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龙虫并雕     
龙虫并雕初国卿做文章,当然最好是“龙虫并雕”,如果难以做到,也应“双向选择”,“雕龙”是龙,“雕虫”是虫,切不可雕出“四不像”来。1942年,因避敌机空袭,王力先生搬到了昆明远郊龙头村赁房居住。房子既小丑陋,土墙上还有一大条裂缝,屋子里的人日夜担心房...  相似文献   

2.
8月26日《北京晚报》刊载了刘绍棠同志的《大学者的一件小事》一文,说王力先生在赠给他的一本《龙虫并雕斋琐语》上亲自改正了68处因校对疏忽发生的差错。9月5日晚报又发表了陈季和同志的《何以对王力先生》一文,文中说:“社会科学出版  相似文献   

3.
不知道算不算“创记录”:一本总共12万字的小册子,差错竟达115处之多,将近千分之一的出错率。难怪刘绍棠等在《北京晚报》上提出的批评中大声疾呼:把大学者、语言学专家的著作《龙虫并雕斋琐语》印成这个样子,“何以对广大读者,何以对八十四岁高龄的王力先生!”(见《出版工作》1983年第9期第40页的摘录)。《出版工作》摘录中所说的68处差错,还只是王力先生最初指出的,以后作者和出版社又续有发现。  相似文献   

4.
墨龙缘     
初春,一个春寒料峭之日,承友人引荐,我有幸结识了我国著名青年书法家郭勤先生。一迈进郭勤先生的笔仁斋,满屋墨香扑面而来,但见一地飞龙,神态各异,翔栩如生,翩翩起舞。一时,我仿佛进入了龙的世界。其墨龙笔法刚健有力,自有风骨,挥毫如云烟;其着墨大胆泼辣,堪称天下墨龙第一人。难怪当代著名书法大师赵朴初等称其为“龙之后”。因龙,因道,我对郭勤先生由然起敬。郭勤先生出生于书香门第之家,秉乘家庭深厚的文化底蕴,幼年时期,他便淀积了较厚实的华夏文化,尤其对带有浓郁的历代人类文化艺术精品。他5岁开始习字,从颜真卿…  相似文献   

5.
漫话室名斋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们将自己的图书(包括金石彝鼎、法帖名画)收藏处、自己的读书之所冠以名称,这就是通常说的室名斋号。它是随着社会图书的产生和发展而形成的。上古时代,“学在官府”,老子任职的“柱下”,应为起始,汉代的“兰台”、“石渠”等名,那是皇家藏书之所的室名斋号,历代官府相承沿袭,至清代有“文渊”、“文津”诸阁,都是充满着至尊的皇家味道。私人拥有室名斋号,恐以东晋桓温为最早,他在南州起斋,斋中悉雕盘龙,因号“盘龙斋”,然而并非是他的收藏处、读书处,只能当作类似今日的客厅名称。作为文人个人收藏处、读书处的室名斋号,实在是起始于唐五代印刷术发明和广泛运用,使图书大量方便产生以后。东汉曹曾的“曹氏石仓”,仅此一例,而唐  相似文献   

6.
2月23日晚上7点“大观读书沙龙”在文林街203号的卡夫卡书屋拉开了帷幕。本次沙龙的主题是本土评论家朱霄华新作《丹霞斋笔记六种》恳谈会暨现场签售。恳谈会由朱霄华的好友虎良灿(老虎)主持,于坚、雷平阳、半夏、钱映紫、倪涛、段瑞秋、李坚、韩旭、雷杰龙、黎小桃等一众本地作家捧场,并现场与朱霄华就其文学创作展开讨论,妙语如珠,擦出不少火花。  相似文献   

7.
动态简讯     
《北京档案》2006,(6):52-52
平谷民俗旅游档案上网 今年初,平谷区档案局帮雕窝市级民俗旅游村的20余户旅游接待户建起了家庭档案,并在雕窝民俗旅游网上增加了“家庭档案成果展览”栏目。此举既扩大了宣传,又推动了民俗旅游,为“旅游富民”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档案龙柜是清代皇家用来贮放玉牒的档案装具,现收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以下简称“一史馆”)和北京故宫博物院(以下简称“故宫”)。清朝每次纂修玉牒,工部都会制造精美的龙柜。龙柜以杉木或松木为材料,外经披麻、挂灰、髹漆,并雕戗流云、龙纹及海水江崖纹等中国传统纹样而成。根据用途和颜色,有黄、红两种,黄龙柜用于贮放宗室玉牒,红龙柜用于贮放觉罗玉牒,柜体中间立柱上分别用满、汉文字书写“大清宗室谱牒”和“大清宗族谱牒”字样,虽仅一字之差,却标明了柜内所存玉牒内人员身份的差别。清代玉牒龙柜制作精美、工艺复杂、雍容华贵,凸显着皇家气派。  相似文献   

9.
千字难“成”莫言悔翟晓明【太原】为编辑《中华名人书斋大观》收集名人书斋斋号,其中有贺海毅兄的“千字斋”,读之甚感亲切。倒不是这斋号的由来与我有什么因缘。本人虽在一家小刊供职,日日编刊编书,常常买书读书,但因住房条件所限,至今没有一个象样的书斋,无法为...  相似文献   

10.
在《白石老人自写小传》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余二十岁后,弃斧学画像,为万虫写照,百鸟传神,只有鳞虫中之龙,未曾见过,不能大胆敢为也。”白石老人是画师中的大手笔,其绘画技艺之精湛,造诣之深邃,可谓尽人皆崇。  相似文献   

11.
高公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生于1949年,从事黄杨木雕42年):乐清黄杨木雕起源于以前的佛像雕刻和龙灯雕刻。龙灯是乐清古老的一种民间艺术,它是春节的时候老百姓扛在肩膀上抬的一条龙,龙上面雕着几百个人物,其中  相似文献   

12.
梁山好汉的诨名,有不少是以动物而起的。这些动物有麒麟、龙、虎、豹、彪、猿、犬、鼠、蛇、蝎、蚤、蚊、蜃、龟、雕、鹏①等,以上这些还不难理解,但有几个就不大好懂。 有一位好汉叫邓飞,绰号为“火眼狻猊”。《水浒传》第四十四回介绍邓飞道:“为他双睛红赤,江湖上人都  相似文献   

13.
张建华,1966年生于浙江省东阳市,1985年师从东阳木雕名家潘惠康先生,1996年在南岳从事大庙修缮工作.现为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专业委员会会员。张建华善雕山水风景,工花卉翎毛,兼鱼虫走兽,后攻人物。  相似文献   

14.
龙凤原型谈     
李婷  易重廉 《兰台世界》2012,(10):50-51
一、龙的原型《说文》曰:"龙,鳞虫之长。"什么样的"鳞虫之长"?罗愿《尔雅翼》引王符言曰:其(代龙)形有九似:头似驼,角似鹿,眼似兔,耳似牛,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鲤,爪似鹰,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案博览  相似文献   

15.
收录王艮诗文最全之本,刊印于明万历三十四年,此后王艮后人及门人弟子不断增补,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天启元年叶凤仪蠲资雕印《疏传合编》二卷,后附六卷本《心斋先生全集》,与年谱、诗文集并行于世。由于传世本王艮集均是在万历三十四年原本基础上增订,因此出现了各卷卷端著录不同的情况,这也反映出王艮集的结集成书过程。  相似文献   

16.
国家图书馆藏有两部题为“夏天桔《正思斋文集》”的稀见元人别集。二书只有卡片著录,其中一部在普通古籍馆,著录为:“《正思斋文集》十二卷,元夏天桔撰,清抄本,8册。”另一部在善本部,著录为:“《正思斋文集》十二卷,元夏天桔撰,清抄本,4册,10行21字,无格。”但未见于《北京图书馆藏古籍善本书目》和《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可能是近年来从普通古籍中提取的善本。  相似文献   

17.
愚斋藏书在盛宣怀离世之后逐渐流散,藏书目录成为今天人们认识、研究愚斋藏书的基本依据。由于目录不止一部,没有明确的编纂体例,亦未说明著录对象的具体归属,一些研究者往往依据题名中“愚斋(盛氏)图书馆”的字样,将这些书目均视作盛氏所建愚斋图书馆馆藏之目录,并据此展开相关研究,而没有注意到这些目录存在的问题,忽视了愚斋藏书的家藏部分,造成了愚斋藏书整体研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斋馆印研究属藏书文化研究之一种,本文对现代斋馆印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斋馆印研究属藏书文化研究之一种,本文对现代斋馆印内容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直斋书录解题》是我国宋代一部重要的目录学著作,它穷溯图书源流,有继往开来之功,为研治目录学之规范。清代四库馆臣自《永乐大典》所辑成之二十二卷本,以聚珍字印行流传。清中叶,卢文粥辑成(新订)《直斋书录解题》五十六卷,今存稿本,其书略有散佚。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年出版了徐小蛮、顾美华之点校本《直斋书录解题》,为我们研究目录之学提供了很大的帮助,然此书断句亦存个别疏误,兹列举一则如下,以供学界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