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问题解答     
问:磁电式电流计中计算线圈所受力矩对为什么不考虑通电线圈本身的磁场? 答:通电线圈产生的磁场B′对通电线圈上任一电流元是有磁力作用的,但对整个通电线圈的作用力为零,合力矩为零。这一结论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可用下述两种方法予以证明。 1、在不存在其它磁场的情况下,原来静止的刚性线圈,通以恒稳电流I时,周围空间有I激发的磁场,但线圈既不平动也不转动,这就证明了通电线圈激发的磁场对自身的作用为零。 2、在不存在其它磁场的情况下,线圈通有恒稳电流I时,线圈周围已建立起由I激发的一定能量分布的磁场,这时维持线圈  相似文献   

2.
本教学设计通过探究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电流方向和磁场方向有关,知道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大小与电流大小和磁场强弱有关。通过探究磁场对通电线圈的作用,掌握电动机换向器的原理和作用。  相似文献   

3.
1.灵敏电流表灵敏电流表是磁电式仪表,主要由永久磁铁和可转动的线圈组成.其工作原理是磁场对通电线圈产生力的作用,使线圈带动指针偏转.由于磁场对电流的作用力跟电流的大小成正比,因此可根据指针的偏转角度来确定被测电流的大小.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二册《磁场对电流的作用》一节中的实验过程和装置 ,笔者认为可以作如下改进。1 通电直导线在磁场里受力  装置如图 1所示 ,将直导线AB用金属线悬挂起来 ,让电流通过直导线 ,观察直导线AB的受力情况并作分析。图 1  说明 :①直导线AB可以从家用铝芯线中抽取 ,金属线可以从家用铜芯线中抽取。②此实验可以由演示实验改为课堂学生分组实验。2 通电线圈在磁场里的受力  装置如图 2所示 ,将线圈abcd用细线悬挂起来 ,分别将线圈的ab边和cd边置于磁场中 ,通电后 ,观察线圈abcd受力情况并作分析。图 2 …  相似文献   

5.
根据毕奥-萨伐尔定律和磁场叠加原理,导出圆电流和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含积分的表达式。利用Mathematica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得到磁场分布的数值解,由此绘出圆电流和亥姆霍兹线圈的磁场分布图像,并对两者的磁场均匀区进行分析比较:在垂直于中心轴线平面上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均匀区的面积是圆电流的10.4倍;在轴平面上前者是后者的5.4倍。最后对亥姆霍兹线圈磁场均匀区(±1%)作对比分析,数值计算的结果与相关实验测量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6.
直流电动机模型是安培力应用的一个实例,学习后学生知道了直流电动机的基本结构:定子,产生磁场;转子,含能在磁场中转动的线圈;换向器,改变通过线圈的电流方向,使通电线圈能够持续转动;直流电源,提供电能.它的基本原理是电流在磁场中受到安培力的作用规律.从电动机的发明过程可以理解到,要使物理的原理转变成技术应用,技术设计和创新...  相似文献   

7.
一、本月知识学习指要掌握条形磁铁、蹄形磁铁以及通电直导线、通电圆线圈、通电螺线管的磁感线的分布特点;理解磁现象的电本质.理解磁通量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判断与计算磁通量及磁通量的变化.熟练掌握用安培定则判断电流磁场的方向,熟练运用左手定则判断通电导线所受的磁场力的方向,并能进一步判断通电导线或线圈在磁场力作用下的运动情况.二、练习题精选图11.如图1所示,半径为R的圆形线圈共有n匝,其中心位置处半径为r的虚线范围内有匀强磁场,磁场方向垂直线圈平面,若磁感强度为B,则穿过该线圈的磁通量为[  ]A.π…  相似文献   

8.
"通电线圈在磁场中转动"这一内容,过去和现在的初中教材都是先用同一个演示实验证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会受到力的作用,且力的方向跟电流、磁感线的方向有关,电流或磁感线的方向变得与原来相反时,通电导线受力的方向也变得与原来相反.人教版老教材还推出左手定则以便为后续教学进行知识准备.课改前这部分内容安排在初三,学生学过一些力学知识,基本上能接受通电线圈在磁场中为什么会转  相似文献   

9.
董锐 《当代电大》2001,(5):11-15
1 电磁场1.1 教学要求1.1.1 稳恒磁场 理解磁场的高斯定理。 理解真空中磁场的安培环路定理。 深入理解洛伦兹公式,掌握带电粒子垂直射入均匀磁场时做圆周运动的特点。掌握安培公式及计算磁场对通电直导线的作用力和对通电线圈的作用力矩的方法。1.1.2 电磁感应 理解感应电动势的概念,深入理解楞次定律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熟练掌握其应用。 了解麦克斯韦的感生电场假设。 了解磁场能量的概念。1.1.3 电磁场和电磁波 了解麦克斯韦位移电流假设。 理解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的基本概念,了解真空中麦克斯韦方程组的积分形式。 了解平面电磁波的基本性质。  相似文献   

10.
一、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瞬间亮度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穿过线圈的磁通量发生变化,在线圈中会产生自感电动势,根据楞次定律可得自感电动势总是要阻碍引起感应电动势的电流的变化,当通过线圈的电流增大时,自感电动势要阻碍电流的增大,使电流增大的慢一些,由此可推知与线圈串联的灯泡在通电的瞬间因线圈中产生的自感电动势阻碍电流的增大,所以灯泡的亮度是逐渐变亮的.  相似文献   

11.
引力场和静电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多个角度挖掘了引力场与静电场描述上的相似之处。如果在教学中加以比照,将有利于教师教学难点的突破,也有助于学生对旧知与新知的巩固和掌握。  相似文献   

12.
在大学物理教材中普遍存在着把电场和磁场分离开来的一个不合理的认识,并由此派生出了一些不合实际的说法。文章指出,电磁波的传播过程和电磁感应现象并不简单地是电生磁、磁生电的过程,电场和磁场并非独立的两种物质,而是一种特殊物质(即电磁场)的二种属性或二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3.
我们给出一个与传统的全序域定义等价的全序域定义,并由此推导出一系列关于全序域的基本命题。顺带地,我们还引入“半序域”——概念,并指出其一些性质。最后,借助于序这个概念,我们将域分为全序域,半序域及Galois域三类。其中前二类的特征为0,而最后一类的特征为各个素数P。  相似文献   

14.
一、选择题1.在静电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场强度处处为零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为零。B.电场强度处处相同的区域内,电势也一定处处相同。C.电场强度的方向总是跟等势面垂直。D.沿着电场强度的方向,电势总是不断降低。2.如图1所示,a,b,c是一条电场线的三个点,电场线的方向由a到c,a、b间的距离等于b、c间的距离,φa、φb、φc和Ea、Eb、Ec分别是a、b、c三点的电势和电场强度,可以断定()A.φa>φb>φc。B.Ea>Eb>Ec。C.φa-φb=φb-φc。3D..两Ea带=电E小b球=,E电c。量分别为+q和-q,固定在一长度为l的绝缘细杆的两端,置于电场强度…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对引力场和静电场在不同方面进行了分析比较,得出二者在力场、势、描述物体的运行轨道及影响因素上具有相似性;而在力的大小、性质、两个常数的稳定性等方面有本质的区别,对于引力场和静电场的教与学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探讨场独立/场依存认知方式、监察假设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试图揭示场独立者比场依存者在SLA中更善于运用语言监察机制的现象,从而说明和场独立/场依存相关的第二条L2认知假设不能成立的原因.  相似文献   

18.
19.
Field News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environmental stimulation on the performance of hyperactive children appear to depend on the locus of that stimulation. Laboratory research has suggested that increased distal and peripheral stimulation reduce activity and may improve performance; the effects of increased within-task stimulation have not been conclusive. The present study sought to test the effects of within-task stimulation on activity and on performance of an academic spelling task in a classroom setting. Hyperactive and normal children learned a set of spelling words with or without added color, movement, and increased size in a repeated measures design. The results support the view that (a) hyperactive children have more difficulty than normals separating the relevant aspects of a task from additional within-task stimulation and so show a slower adjustment to high levels of within-task stimulation (i.e., make more errors initially), and (b) high levels of activity during learning predict later performance deficits for both hyperactive and normal children. The increased activity during learning acquisition brought about by added within-task stimulation can be interpreted as incipient support for Keogh’s hypothesis that motor activity may disrupt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in hyperactive children (23).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