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试论蛙类生活习性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捕食、冬眠、繁殖等方面探讨蛙类生活习性的多样性.蛙类幼体(蝌蚪)的食性有杂食性、植食性和肉食性3种类型,成体主要以活动的动物为主食.各种蛙冬眠期的长短和起止时间不相同,同一种蛙,开始冬眠和苏醒的迟早,也因地区而异.1只性成熟的雌蛙一年可产卵2次或2次以上;各种蛙类每1雌体的1次产卵数量悬殊很大;大多数蛙类的产卵期为每年的4~8月间,但一年四季都有蛙类产卵;蛙类的产卵场所可分为水内产卵和水外产卵2大类;蛙类产卵的全过程包括呜叫求偶、抱对、产卵动作等.  相似文献   

2.
用PIT-tag标签标记了69(33♀♀,36♂♂),测量了6月龄(亚成体)和成体棘胸蛙的7个形态特征指标(体长、头长、头宽、腹长、前肢长、后肢长和体重),用于分析棘胸蛙两性形态特征在个体发育过程的变化。结果表明:亚成体棘胸蛙两性在头宽和前肢长上差异显著,头宽和前肢长雄性均大于雌性,而其它形态特征差异不显著。成体棘胸蛙除头长这一形态指标没有差异外,其它6个形态特征差异显著,其中腹长雌性大于雄性,而其他五个指标雄性均大于雌性。我们的结果表明,棘胸蛙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雌性有较大的腹长与生育力选择的作用有关,而雄性具有较大的体长、头宽和前肢长与性选择有关。  相似文献   

3.
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一般分为两个时期,胚胎发育时期和胚后发育时期,前者指从受精卵逐渐发育成胚胎的发育时期,后者是指胚胎从卵膜孵出或母体出生后直到成体死亡时期。胚后发育又有变态发育和直接发育两种形式,有些动物幼体的形态构造和生活方式,与成体显著不同,在变为成体的发育过程中要经过一系列变化的,称变态发育,如蛙类和昆虫等。反之,称为直接发育,如鱼类、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动物从水生过渡到陆生的系统发育过程,  相似文献   

4.
活动目的: “爱鸟护蛙”保护大自然活动旨在号召队员不掏鸟窝、不玩小鸟、不吃蛙肉,和鸟类、蛙类交朋友。活动过程: 1、组织队员搜集书籍、网络中与爱鸟护蛙相关的知识,了解鸟类、蛙类的生活习性。  相似文献   

5.
紫蛙紫蛙发现于印度西部地区。它最突出的部位就是尖尖的嘴,是仅生活在塞舌尔群岛的蛙类家族成员之一。这一物种很难被人们发现是由于它们多数时间都生活在地下,仅在雨季的两周时间内在地面上活动。  相似文献   

6.
一、选题目的 我镇地处平原湖区,河流、沟渠众多。以前,清明节过后,春暖花开,碧绿的田野,蛙声高歌,彻夜不息。近两年来,由于农药的危害,加上人类的捕杀,致使蛙类大幅度减少,害虫逐年增多。农业生产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为了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保护生态,保存人类,我们对全镇主要蛙类作了一次较为全面的普查。 二、普查过程 辅导老师组织我们学习有关生态环境和蛙类方面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深刻认识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不能以环境的污染和资源的枯竭为代价。蛙  相似文献   

7.
松饼的发言     
感谢[爬行天下]网(http://www.pxtx.com)资料提供。[爬行天下],专业爬行网,介绍爬虫知识,宣传爬虫文化,保护野生动物。谢谢紫色蛙目前,科学家在印度喀拉拉邦高止山脉西部,发现一只长得很奇怪的蛙类动物,这只蛙呈亮紫色,嘴与猪十分相似,看起来像一个饱满的李子。根据科学家分析,这只蛙属于生活在远古恐龙时期的一种特殊蛙类。这个"活化石"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8.
大自然中,动物个体发育的方式多种多样。许多动物的受精卵不直接发育为成体,而是先发育为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幼体,再由幼体发育为成体。如果成体与幼体的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差别很大,这种个体发育方式称为变态发育(也叫间接发育)。相反,成体与幼体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没有差别,则叫做直接发育。动物变态发育种类繁多,最熟知的是昆虫和蛙的变态发育,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咯咯咯",吕植桐博士的电脑循环播放着一串声音。他所在的团队于广东惠州龙门县内的南昆山发现了新物种——南昆山琴蛙,不同于其他蛙类,南昆山琴蛙的叫声像是母鸡的"咯咯咯",又有点像弹琴的声音,颇为神奇。从本科到博士,吕植桐在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已经整整9年,目前他主要研究生态学和两栖爬行动物的生态与进化。  相似文献   

10.
用凯氏定氮法(Kjeldahl)和索氏抽提法(Soxhlet)分别测定中华大蟾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结果表明:在蛋白质的测定中,成体组织中肝脏组织的蛋白质含量最高,肌肉组织、皮肤组织次之;不同生活史时期的蛋白质含量比较中,大历期蝌蚪最高,小历期蝌蚪其次,幼蛙最低。在脂肪的测定中,肝脏组织含量最高,而皮肤组织的含量高于肌肉组织中的含量。研究结果为中华大蟾蜍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11.
在“两栖动物”这一概念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存在着一些模糊认识,认为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的动物就是两栖动物。如何消除这一模糊认识呢?我在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是把握概念内涵,揭示本质特征。两栖动物的主要特征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绍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也能在陆地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教学中应紧紧抓住这一村征,列举实例加以比较说明。例如青蛙和好徐、蛙蛙鱼等,它们是幼体在水中生活,用鳃呼吸,成体既能在水中生活,又能在陆地生活,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它们…  相似文献   

12.
本在分析了池州市常见蛙类的基础上,探讨了蛙类的保护和利用,提出了蛙类养殖对改善生态环境的作用及取得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蛙类越冬期不食不动,靠体内积蓄的肝糖、脂肪和蛋白质来维持生命;靠湿润的皮肤,进行微弱的呼吸。在我国,蛙类越冬期自南向北逐渐延长。我省一般在10月下旬,外界温度降至10℃时,蛙类停止活动和觅食,潜入杂草丛生的土堆、田埂洞中、草地、水沟、池塘底淤泥或阴湿疏松的土壤中越冬。翌年3月底或4月初气温回升到10℃以上时,蛙类开始苏醒,出来活动。我省蛙类越冬期约四个多月。漫长的越冬期、给蛙类生存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如体质消瘦、抗寒抗病能力减弱、野外鼠类等敌害捕食严重,造成蛙类大量死亡,对来年的蛙类繁殖影响极大。同时,漫…  相似文献   

14.
1、活动课题 蛙类食性的调查   2、选题背景 濮阳地区许多人喜食青蛙肉,因此滥捕现象屡禁不止,加上农药的广泛使用,致使蛙类的种类和数量一直呈下降趋势,农田害虫严重发生。保护青蛙,防治害虫,需要普遍提高人类对蛙类生态功能的认识。蛙类的生态功能主要从食性上反映,当学生明确了这些后,通过他们影响社会,使全社会都能自觉抵制食用野生蛙肉的行为,保护野生动物,保护生态环境。   3、活动目的   态度情感 学会关心身边的问题,培养尊重、关心、热爱生命的情感,培养关心社会、参与社会活动和服务社会的责任心,以及协作精…  相似文献   

15.
谁幼年的时候体型比成年要大?太不合理了吧?但经过实地调查,确实发现有越长体型越小的动物。科学家们发现有一种青蛙,人称不合理蛙或者矛盾蛙。这种青蛙在蝌蚪时期体型要比成年后大得多,看来这种蛙还真是蛙如其名啊。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说大千世界真是无奇不有,像这么个模样怪异的“蛤蟆”估计好多人就没见过吧!在陕西人们发现了一只长得十分怪异的“蛤蟆”,全身呈灰绿色,看起来更像是一个充满气的“气球”,浑圆浑圆的。随着“咕咕”的呼吸,浑圆的身体也此起彼伏,小小的头像乌龟一样缩着,倒是两只明亮发光的大眼睛不断闪烁着,四只小脚缩着,一动不动据介绍,这是一只两栖纲姬蛙科中的一种狭口蛙,俗称“气蛤蟆”。这种蛙嘴巴很小,身体呈浑圆状,成体以陆栖为主,常隐匿在潮湿的土洞、石下、杂草间,多在大雨后到临时水塘产卵,从产卵到孵化约20天左右。在进化水平上比普通的…  相似文献   

17.
蛙类能捕食害虫,有利于农业,在自然界中应予以保护,不应濫加捕捉。但由于其肉味鮮美,如經过人工飼养,可取作佐餐佳品。因此,对食用蛙的设圃养殖,很有提倡的必要。在大量地养殖剝取蛙肉时,对蛙皮亦应作充分的利用。某些体型較大的蛙类,如虎紋蛙,刺蛙等,其皮可鞣制成革;中、小型者其皮过薄,不宜制革。由于蛙体周身粘滑,富合腺体,因而还可以利用蛙皮来提取一种动物性胶——拟名为“蛙皮膠”。我們在实驗室中已經初步制成。  相似文献   

18.
《中学生物教学》2017,(10):49-50
<正>七年级人教版生物学教材P.14探究"非生物因素对某种动物的影响"中选用的动物为鼠妇、黄粉虫和金鱼。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我校由于地处新疆南疆,气候干燥,鼠妇数量少,人为设置阴潮环境中的鼠妇数量也不多且个体小;黄粉虫容易饲养,但对光线改变后反应迟缓,探究时间较长;金鱼成本高且容易死亡。于是笔者改用本地蚯蚓和小型鲫鱼(本地品种,体形较小一般成体体长不超过5 cm即性成熟)。本地蚯蚓和鲫鱼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且饲养  相似文献   

19.
蛙的趣闻     
蝌蚪在蛙体内生长蛙类是体外受精的动物,孵化成活率不高,全靠大量产卵来延续种族。有一些蛙种具有保护后代的特殊本领,在美洲,有的母蛙背部长有蜂窝状小窝,有的公蛙背部有折皱,让受精卵在背部孵化成蝌蚪再独立生活。澳大利亚有一种蛀产卵受精后,把受精卵吞进体内,胃成为临时子宫,卵在胃里孵化,发育生长,变做小蛙。临产时,一只只小蛙从  相似文献   

20.
我校地处美丽富饶的江汉平原,这里东临汉水、西接西荆河,连接汉水与西荆河的河流纵横交错,小池塘也星罗棋布,可谓“江南水乡”。据调查,十多年以前,这里的蛙、龟、鳖特别多,是这里的一大特色。 青蛙是这里最多的,一到夏季,蛙声四起,整夜不息。池塘里、小河里、稻田里,到处都有它们的足迹。到了青蛙繁殖季节,只要有水的地方,都有成块成块的蛙卵,到了初夏,蛙卵就长成了成堆成堆黑压压的小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