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二战后,以《国防安全教育法》、"2061计划"、《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新一代科学教育标准》为代表,美国先后开展了四次影响较大的基础科学教育改革。这些改革的主要特点是精英教育转向大众教育、科学教育去宗教化和课程改革频率高、范围广。对我国基础科学教育的启示是,关注大众科学教育;尊重科学论断的多元性;利用核心概念设置课程内容;加强科学教育改革的力度。  相似文献   

2.
论教育改革中的教师压力   总被引:40,自引:0,他引:40  
压力是个体基于外界刺激产生的一种紧张状态。外界情境使个体产生压力与否,关键在于个体的主观评价。教育改革是引发教师压力的重要情境之一。缓解教师在教育改革中的压力需从影响教师对改革情境的评价因素入手:明确教育改革的目标,尽量减少教师的不确定感;鼓励教师成为教育改革的参与者;为教师参与改革提供支持性环境;培养教师应对压力的能力;给教师以积极反馈,增强教师的教育责任感。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日本近年来所进行的教师教育制度及教育课程改革内容的研究,揭示其以实践取向为重心的改革特点。文章追寻战后日本的教师教育改革的轨迹,从教师教育理念的转变,教师资格标准的改革,尤其是教师培养的课程结构变化等几个侧面,分析日本在教师教育方面所进行的改革和存在的问题,解读改革的实践取向,为中国教师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高校教师不仅是高等教育实践的主体,也应当是教育研究的主体。以探究高校教师教育改革模式为目标,结合天津农学院的教师教育改革经验,对当前高等教师的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和研究,提出了高校教师教育要做到培养和培训相衔接;要重视教师职业技能课和实践课;要面向社会,做到多元化办学层次;教师教育的课程改革要体现学术性,加强综合性,进而为高等教育乃至各级各类专业技术教育提供合格的教师队伍。  相似文献   

5.
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是目前和未来一定时期我国教师教育改革重心所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推进培养模式改革,促进教师教育专业化;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教师教育队伍建设,造就一流师资.  相似文献   

6.
科学教育发展观引领下的教师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时期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日益受到关注 ,本文以科学教育发展观为指导 ,从以人为本来建构教师教育新理念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 ;对如何实现教师教育创新三个方面对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作了系统阐述 ;最后提出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7.
美国科学教师培养的NSTA标准是制定科学教师培养项目的全国性指导文件.NSTA标准具有重视培养科学教师的科学素养、构建有效的知识结构--学科教学知识(pcK)、注重从课程设计——实施——评价——反思一体化的专业技能的培养、重视交流与合作的专业发展活动等特点.教师专业化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对美国NSTA标准进行研究,可为我国教师教育标准的制定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8.
日本推行中小学教师教育改革缘于其以培养学生生存能力为目标的教育改革的推动和日本教师教育改革面临的挑战。日本教师教育改革的内容包括更新教师教育培养目标、导入弹性化的教师资格更新制、构建教师教育课程新体系。日本教师教育的启示在于适应社会变革确立教师教育目标、多维度构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实施弹性教师资格更新制等。  相似文献   

9.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培养优质教师、建立全国标准的教师教育政策;开展了以实施变革型教师专业化、加强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改革。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卓有成效,对当下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21世纪以来,澳大利亚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培养优质教师、建立全国标准的教师教育政策;开展了以实施变革型教师专业化、加强初任教师入职教育等为主要内容的教师教育改革。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改革卓有成效,对当下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晶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152-154
西方科学教育的价值取向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历经了四段历程:科学通识教育、科学精英教育、职业生计教育、公众科学素养教育。分析西方科学教育价值取向的演变历史可以为我国科学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intent of national efforts to frame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 is to promote students’ development of scientific practices and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for their future role as scientifically literate citizens (NRC 2012). A guiding principle of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is that all students receive equitable opportunities to engage in rigorous science learning. Yet, implementation of science education reform depends on teachers’ instructional decisions. In urban schools serving students primarily from poor, diverse communities, teachers typically face obstacles in providing reform-based science due to limited resources and accountability pressures, as well as a culture of teacher-directed pedagogy, and deficit views of students. The purpose of this qualitative research was to study two white, fourth grade teachers from high-poverty urban schools, who were identified as transforming their science teaching and to investigate how their beliefs, knowledge bases, and resources shaped their planning for reform-based science. Using the Shavelson and Stern’s decision model for teacher planning to analyze evidence gathered from interviews, documents, planning meetings, and lesson observations, the findings indicated their planning for scientific practices was influenced by the type and extent of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each received, each teacher’s beliefs about their students and their background, and the mission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each teacher envisioned for the reform to serve their students. The results provided specific insights into factors that impacted their planning in high-poverty urban schools and indicated considerations for those in similar contexts to promote teachers’ planning for equitable scienc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by all students.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施瓦布首开探究水平研究的先河。随后,美国为适应其以"探究能力"为目标的理科教育改革和应答理科探究教学评估实践的诉求,对探究水平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给我们的启示在于:探究水平层级划分应充分考虑细化与实用相结合,确定探究水平的划分标准应做到一元与多元相结合,探究水平的判断应注重学生主体与具体环节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当前STEM教育已经成为国内外K-12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它与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具有内在契合性,是变革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重要参照。因此,我国幼儿园科学教育改革可以在四个方面寻求突破:一是以STEAM素养为参照确立科学教育目标体系,克服幼儿园过多关注科学知识掌握而忽略幼儿简单问题解决能力培养的问题;二是以STEAM教育主题项目为抓手组织教育内容、促进学科融合,从而培养幼儿核心素养;三是以STEAM问题探究为驱动,开展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调动幼儿探究积极性;四是以STEAM教育生态为纽带开发和利用科学教育资源,促进优势资源积累和整合,提高科学学习品质。  相似文献   

15.
中英两国科学课程标准都强调科学探究是科学课程的核心内容。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教育课程,只有将科学探究落实到科学教学的各项任务中,才能加深学生对科学的认识。从而使学生掌握科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培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实现科学教育的目标。比较中英两国科学课程标准,英国科学课程标准中关手科学探究的描述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相似文献   

16.
科学教育作为一个新兴专业,由于缺乏权威性的指导意见,在我国的发展面临诸多困境:专业建设缺乏规范化研究;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陈旧落后;教学资源匮乏,师资队伍薄弱。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的成功经验,科学教育专业发展应出台《科学教师专业标准》,改革课程体系、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加强教学资源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通识教育引领下,贵阳学院“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推动本科教育改革的思路是:1.把握好人才培养模式的几个原则;2.构建实施以“科际整合”为导向的“1 3”通识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3.创设新的基础学院的理念与功能;4.加强通识教育课程的基本建设;5.加强通识课程教学管理,建立科学的课程评估机制。  相似文献   

18.
科教融合协同育人是高校教学改革的亮点与趋势,宁波大学紧紧围绕高质量育人这一中心,充分利用研究型高校的科研优势,依托科技成果,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有效整合各方优质资源,推进科学研究与教学育人深度融合.以宁波大学科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为例,探讨在当前情况下综合性大学科教协同育人的有效路径,助力"双一流"建设水平提升.  相似文献   

19.
“掌握科学”教育观对科学的“形而下”追求阻碍了当前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理解科学”教育观既包含对科学“形而下”的掌握,又包含对科学“形而上”的领悟,全面地概括了科学作为人类文化的应有之义,体现了科学及科学教育的人文价值。从“掌握科学”教育观到“理解科学”教育观的变革是深化高等教育理科课程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开展的新一轮基础科学教育改革,是60年代科学教育改革的继续和深化。其基本特点蕴含着值得我国科学教育改革借鉴的丰富经验,如科学教育改革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尤其是科学界和企业界的大力支持;科学课程改革具有系统性和配套措施;科学教育改革高度重视科学探究和科学教育的普及;尤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美国科学教育改革有大量的科学教育理论研究的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