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也是引发新闻官司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必须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究其原因,主要是开展批评报道难度大。那么批评报道究竟难在哪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张卓 《新闻前哨》2000,(5):15-16
揭露欺诈、强权、腐败、违法乱纪等丑恶现象是人类的普遍心态,批评性报道以其特有的酣畅淋漓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媒介关注、受众关注和社会关注。媒介主体意识的不断强化、受众对舆论监督日趋强烈的愿望使批评性报道的比重呈现出加强的趋势。人们把惩恶扬善、伸张正义的期望更多地倾注在作为宣传舆论机构的媒介身上。这一方面显示出媒介在社会导向上的强大力量;另一方面也使一个危机初现端倪:批评性报道正在走向失控与违规的边缘。面对众多的新闻官司,对批评性报道进行控制与规范不仅仅是“亡羊补牢”,更是为了掘其潜力,合理而有效地发挥…  相似文献   

5.
舆论监督是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新闻媒介的重要职能之一。但是,舆论监督的主要表现形式——批评性报道又极容易引发纠纷和官司,如何避免步入舆论监督误区,是每一名记者必须面对的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  相似文献   

6.
舆论监督越来越成为传媒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不少媒体都开设了以舆论监督。为主的节目或栏目。而从另一个角度看,舆论监督特别是批评性报道又容易引发新闻官司,传媒在这些官司中又常常遭遇败绩,说明一些媒体在舆论监督的操作、记者在批评稿件的采写中的确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一篇篇批评性文章见诸报端和一篇篇揭露性报道在广播电视中播出,一场场新闻官司也随之发生,其中,媒体成为败诉者的为数不少。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并寻求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8.
舆论监督是新闻媒体的重要职能,各类批评报道在各级媒体中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做批评报道记者容易出名,但稍有不慎记者也会惹上官司。近些年因为媒体刊登批评报道引发新闻官司的事件屡有发生。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国新闻官司已经发生上千起。陷入官司中的新闻媒体和记者常常被拖得精疲力竭,有时还落得灰头土脸。事实提醒新闻工作者,在法制社会环境中,新闻媒体不仅要勇于开展舆论监督,还要善于开展舆论监  相似文献   

9.
舆论监督是一项政治性很强的工作,随着新闻商品化概念的提出及传媒运作方式的转变,舆论监督越来越被视为传媒的热点,批评报道作为舆论监督的利器,担任着激浊扬清、扶正去恶的重要角色,但批评报道工作开展的难度却很大,引发的新闻纠纷及官司也不少。新闻事实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物质形式,但是是否对其进行批评揭露以及事实环节的把握却是主观的,因此,记者和编辑在批评报道过程中的主观能动心理选择显得格外重要。  相似文献   

10.
邵枫 《记者摇篮》2004,(9):25-25
媒体设置话题必须是大众普遍感兴趣的;媒体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必须遵循新闻客观公正的原则,必须掌握平衡,让事件相关各方有平等的机会来发表各自意见;必须将媒体或记者的意见或评论与对事件的报道严格分开,不能以媒体的判断代替对新闻事件的客观陈述。对新闻事件做出客观报道,既可帮助读者做出正确判断,又可以使媒体避免卷入新闻官司。坚持客观报道原则既是媒体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新闻报道领域,政法报道异军突起。它被当成许多媒体争夺读者眼球的制胜法宝,占据了大量的版面。然而,就在政法新闻大战烽烟四起的同时,政法报道所引发的新闻官司和违规现象也不断增多。要想杜绝和减少因政法报道带来的“麻烦”,在政法报道中,必须绕开如下10大“雷区”。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新闻业迅猛发展,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日益增强,揭露性的曝光新闻,批评性和问题性报道越来越多,并使这种社会新闻成为媒体间激烈竞争和角逐的重要阵地。这当然是好事,但是由此因一些新闻报道的失误引来的官司和纠纷也明显多起来。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它绝不是像有些人所说的属于鸡毛蒜皮的小问题。新闻媒体承担  相似文献   

13.
开展舆论监督,是各级党报义不容辞的责任。为了更好地履行这一职责,各级党报纷纷开设专栏,增加了舆论监督报道在新闻传播中的分量。与之伴随而来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也出现了,那就是一些舆论监督报道因记者稍不“留神”便被报道对象“指控”其“失实”或“侵权”,从而引发新闻纠纷和新闻官司。  相似文献   

14.
当前,婚外情报道与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一样越来越受到媒体和公众的青睐,因婚外情报道而引发的新闻官司也越来越多.在婚外情报道中哪些涉及公民的隐私不能报道、哪些可以报道?如何界定婚外情报道是否侵权?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对此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15.
《生活报》几乎每天都有突发性、批评性报道,可以说,我们每天都在探讨怎样才能把这类报道搞好。同时,我们认为,不仅仅是生活报,时下,许多新闻单位都把突发性、批评性报道作为吸引受众视点、提升媒体卖点的一件“利器”。  相似文献   

16.
牧野 《新闻世界》2009,(10):128-129
作为媒体,舆论监督是一个重要职能。综观批评性报道,其重头戏在于揭露性或者批评性报道。所谓揭露性报道,“即深入揭露隐藏在公共机构、企业、社会等方面的问题.进行比较深入的舆论监督。”最近几年,由于揭露性报道的增多,媒体出现了批评性报道泛化的现象。一些媒体过度热衷于寻求刺激性、轰动性的新闻题材,出现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17.
批评性报道在新闻报道中所占的比重不多,但是起到的作用却很大,可以说批评性报道与正面报道具有同样重要的地位。在新闻舆论监督方面所起的作用是正面报道所无法替代的。但是这种报道的协作难度又较大,很多新闻工作者都感觉难以驾驭。那么如何提高批评性报道的写作水平是急需解决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工作实践,总结出批评性报道写作中需要注意的几点要求,供大家参考。总的来说批评性报道既要有针对性,又要能够使人接受,发人深省,引起人们对事件的深入思考,可以说批评性报道考验的不仅是写作功底,更考验新闻工作者的性格与观念。  相似文献   

18.
近来,见诸报端的新闻官司有增无减。这一方面说明了公民知法用法的进步所在,另一方面也给新闻界提出了值得反思的话题。事实上,正是由于一些记者与其“媒介人”的角色身份发生了“错位”,在报道中随意发表带有个人色彩和主观倾向的观点,有时由于未能把握好“度”,对新闻报道的当事人“出言不逊”,或意见偏激,或观点不当,或者干脆牵扯到新闻事件当中,站在某一方的立场上讲话,发表了有失公允的看法,结果往往引发新闻官司。记者报道不够客观全面、评论不计后果,已经成为新闻官司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批评性报道是舆论监督的重要形式,但也是引发新闻侵犯名誉权纠纷的主要原因。采写批评性报道要避免侵犯他人名誉权,必须在严格遵循新闻规律和法律规定的同时,依法收集和保存证据,才能防患于未然。一、收集与保存证据的必要性批评性报道由于涉及被批评者的切身利益,因此有些被批  相似文献   

20.
陈青 《新闻记者》2012,(8):87-91
批评性报道,是媒体不可或缺的内容之一。从新闻自身的价值而言,批评性报道是媒体进行舆论监督的一个主要手段。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矛盾凸显,而提倡信息公开、维护大众的知情权则为媒体提供了宽松的环境,这使得见诸于媒体的批评性报道有所增加。本文以近年来相继发生的"三鹿奶粉"、"圣元奶粉"、"富士康员工跳楼"、"毒胶囊"等公共卫生事件为例,探讨如何正确把握批评性报道的导向,减少其负面作用,放大其积极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