念那样:希望人们都能享受阅读的乐趣。阅读的乐趣,一千个人有一千种理解,但无论如何理解,乐趣都存在于读书人的心田,阅读都避不开读书人的"江湖"。何谓读书人的"江湖"?古龙先生曾感慨:"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江湖"可以说是一  相似文献   

6.
购书·藏书·读书单澍铭之所以重新选择了校园,诱惑力最大的要数读书了。校园真乃读书的殿堂,环境优雅、风气可人自不必说,那浓浓的书香氛围,足令读书人垂涎三尺。说真的,平生并无太多奢望,唯读书不可一日或缺。买书可算得上读书人最惬意的事了。工薪族原本无太多剩...  相似文献   

7.
老师的嘱咐     
《初中生》2010,(1):58-58
有个不成器的读书人,要送儿子去读书,特地请自己过去的老师嘱咐几句。老师想了想,写了一副对联: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好读书时不好读书  相似文献   

8.
乔也 《成才之路》2011,(13):3-I0001
过去,人们都称读书人为书生。在那些文化不发达的年代里,读书尚是一件比较高雅,且成本代价比较高昂的事情,因此,读书几乎只是少数贵族或有钱人的专利。当然,随着开科取士的推行,也有一些贫寒之士进入读书人行列。不管怎么说,读书人只是少数。于是乎,书生在普通人的眼中便成了特殊的人群。由于书生在行为举止上、接人待物方式上都  相似文献   

9.
<正>读书不是一个新话题,大的有"世界读书日",小的有学校的读书节、读书月。但这里也绝非炒冷饭,之所以下发一个校长、教师读书工程指导意见,是因为我们虽然一再说读书,却并没有真正读好书。校长、教师本应是读书人,现实中却离"读书人"还有很大的距离。《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学生读书提出了不少建议,其中"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的书"这一条,对校长、教师读书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0.
书与人生     
古时的科举,就很好地把读书和做人融为一体了。可惜,东西久了就是容易变味,这科举也如此。读书人不再用心去读,而足用欲望去读,这样,读书与做人就分开了,读书人这三个字也就变窄了。  相似文献   

11.
曾国藩读书之道影响深远。本文就其读书目的,读书方法,读书人自身的素质,读书与劳动、环境、及休息娱乐的关系作一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读书的人大多瞧不起不读书的人。读书的人戴一副厚厚的眼镜,镜片后面折射出来的目光消瘦而深邃。读书的人穿着廉价的西装,抽劣质烟,喝劣质茶,心平气和,与世无争。读书人很少上街,即使上街也专往那些阴暗的角落里走,兜里常只有20元钱,走遍了大街也没花上几块。那些影剧院和歌舞厅等娱乐场所与读书人无缘。不读书的人更加瞧不起读书的人。在他们看来,读书的人小气、迂酸而且没本事。不是吗?读书的人想方设法评上了职称为的是长20块钱工资,读书的人喜欢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分子往往愿意称自己是"书生",或曰"读书人"。书生者,从书中生,或者以书为生,都和读书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书生不读书,恐怕就不能理直气壮地自誉为书生了,以此推论,寻书,买书,看书,藏书,赏书,直至更高水平的写书,自然应该是读书人的本分。读书,可分为有用之用和无用之用。在功利的需求时读的书,  相似文献   

14.
王多权 《教育艺术》2020,(4):12-12,11
阅读是提高一个民族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热爱阅读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文明、勇敢、勤劳、智慧的民族。我们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阅读历史,也留下了许多读书的感人故事,如韦编三绝、囊萤映雪、悬梁刺股、凿壁借光等,激励了一代又一代读书人。在封建社会,读书人通过应试步入仕途,从此后春风得意,"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很好的写照。现在读书人通过考试进入高等学府深造,然后步入社会就业,好多人成了推动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读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笔者在对城乡3000名教师的读书状况调查中发现,教师不读书现象十分普遍,一年能够阅读5本书以上的教师占1.2%,阅读本书的教师占2.4%,阅读2本书的教师占4.2%,一年没读一本书的教师竟占92.2%。我曾多次为本地教师培训班讲课,内容主要是教师如何读书。近些年,我已先后作了23场有关读书交流的专题讲座,如《欲求教好书,先做读书人》《教师读书与教书》《做职业的读书人》《教师应为尊严而读书》《不读书何以为师》等。  相似文献   

16.
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读书人呢?《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旧时指知识分子;士人”,在我看采,凡终身喜欢读书,并能从中受益的人,就可以叫读书人。也就是说,哪一天,你能在读书的过程中体会到了一种精神的快乐,成为了一种生命的需要,那你就已真正地登入了读书人的股堂。  相似文献   

17.
一题一评     
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系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他继承的那部分产业,  相似文献   

18.
曾国藩为学德育思想的核心就是做读书明理的君子,其主要表现在:真正的读书人应当勤奋读书,志在圣贤,而不是志在科举;读书只有两件事情,就是进德修业;学问并非只在书本上,若能日常生活落实圣贤所说孝悌之道,那也是大学问家;读书人最大的美德是要虚心,虚心才能有识;读书进德,需要一生持之以恒,只有如此才能成为君子;作文需要读书和生活的积累,不断明理,不断实践,一旦顿悟,机到神到,就能写成千古美文  相似文献   

19.
闲话读书     
就读书本身来讲,自然还得有所讲究。有这些讲究,才能有助于将书读好。读书应有停顿———突然地中断阅读而思考已被阅读的那些东西。当然,一般俗众的阅读,完全没有必要这样要求。俗众的读书与读书人的读书应作两回事看。前者是一种被动的阅读,是不费神的,费神就违背俗众读书的本意了,他们的本意是消遣。而读书人的阅读,固然不能排除消遣这一层次,但绝非满足滞留在这一层次上。读书人的读书带了联想与思考的痛苦。他们的阅读快感,不是在被动接受上,而是在接受时不断扩大收获的过程中。这就像两个儿子接受遗产,大儿子仅仅看到了他…  相似文献   

20.
玩知丧志     
中国除了人多,就是书多。于是,读书人也多。像孔子式的韦编三绝者亦多,像杜甫式的读书破万卷者亦多,但中国并没有因为拥有多如牛毛的勤奋的读书人而进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