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熊伟 《教育教学论坛》2013,(25):147-148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课程改革报告"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美国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发布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报告",引领了当代各国大学通识教育的走向。哈佛大学通识教育新理念的实践对我国高校通识课程改革也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和和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哈佛大学核心课程改革的新动向 2004年“哈佛学院课程检讨报告”建议将原有的“核心课程”改为“通识教育必修规定”。其后,在2005年,哈佛通识教育委员会提出了一份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草案,该草案的主要内容是:  相似文献   

4.
作为进入新世纪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最终结果,哈佛大学于2007年2月公布了《通识教育工作组报告》.本次改革的最大亮点就是以新的通识教育计划取代原有实行了近30年的核心课程.本文对这次改革的动因、目标、方案和理念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为国内高教领域的研究和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本文主要利用文献法搜集了有关通识教育的资料,从我国大学课程设置的特点出发,与国外目前实施的通识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了我国大学通识课程改革的进程,旨在借鉴国外通识课程改革的经验,对我国大学目前的通识课程改革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受危机意识和现实困境的驱使,2016年3月,美国哈佛大学审核通过了《通识教育审查委员会最后报告》,决定在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实施通识教育的新要求.新要求继承了之前通识教育项目的基本原则,对其面临的目标模糊、边界不清和实施困境等问题进行了改革;确立了"4+3+1"式的课程体系,并对课程实施和新旧项目过渡提出了新的要求和建议;明晰了理念、突出了核心目标;创新了课程结构与实施手段;赋予通识教育委员会充分权力,促进其调度使用全校最优秀的教学资源;完善了审查和监督机制;体现了以人为本、过渡有序的改革原则;紧跟时代发展需求革新课程设置.哈佛通识教育改革的经验和趋势对中国高校通识教育建设有重要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2006 年,哈佛大学文理学院发布《哈佛大学课程革新》报告,在其通识教育委员会提交的“通识教育”子报告中,介绍了哈佛通识教育的历史、现状及其变革诉求,并根据通识教育的基本要求,提出以“分布式必修制”(distribution requirement)课程改良传统的“核心课程”.  相似文献   

8.
通识教育是区别于专才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模式。通识课程的设置和改革是实现通识教育目标的核心途径。就通识课程概念的界定、通识课程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作用及通识课程的改革思路等问题做了初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日本国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动向与争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为了提高国际竞争力,日本国立大学尝试以改革通识教育为核心的本科教育改革.这次通识教育改革浪潮主要包括:四年一贯制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通识教育国际化的再重视、人文社会学科政策性削减.其中,四年一贯制的大学通识教育模式代表了日本大学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从对立割裂的状态走向了相互统一;通识教育国际化的背后体现了日本国家和学校层面重视国际化发展与学生个体本土化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人文社会学科的削减体现了日本行政当局的功利主义和人文主义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21世纪以来,精粹本质主义理论的发展与哈佛大学通识教育课程改革的互动,重点介绍和分析了《通识教育特别工作组初步报告》的内容和特点,并提出了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教学评价向高考制度改革提出了适应性变革要求,综合考察新课程教学评价的具体变革思路,我们以为,高考制度应以“发展”作为其改革的基本价值取向,并应在改革过程中遵循本土性、动态性和差异性等具体改革原则,从具体的“人”的因素出发提出改革思路,完善改革进程,最终实现改革成效。  相似文献   

12.
李俊峰  李勋华 《成人教育》2013,33(1):117-119
当前职业教育领域进行的改革引发了教育系统内外关于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的争论,课程体系是贯彻教育意志的平台与阵地,对于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探究可对职业教育改革进行微观上的宏观把握。文章基于课程改革视角,从科学主义、儒家文化及高校制度对当前冲突进行阐述,提出建立比较优势下的校企合作、职教学科体系及教师发展路径等优化机制,推动职业教育改革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取得的显著成绩有目共睹。华文教育改革倡导者的锐意进取、精心设计,教学一线华文教师的辛勤耕耘、不懈努力,使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在取得突出成绩的同时,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即教育观念的改革改变了华校的精神面貌;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了华文教学的效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为华校学生搭建起了学以致用的桥梁。这些既是菲律宾华文教育教学改革的累累硕果,也是菲华教育改革制胜的法宝。  相似文献   

14.
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是以能力为导向组织构建教学模块,梳理筛选知识点和技能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设计教学过程,实施教学改革,促进教学目标达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一种基于课程建设的教学改革实践。课程模块化教学改革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靶向作用和能力目标达成的基础作用,其包括两项重要工作,一是以能力为导向的课程建设,二是基于能力培养的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15.
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是一个关键群体。教师对教改的态度,关系到教改最终的成败。反思教师在教改中的情志和行为差异,重新审视我们所进行的教改,可以促进教改的顺利进行。本文从经济学的视角对教改进行了分析,论述了教改的无极限性与教改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矛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并对如何促进教改简要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合法化是检察改革应当遵循的最基本准则,是指检察机关实施的改革措施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真正意义的检察改革在内容上必定具有不法性,因而检察改革的合法化主要针对改革的程序而言。我国检察合法化改革面临较大的困境,即不法性的检察改革层出不穷,不法的检察改革具有巨大的消极影响,必须对其进行规制。实现检察合法化改革首要的是应有调整检察改革专门性的法律,保障检察改革有法可依,在有法可依的基础上进而实现改革的法律化运作。  相似文献   

17.
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是我国改革开放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既受系统内其他改革因素的影响.又反作用于经济体制改革、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的改革开放,为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创造了宽松的环境-也带来了压力与动力.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只有以正确的理论为指导,只有贴紧我国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才能获得不竭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也谈新课程改革之代价——与孙天华、张济洲同志商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军 《教育学报》2007,3(1):17-23
如何看待知识在新课程中的地位成为当前学界讨论的热点问题,面对诸多对新课程改革有“轻视知识”倾向的讨论,有学者试图用代价论的观点来遮蔽这场讨论的实质。然而,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能等同于改革的必然代价吗?且须以“轻视知识”为代价吗?居于我国国情能承受这种代价之痛吗?应如何正确看待知识与能力的关系?新课程改革能大破大立吗?在这些问题的启发下,新课程改革要分清课程改革中面临的问题与所谓的改革代价,认真权衡改革所可能产生的利弊,理性对待改革过程中所出现的问题与困难,认清改革中存在的矛盾与误区,摒弃将知识与能力二者机械分割的观点,树立正确的课程改革发展观,以继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2015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再次强调了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的要求,且在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方面也有一系列的措施保障. 而在农业改革实践中,我们对多地现代农业的发展情况调研发现,无论是在认识层面上还是在操作层面上,推进农业深入改革都面临巨大困境. 文章基于现代农业内涵发展需要,对农业领域改革中几个热点进行分析,以期推进改革的落实.  相似文献   

20.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不仅是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文化,而且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因为不搞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就难于贯彻,就不能保障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经济体制改革继续前进,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而邓小平同志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将是我国当今乃至今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理论基石,并对整个国家的发展壮大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