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论音乐作品的审美意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艺术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和生产形态.音乐作为这种特殊形态的艺术,其作品的创作又是一种多元文化的体现,它在生产过程中,始终渗透着生产者主体强烈的情感意向、独特的艺术个性、气质和风格,物化着艺术家主观世界的审美情致、审美体验以及自创的恰当得宜的美的形式构成.因此,在其产品——音乐作品中,必定饱含着丰富的情感与审美意蘊.其主要体现在情感与自然的完美谐和、意蕴与形式的高度统一和时代与个性的有力张扬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一部文学作品所蕴涵的社会价值和审美价值是与作家的精神个性、审美形式的独特性和谐地结合着的。他们在文学作品里呈现出的特殊艺术风貌渗透着审美理想与审美形式相融合的审美特性。具有较高审美价值和鲜明艺术风格的文学作品,离不开与特定审美意蕴相契合的艺术形式和技巧,离不开作家富于个性的思想情感和创作方式。具有美感魅力的作品能使欣赏者体悟到其中的节奏和诗意,而文学作品的优美在于恰如其分的、明晰的、透彻的表达形式。  相似文献   

3.
高校艺术专业美育的核心不仅在于在教学实践中借助一定审美媒介,把美及美感传达给学生,引导学生对美的发现与接受,更重要的目标在于培养学生进行艺术创新的多方面能力,激发学生内在的追求美和创造美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超功利的审美感知,在感性的观照中体现深刻的认识,以艺术的创造满足自我的情感需要,以审美直觉与非功利的形式表现社会理性,从而实现艺术创造。艺术创新的核心就在于个性,渗透着审美个性和独特审美感受的作品才能避免形式风格和内容的千篇一律,引起欣赏者独特的审美情感,培养学生独树一帜的审美判断,形成区别于他人的审美个性。  相似文献   

4.
情感作为艺术的本体,它与形式的和谐运动,构建了一个丰富的艺术世界。笔者将结合古代文论,对两者的综合审美意蕴,以及它们所体现的韵味、风格、文气等作些论述,力图对情感与形式的辨证关系有个清晰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诗歌中的比喻往往是一种整体性的艺术表现手法,其美学内涵已远远超出了单纯语言修辞的意义范围。在诗歌创作中,比喻具有独特的审美在现功能。多重辐辏、整体拓展是诗歌比喻的整体审美形态;连贯喻、联想喻、抽象喻、写景喻、通后喻、象征喻是诗歌比喻的六种具体审美形式;意蕴丰厚及注重情感价值为诗歌比喻欣赏中独特的审美效应.  相似文献   

6.
张爱玲是中国文坛上一位传奇式作家,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她的小说始终渗透着强烈的悲剧意蕴,这是其小说特有的审美特征。本文主要从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蕴的形成原因、具体体现以及在艺术形式上的主要表现来探讨其小说中的悲剧意蕴。  相似文献   

7.
合唱是一种集体演唱形式,参与众多,有乐队、指挥、合唱队员等,是个性与共性的组合,是人类抒发情感、交流情感的一种自然普遍的形式,是培养审美能力的形式,同时也是培养人的形式,在整个艺术活动的过程中,使人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追求、审美志向都得到了升华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艺术是人的社会性的结果,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它与宗教、科技、哲学等都有很大的区别。艺术表达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语汇审美地反映体验和情感的方式,是人类情感与现实世界的对象化形式,是人类情感的审美体现。艺术的表达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方式,通过内容和形式的和谐创造出一种情调,在情调中实现人与外界与他人的交流,从而印证人的情感、审美、价值等的对象化。  相似文献   

9.
旨在表现现实和人的精神美的艺术语言的审美空间,是一种融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为一体的艺术审美反映形式。它建构在以语境为核心和基础的依据上,运用艺术思维作为其内部生成机制。但最终导致艺术语言审美空间的物态化和形式化的因素则是对常规语言的超脱和违背所形成的特殊言语形式。这种以变异性为艺术表征,产生于“活法”驱使的符号与情感内涵相对应的艺术体系,既建构了同情感体悟等人类生命力运动结构模式相似的客观外在显性形式,又创造了艺术语言审美空间整体性意蕴结构形式。同时,它也就成了自身所特有的美感功能和精神价值的载体形式的结合体。  相似文献   

10.
审美文化消费是以文化艺术消费为集中体现的精神消费.作为一种重个性尚群性的文化愉悦行为.从生理过程看.它是主体在审美观照中充分运用视听器官和神经系统对审美对象形式、意蕴等多种审美信息吸收、品味与感受的过程.获取精神美感享受是主体的心理指向;就社会性内涵而言,审美文化消费是人类群体和个体情感交往与心理对话行为.是维系社会存在的重要手段;从人类价值现象看,审美文化消费仍属社会商品性消费行为,其运作机制要接受价值规律和社会效益双重控制。审美文化消费的最高意义在于塑造整个人类的完善人格。  相似文献   

11.
书法所具有的感性特征和审美特征,确立了书法的艺术地位。与其他相邻艺术不同,书法凭借着形式的意蕴化直逼生命状态这一核心,表现出书家自己的生命状态和生命情感艺术。  相似文献   

12.
声乐艺术是一门情感的艺术,从其文本构成本体来说,是音乐与文学的联姻,这一本体特征结合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本质就是曲情与诗情的情感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度创作情感;从其艺术美的本质来说,声乐艺术审美的生成是人声所负载的曲情、诗情和以此为情感依据的声情演绎,也可以说是二度创作情感。笔者从声乐艺术情感论的理论视角,探析声乐艺术的本体构成,即从诗情、曲情、声情三方面及三者的关系上论证了声乐艺术的情感美学特征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声乐演唱属于表现艺术范围,它主要由“声”与“情”的高度结合来体现人们对艺术的审美情感,即常说的“声情并茂”.声与情在艺术表现中相互依托,相辅相成,正所谓“情不真而声不美”,“声不美而情不真”.声乐演唱艺术中的声与情有着以下关系:(1)情孕意发,化情为势;(2)声中藏情,情中孕声;(3)声美意深,变化无穷.声乐演唱中必须处理好“声”与“情”在歌唱中的艺术表现力.  相似文献   

14.
壮族当代小说的丰硕成果,在民族的审美意识,审美情感、审美体验、审美趣味、审美创造、审美感受等方面都有属于本民族所特有的内涵和特点。在当代文学教学中把壮族当代小说放到“民族审美”的多棱镜下进行观照,进行多层次,多侧面的探究,以期揭示其内在规律,彰显其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独特的艺术光彩,显示出作家的民族审美理想和审美个性,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主观和客观的结合,个别和一般的交融,构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这无疑为文学课程教学带来多样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冀东民间故事是生活在冀东大地上的劳动人民集体智慧和创造力的艺术结晶,表达了他们的心理与感情,展现着它深厚的美学意蕴。审美要求与劳动美结合在一起,重视精神美的追求是冀东民间故事创作者们的审美观念。冀东民间故事具有美的形态、审美价值与美育功能。  相似文献   

16.
《野花与箭》是胡风创作于中华民族动荡不安年代的诗集,诗人深沉的忧患意识和强烈的愤闷孤寂的情感构成其丰富的情绪层面,整部诗集张扬着自我超越的韧性战斗精神和搏击时空的力量。诗歌在整体上呈现出自由灵活、意蕴丰富的美学特征,这与胡风一贯的文艺主张和独特的艺术追求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梦萦故乡那条河》给我们展现出气势恢宏而又惊心动魄的移民史诗,用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至深的语言、诚挚浓烈的情感热情歌颂了汉水库区群众及干部在调水工程中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付出的巨大牺牲,凸显出独到的审美意蕴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电影作为一门艺术形式具有提升人们审美趣味和审美情感的作用,它蕴含着丰富的化价值.  相似文献   

19.
电影细节的审美功能与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画面乃是电影的基本构成之一,细节又是画面的基本构成之一,因此,电影的美,更多的要透过画面中的细节来体现。这就需要创作者创造激发细节的审美形式,力求形式与内容真实深刻的有机统一。在客观物象主观化、主观情志外形化的艺术创作与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实现被摄对象与电影创作者、影像画面与电影观众这两大方面的交叉融合、有机统一,使影像画面中的细节审美功能转化为欣赏者读解过程中的美感,从而获得电影细节的艺术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