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需要,高校在开展中学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中发挥着研究基地、科普殿堂的作用。以深度学习为指导,基于国家级地理科学研究计划取得的最新生态水文学研究成果,深入高中开展地理科普教育和科技活动,通过开展科普系列讲座、开设选修课与GIS实践课程,以及进行实践考察研学,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科普场馆是开展地理教学的重要实践基地。如何利用科普场馆资源,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进行探究和体验,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成为地理教师关注的问题。文章依托北京科学中心的部分资源,以"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为主线,从挖掘驱动性问题、设计课程内容、评价及反思等方面设计了馆校结合课程,梳理与探讨了基于场馆资源开发、设计高中地理课程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王小东 《科幻画报》2023,(4):239-240
目前,AI及相关内容已经进入了小学课程教学中,因此以AI为核心的实验室、编程室、活动室等组成的科普基地必然会成为学校的必需设施。开展小学AI微型人工科普基地在提升学校品质、充实科普教育、促进课程实践和培养未来人才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尝试探索了小学AI微型人工科普基地建立和运行性价比较高的做法,包括机制、场所、资金、人员、展品、课程等,对科普基地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的重要场所,拥有学科专业全、学历层次高的教师队伍和种类丰富的教学设备、实验室场地等教育资源,要充分挖掘利用高校教育资源组建科普教育基地的优势,发挥其科普服务功能。文章以西北民族大学科普教育基地建设为例,从科普教育基地管理制度、教师队伍、经费及科普活动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思考,供同行参考借鉴,促进高校科普教育基地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高校的三大职能,因此高校实验室不仅是引领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也是开展科普活动、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重要场所。抗震防灾科普宣传示范基地依托实验室现有条件,将场馆设施、科教仪器、教学科研成果等科技资源向社会开放和共享。抗震科普基地从"感知震害""结构抗震"和"科学防灾"三部分,将抗震防灾知识普及、宣传教育与工程抗震防灾科研紧密结合,全力提升公众科学素质、推动科普,实现高校社会服务的职能。  相似文献   

6.
数字     
《教育科学论坛》2011,(9):79-79
上海推科普基地中小学生每学年至少2次实践经历 近日.上海市教委、市科委共同推出上海儿童博物馆等8个科普教育基地.接受中小学生开展课程活动。上海提出.在科普教育基地实施课程活动是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保证每学年每名学生至少有2次在科普教育基地进行探究实践活动的经历.  相似文献   

7.
社会应急科普教育是社区教育的薄弱环节。为了增强社区韧性,美国高校实验室积极推进社会应急科普教育,形成了优良的科普文化社会氛围。美国高校实验室积极推进有两大政策动力:一是实验室影响力是组织绩效评价的关键标准;二是相对健全的安全法规政策体系。美国高校重视社区参与的传统和博物馆联盟等非营利组织的推动则形成了两大系统推力。在此驱动下,美国高校实验室设计精细的科普教育活动,构建多元融合的科普生态系统,创造充满人文精神的科普吸引体验。从实验室志愿者到目标人群的知识传递,促使美国的安全应急科学知识传播朝着趣味化和艺术人文两个方向发展,产生体验式参观、社区研讨会、公共演讲等直接路径和多种媒介形式的间接路径。  相似文献   

8.
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提高边境地区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广西崇左市为研究点对边境地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边境地区的青少年在所处的家庭和社会大环境不同于发达地区的家庭和社会环境,边境地区青少年科普教育应和学校教育有机结合,学校和相关的教育管理部门应积极探索并建立校外科技活动场所与学校科学课程相衔接的有效机制,以提高边境地区青少年开展科普教育活动的成效.  相似文献   

9.
实验室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学涵盖范围广、科研氛围浓厚,而且在特定研究领域处于前沿地位。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环境下,如何推动高校实验室积极参与科普工作已成为科普事业发展的一个新的重要增长点。在当前国家大力提倡科普发展的背景下,通过理清高校实验室在科普工作中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大力加强高校实验室开展科普工作的建议和对策,并以具体的案例探索了高校实验室在开展科普工作中的实践,对于提高高校实验室的科普地位和推动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担负着向广大青少年普及天文知识的重任。随着高师地理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地球概论》课程课时被压缩、地位下降。文中系统分析《地球概论》课程面临的诸多问题,提出内容体系、教学手段、实践环节、天文选修课的开设等方面的教改思路。 关键词:地球概论;教学改革;天文科普 《地球概论》课程是高等师范院校地理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以地球天文学为主要研究内容。它不仅是地理专业其他课程的先行课,还担负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