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大学城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共享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松江大学城实验室资源现状,分析了松江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制定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服务收费和评价机制、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等4个方面对松江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在创新创业综合改革的背景下,大学城内各高等学校实验室教学资源的共享尤为重要。该文介绍了松江大学城实验室资源现状,分析了松江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制定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机制、构建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立实验室资源共享服务收费和评价机制、加强实验室师资队伍的建设等4个方面对松江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模式进行了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3.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5,(1):241-244
广州大学城实验室资源共享是教育主管部门积极倡导的项目,也是大学城内各高校的共同需求。论文分析了目前实验室资源共享的运行情况及存在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对策。同时结合协同创新理念,对实验室资源共享的新模式进行了研究与探索,提出了"四位一体"、"共建共享"、"虚实结合"及"线上线下"等共享模式。  相似文献   

4.
在研究高校教育资源共享的背景下,分析了区域内高校实验室教学资源共享的意义.认为国家、地方政府和各教育单位的责、权、利明确的配套措施是政策基础的关键,提出资源共享的机构、共享标准化、共享市场化以及校企合作是实验室教学资源共享的运作基础.继而从管理建设平台和软件平台方面建立了一种区域内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的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5.
曾玲玉 《沧州师专学报》2005,21(1):108-108,113
相对集中与适度分散相结合的实验室管理模式有利于硬件资源共享、人才资源共享、资金共享、技术交流与共享.  相似文献   

6.
为了充分发挥高校实验室现有资源条件,促进多学科交叉融合,形成开放机制,资源共享,该文提出利用网络化信息技术建立一个高校实验室资源共享网络信息平台的构想,并从共享网络信息平台的体系架构、模块组成、管理使用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设计方案。通过对网络化共享实验室资源方案的应用,进一步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打破信息壁垒,使有限的实验资源信息得到充分交流。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实验仪器设备的利用率、降低设备投资,从强化实验室管理、建立资源共享的保障机制、建立资源开放共享模式等多方面探索了优质资源共享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了仪器设备的校内、校外的开放共享,提高了实验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
由于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管理者、共享者以及有关利益获得者之间关系的复杂性,致使高校的实验资源共享已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表明,高校实验资源共享的主体间性是指个体主体通过管理和应用实验资源在实验室空间进行交互活动和交互过程的相关性,存在着管理主体、共享主体和利益主体等三种主体,表现出资源管理主体与共享主体、内部共享主体与外部共享主体、资源管理主体与利益主体等主体间关系。在实验资源共享中,通过实验资源共享各主体间性的认知策略、机制策略和实践策略,强化管理者与共享者主体间互动交往、互相尊重、互利平等的活动,充分发挥实验资源的作用,共同为提高教学质量服务。  相似文献   

9.
实验资源共享有利于实验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推动社会的创新发展,是科技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阐述了实验室共享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实验室共享在我国的现状。实验室共享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各项规章制度还不完善。传统的实验室管理方式禁锢了实验资源共享的思想,而实验资源信息交流的不畅又进一步阻碍实验室共享的发展。倡导建立一种区域型"共享实验室"平台,整合区域内高校、企业和科研院所的实验资源,打破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实现实验资源利用的最大化。为保证区域型"共享实验室"平台的顺利建设,并提出了一系列保障措施,进一步推动"共享实验室"建设。实践证明,共享实验室促进了实验资源的高效利用,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产出。  相似文献   

10.
为了避免区域高校大型仪器设备和实验室等科技物理资源的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科技资源的利用率,推动区域高校科技的协同发展,探索区域内各高校主体之间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路径和创新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湖北省为例,分析了目前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现状和障碍因素,从共享文化、制度环境、共享服务系统和共享平台管理等方面论述了如何构建湖北省高校科技物理资源共享的协同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