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三国时期的水军与水战在军事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水军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兵种,在魏、蜀、吴三国的发展各不相同。水战则对三国鼎峙的格局影响颇深,众多的战例使我们得以揭示其特点、影响因素及各种战术战法。  相似文献   

2.
三国时期,曹操、刘备、孙权三分天下,位于长江中游的荆州襄阳地区,由于其重要的地理优势,成为三家争夺的焦点,逐渐在历史的舞台上扮演重要的角色。作者从军事地理的角度进行研究,概括了荆襄地区战略枢纽地位的形成及三大集团对这一地区的军事控制与争夺。三国群雄逐鹿,征战江山的军事活动是与当时的地理环境分不开的,地理环境在冷兵器时代军事活动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用兵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与地理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3.
林瑜洁 《文教资料》2012,(26):173-175
在群雄纷争、战事不断的三国时代,军事文书是军中下令、请战、献策的重要方式,是鼓舞士气、传达战况的有效渠道,更是战争各方宣战、寻衅、协调、沟通的有力工具。三国时期军事文书在文种、内容、结构、语体、技巧等方面,也都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独特的军事意味。  相似文献   

4.
王松 《历史教学》2002,1(12):56-61
抗战时期中、美、英三国军事合作,是保证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军事合作的过程,艰难曲折.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和中国政府战时外交的不懈努力,促成三国军事合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魏、蜀、吴三国鼎立对峙,军事问题成为中心问题。三国兵制在产生、演变、固定化过程中均有同有异。相同之处集中反映了三国历史的总体特征,相异之处则体现了魏、蜀、吴各自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中、美、英三国军事合作,是保证抗日战争乃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事件。军事合作的过程,艰难曲折。中华民族持久抗战和中国政府战时外交的不懈努力,促成三国军事合作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州郡领兵制度是指东汉末年至三国时期地方军政组织形式,是以中央军事将领兼领地方官,或者以地方官加军号领兵为形式的军事制度。这一制度产生的根源是自给自足的封建地主经济,是三国割据鼎立形势在地方政权上的反映,是地方豪强地主势力在政治、军事上分权的要求和体现。  相似文献   

8.
在汉末三国时代,诸侯混战,天下大乱,人口迁徙活动频繁,《三国志》作为一部记载三国时代历史的专著,不仅含有大量政治、军事以及人物等史料,而且通过其书也可了解当时的人口迁移活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明朝、朝鲜、日本三国在战争中对火器的应用入手,选取壬辰战争中几场具有代表性的战例来分析比较三国火器的优势和弱项,从军备的角度来重新审视壬辰战争,从武器技术和应用的角度来探讨明、朝联军能够战胜日本的客观因素.且希望通过火器的比较应用,进一步展现三国在军事上的交流,推导出对三国后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三国时期的曹操凭借其卓越的政治谋略和军事才华,从一个小小的北都尉逐渐成为一方统领,奠定了魏、蜀、吴三足鼎立的局面。曹操作为一名杰出的领导者,其所取得的显著成就,不仅得益于其乐观自信、任贤使能的态度,更得益于其赏罚分明、机智灵活的处事智谋。因此,分析曹操自身所体现的法治观念和为人处事观念,对当代社会发展尤其是优秀领导者的培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须品,但是在政治、军事斗争的紧张时代,酒的功能也发挥了其独特的作用,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本文以《三国志通俗演义》为蓝本,分析酒在三国时期政治、军事斗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屈原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受到世界和平理事会和全世界人民的隆重纪念;屈原出生秭归说、文学创作湘西说、投江汨罗说,是支撑其成为世界文化名人的三大支点。没有屈原在湘西的九年生活,就不会有楚辞的出现,他也就不会成为文化人,更不会成为后来的世界文化名人。因此,研究屈原的重点地区不是在他的出生地秭归,也不是在他的投江地汨罗,而是在他的创作地湘西。  相似文献   

13.
论钟繇     
在三国鼎峙的格局中,曹魏能够逐步发展壮大,形成优势,为中国的大统一奠定了基础,其主要原因在于他非常注意网络人才。在他周围,团结了一大批出身于中下层社会的文臣武将。这些人或参谋军事、赞襄政务,或驰骋疆场,荡寇抚民,均成为曹操  相似文献   

14.
汉末三国时期,由于持续不断的军事斗争的需要,中郎将等武官官号,开始被各个势力大量的授予臣下,各种中郎将频繁出现于这一时期的史籍之中。中郎将的大量授予,使得其自身逐渐发生分化,一部分虚化为散阶,成为了当时武散官阶的组成部分;另一部分则因其职责的特殊性而游离于武散官阶之外。三国后期由于各种将军号的大量授予,除了个别职责特殊的中郎将之外,大部分名号中郎将逐步退出了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5.
四川崖墓从两汉之际开始出现,盛于东汉一朝,至汉末三国时期迅速衰落。汉末三国时期崖墓既是当时政治变动、文化交流、墓制革新的历史再现,也成为了巴蜀文化和汉文化冲突融合进程中的重要坐标。  相似文献   

16.
三国时期,蜀汉大将张飞镇守阆中七年,此后留存下许多传说故事。张飞以及张飞传说已经渗透到阆中人民的生活之中,成为三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文化影响世代相承。  相似文献   

17.
苏武牧羊     
《中国漫画》2020,(6):1-5
[原文]若志不强毅,意气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不庸,不免于下流。[三国]诸葛亮[译文]倘若志向不刚强坚毅,意气不慷慨激昂,那就会碌碌无为地沉湎于流俗,默默无闻地被情欲束缚,势必永远沦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为庸俗的下流之辈。[简介]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邪阳都人,蜀汉丞相,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外交家、发明家、军事理论家。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谥曰忠武侯。  相似文献   

18.
董筱苑  付元清 《辅导员》2014,(17):58-59
时间:三国时期 地点:军营、曹军水寨 人物:周瑜、诸葛亮、鲁肃、曹操 【一天,周瑜和诸葛亮在军营中共同商议军事。】  相似文献   

19.
将军作为一种军官的职务名称,在战国时出现,到三国时期已成为一种较为普遍和重要的军官建制。本文简要阐述了将军的最早产生、将军的职责,重点介绍了三国时期将军的分类与等级。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区处于江淮之间南北过渡地带,地域人群演替体现出过渡性特点。受三国长期军事对峙及西晋永嘉丧乱的影响,中古时期大别山及其周边地区人烟稀疏。至东晋南朝时期,蛮人陆续进入,分建种落、定居扩散,成为域内主体人群,其要者有西阳蛮、弋阳蛮与庐江蛮。东晋南朝政权在蛮民聚居区设左郡左县,实行一系列差异化的政治、经济、军事治理策略,促进了民族交流交融,至隋初大别山区蛮民族群的华夏化进程基本完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