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分工视角中的学术职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分工的视角来看 ,现代大学的学科制度既促进也制约着学术职业的发展。而学术自由作为学术职业的突出特点 ,与学术人格之间形成的良性互动 ,成为学术职业的现实推动力。我国学术职业的发展中面临着种种问题 ,应该从职业分工的角度来研究我国的大学教师 ,以便确立他们的社会地位 ,推进学术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大学学科组织是一种专门化的组织方式,是一个松散结盟的学术部落,是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是大学发展到一定阶段学者群不断集合的结果。在这个重在底层的大学组织中,大学保存并保护了自身生长最纯净的血脉,大学学科形成是学术职业走向成熟的一个显著性标志。大学学科的发展又进一步壮大学术职业在其无形学院和学术共同体中的生长力量,进一步彰显学术职业的学科忠诚,从而使大学学科成为学术职业独特的聚集场所和生存场所。  相似文献   

3.
学术职业是社会职业分工的一种,在日益专业化的学术制度中,大学成为学术职业的主要工作领地。学术自由是学术发展本身的需要,是学术职业的核心价值。中国大学由于行政权力泛化侵害了学术活动的自主领域,使学术权力在大学权力结构中黯然隐失,大学教师权益弱化。为此,必须坚持学术至上,从学术职业的视角来探求现代大学制度下高校教师权益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4.
从现代大学制度的视域来衡量中国民办高校可持续健康发展问题,是当前学者关注的一个热门话题,也是民办高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的必然要求。弘扬大学精神,始终保持学术自由的精神品质;发挥特有优势,坚持文化传承和学术创新的统一;适应社会需要,实现人才培养与服务社会的统一,在构建现代大学制度中彰显民办高校的社会价值和独特魅力,是中国民办高校提升竞争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5.
重建我国现代大学制度——从大学章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建立现代大学制度任何一种大学制度的形成,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时代的烙印;任何一种大学制度能够得以延续,都有其内在的合理性。现代大学起源于欧洲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是学者为自由探讨学术、保护学者团体利益而建立的学者自治组织。到了现代,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三大职能最终得以形成,围绕这些职能建立起来的现代大学制度也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6.
教师认可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并重共生于大学内部,且能助益学科学术,但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间的联系尚未被深入揭示。调查结果表明,不同层次院校和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对学术规训、学术职业准入、学科学术带动教学学术、教学学术助益学科学术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践情况存在差异。为此,应从完善研究生教育制度、革新高等教育学术制度、增强学科学术的教育性、突出教学学术的科学性、加强分类指导等方面促进教学学术与学科学术的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1575年建立的荷兰莱顿大学是欧洲著名大学之一。17世纪莱顿大学的学术职业获得繁荣发展,主要呈现以下特点:从外部保障条件来说,该校学术职业不仅拥有崇高的社会地位,获得世界知名学者的加盟,还享有优越的职业待遇;从内部的学术尊重来讲,该校学术职业不但获得先进科研、教学发展条件,还享受自由的学术氛围。本文在具体分析近代莱顿大学学术职业繁荣的相关特点基础上,对我国高校与教师的互动关系、学术职业的自由性和纯粹性等问题进行思考,以期能为我国高校学术职业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大学教师是一种学术职业,学术晋升是大学教师学术能力得到学术共同体认可的重要标志。目前,学术界对于大学教师职业晋升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个人因素方面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利用T大学的教师晋升数据,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研究个人因素与制度因素如何影响大学教师的职业发展。研究发现:教师职业晋升速度存在性别、年龄、学科等方面的差异。  相似文献   

9.
大学组织学术发展是指大学组织以学科为基础,通过学术文化的约束和特有的权力配置机制,实现学术资源整合,使学科研究接近或达到前沿的创新和突破。大学组织学术发展的重要动力是学者对学术使命的不断追求,但学术使命这个动力基础应该建立在学科中心、学术团队及学术领导的培育和学术文化环境的培植上。  相似文献   

10.
当前,国内外学术界对于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系统研究还不多,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比较研究;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大学学术职业制度的特征。现有研究中存在缺乏对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内在构成的深入分析;缺乏对大学学术职业制度变迁历程进行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学分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管理制度,有诸多的优越性,为保证学分制在各高校的顺利实施,必须改进中国现有传统学年制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主要从思想认识、管理制度、软硬件配备等多方面入手,构建新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逐步使学分制按照其正常轨道运行,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满足社会需要。适应学分制的需要,构建新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2.
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历史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美国大学教师的学术自由权利经历了"学院时代"与"大学时代"两大历史时期的发展。美国大学教师学术自由权利的争取过程,同时也是赋予学术自由权利以认识论和政治论意义的过程。历史证明,学术自由权利是保障大学教师从事知识创新与探索活动的基本权利,是保护教学与研究工作免受各种不合理干扰和限制的必要权利,是赋予大学教师适当社会地位和必要经济保障的重要权利,也是一项与学术责任相伴生的有限权利。  相似文献   

13.
高校学术失范现象的频繁出现是社会急功近利思想的自然折射、是学官制度带来的必然症候、是相关学术制度缺失的利益投机、是学者自律性迷失的庸俗表白。扼制高校学术失范必须多方施策:尝试学官分离、走高校管理的职业化道路;强化高校学术研究制度的实施与监督;深化高校的学习之风、强化学者自律、大兴诚实的研究之风,以纯净高校学术研究环境。  相似文献   

14.
Combating corruption is an important condition for bringing about the flourishing of academic research. There are many reasons for the emergence and proliferation of academic corruption today. These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long-term lack of training among our country's scholars in modern academic standards and the absence of an academic spirit as well as the nonseparation of academics and politics in terms of academics administration, the politization and ideologization of academics, and flaws in the academic system. To extirpate academic corruption, we should on the one hand vigorously encourage a scientific spirit and enhance academic ethics among scholars while restricting excessive interference by political power in academic research and creating a relaxed and free academic research atmosphere and, on the other hand, perfect the systems of supervision, sanctions, and evaluation for academics and ensure the standard conduct of academic research.  相似文献   

15.
超学科的核心思想是克服大学教育和科学研究中由于学科分类、专业分工导致的知识生产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从而有效地解决社会需求的、重大复杂的问题;学术大众化是以学术化大众,是学术最终走向社会实践和应用的回归,扭转了学术与大众之间的不协调关系,更加强调固化的学术话语体系的转变,科学研究要给予大众参与途径,最终实现科研成效服务社会大众的目的。为了顺应知识社会化的迅猛发展,达到知识社会化发展与科研评价并行一致的效果,超学科与学术大众化理念下的科研评价改革突破了传统科研评价模式下侧重以科研成果、科研奖励等为导向的评价方式,同时更加重视学术大众化的理念,对于现行科研评价体系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校学报编辑的责任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辑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的重要力量,担负着传播学术文化、繁荣学术研究、推进学术发展的历史重任。编辑首先要增强责任意识,这不仅是社会进步、文化繁荣的需要,也是学报发展和编辑自身发展的需要。编辑只有增强责任意识,在稿件的原则性和方向性、专业性和学术性、知识性和常识性、标准性和规范性等方面严格把关,才能保证学报质量,完成时代所负之重托。  相似文献   

17.
学术类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是当前社会保障学科建设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以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大纲为指导,以教学和科研为重点,提升学生的学术和实践能力。通过研究学术类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存在的问题,分析培养模式和培养理论的革新,进而拓宽思路,增加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科研能力的提升,推进新时期学术类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培养的优化、调整和升级。本文通过对比分析国内部分高校学术类社会保障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探析当前培养机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三位一体”系统培养模式,以完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8.
美国的实践经验与理论研究已然证实,教学学术是教学质量得以保证和提升的黄金法则。然而,教学学术在我国仍停滞于理论探讨而无法落实。学术建制是重要制约因素。不仅既有的学术建制环境不平衡,而且大学教学自身的学术建制也不完善。这不利于大学教学学术性的彰显。为此,我们亟待建立适应于教学学术的学术评价制度、大学评价制度,构建平衡的学术建制环境,建立完备的教学学术人才培育制度、大学教学评价制度、大学教学管理制度、大学教学学术共同体,构建完善的大学教学学术建制体系,为教学学术思想在大学教学实践的顺利落实提供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9.
努力营造社会科学创新的体制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社会转型对社会科学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因而为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但是,社会科学的繁荣和发展还需用特定的体制环境。本文分析了社会科学发展的特殊规律,认为遵循这些特殊规律,营造一种能够促进社会科学繁荣和发展的体制环境十分重要。这种体制环境主要的内容是:宽松自由的学术环境、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及成果导向的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0.
评价目标是指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目的和价值取向,是确保评价质量的关键性因素;反思现实,中国哲学社会科学评价目标存在“标准混乱”淡化“分配正义”、科研“GDP”替代“思想创新”、“科研行政化”替换“学术共同体”和科研评价“国际化”凌驾“本土化”等四个方面的困境;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要破解其评价目标困境,真正形成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就必须实现由内至外三种境界的评价目标,即道德升华,讲求心灵净化;社会责任,追求质量创新;文明传承,立足人类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