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应用Excel2003中的规划求解功能,对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中表面张力和浓度的非线性关系数据进行了处理,并方便的求出了正丁醇饱和吸附量及其分子的横截面积。用实例说明了Excel软件处理非线性关系数据过程简单、快捷,并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Excel 2003中的规划求解功能,对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实验中表面张力和浓度的非线性关系数据进行了处理,并方便的求出了正丁醇饱和吸附量及其分子的横截面积。用实例说明了Excel软件处理非线性关系数据过程简单、快捷,并提高了效率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3.
Langmuir等温式应用于溶液的等温吸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国内通行的一些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在溶液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借用了Langmuir等温式这一固体吸附理论,其给出的线性方程在非极稀浓度条件下(0.1 mol/L)和实验结果偏离较大,造成理论理解和数据处理上的一些问题。论文从Gibbs吸附理论出发,结合表面过剩和Langmuir等温式,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更宽浓度条件下适用的关系式,并相应提出了一种直接非线性拟合法,得到了正丁醇在水-空气界面吸附实验的验证。证明了目前通用的线性方程是在极稀浓度下的近似。对表面张力-浓度非线性拟合求得吸附分子截面积、吸附常数等,和文献结果相符合。进一步提出了表征溶液界面层厚度的方法,求得正丁醇-水体系中,Gibbs吸附层厚度为5.09 nm。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通行的一些物理化学实验教材中,在溶液的等温吸附实验中借用了Langmuir等温式这一固体吸附理论,其给出的线性方程在非极稀浓度条件下(>0.1 mol/L)和实验结果偏离较大,造成理论理解和数据处理上的一些问题.论文从Gibbs吸附理论出发,结合表面过剩和Langmuir等温式,通过理论分析得到了更宽浓度条件下适用的关系式,并相应提出了一种直接非线性拟合法,得到了正丁醇在水-空气界面吸附实验的验证.证明了目前通用的线性方程是在极稀浓度下的近似.对表面张力-浓度非线性拟合求得吸附分子截面积、吸附常数等,和文献结果相符合.进一步提出了表征溶液界面层厚度的方法,求得正丁醇-水体系中,Gibbs吸附层厚度为5.09 nm.  相似文献   

5.
分别测定得到6种短链醇溶液在不同浓度下的表面张力,考察了分子结构对表面张力和吸附性能的影响,提出了适用于综合实验的醇类稀溶液浓度范围,并利用Origin软件分别基于传统数据处理方式和曲线拟合方式计算得到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通过此实验,力求针对最大压差测定方法、处理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点3个目标层次,使学生尽可能全面地掌握表面化学相关实验原理和技术、数据处理方法,加深影响表面张力和吸附测定的因素和相应的概念、理论的理解,努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实际应用能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科技大学教授侯建国、杨金龙和朱清时院士及合作者日前利用超高真空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和图像计算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在国际上首次惟一地确定了碳60单分子在硅表面的吸附姿态.这标志着"足球分子"等具有三维结构的单分子在固体表面吸附姿态的识别难题得以解决,为实现单分子操纵和深入了解表面化学及表面物理问题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溶液法测定分子偶极矩的研究体系应选择低毒或无毒的溶液作实验试剂,如正丁醇-环己烷体系;实验条件中恒温装置可略去,在室温下操作即可。密度的测定也可根据不同的要求简化测定仪器和实验过程;本文介绍了两种试剂的循环利用方法,力求实现一个环境友好、方法简捷、条件简易的实验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人工模拟膜》实验: 生物膜的生理功能与其亚显微结构的关系,在教学中是重点,亦是难点。1.实验目的: (1)制备人工单分子膜,证明膜的存在及加深膜的结构认识。(2)通过人工单分子膜对小分子物质透过性造成的屏障,用以解释生物膜的功能。2.实验仪器及试剂: 试管二支、试管架一只、滴瓶三只及滴管三支、正丁醇、甲烯兰、卵磷脂、蒸馏水。3.试剂配制: (1)甲烯兰正丁醇溶液:吸取0.025克甲烯兰溶于100毫升正丁醇。配制200毫升备用。(2)4%卵磷脂溶液:吸取400毫克卵磷脂溶于10毫升试剂(1)中。  相似文献   

9.
溶液表面张力测定的实验数据处理分析与改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最大气泡压力法测定正丁醇(n-G4H9OH)溶液表面张力的实验数据处理进行了分析与改进,用改进后的方法计算得到正丁醇分子的横截面积与文献吻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10.
吸附性能尤其是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是碳纳米管的重要特征之一。通过使用恰当的改性剂对碳纳米管进行表面改性,是提高碳纳米管对重金属离子吸附效果的一种有效方法。本实验所使用的改性剂为质量分数为20%的NaClO溶液,使其对碳纳米管进行氧化改性处理。表征分析方法主要有:比表面积的测定、傅立叶变化红外谱图测定、X-射线衍射及Boehm官能团滴定等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羟基、羰基、羧基等官能团分布在碳纳米管表面;碳纳米管比表面积和表面官能团结构在经过NaClO溶液改性后均发生了明显变化。本实验还研究了NaClO改性后的碳纳米管对重金属离子(Zn2+)的吸附性能,同时还证实了吸附时间、吸附剂用量、吸附温度等影响因素的增大对其吸附效果的影响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