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电视惟我独尊、高枕无忧的黄金时代无疑已经过去,不仅其他从沉睡中苏醒过来的传播媒介,特别是在信息的储存、选择、深度和广度延伸、重复使用等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报纸正在肆无忌惮地与电视争夺着信息传播的空间,同时也相应地争夺着电视赖以生存的广告空间;同时,由于电视台、电视频道的超速增长,特别是有线电视与无线电视的重复覆盖、各卫星电视台的交叉覆盖以及潜在的境外电视的进人,使得电视内部也出现了激烈得甚至你死我活的竟争.电视的传播霸主地位或者说电视台、电视频道的“权威性”都在受到程度不同的威胁,与此同时,…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电视这个最形象、最直观、最具影响力的大众媒介,也在竞争中冲进市场。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先后上演了“无线上天”、“有线下地”、“境外渗入”等一幕幕争夺观众、争夺市场的荧屏大战。电视频道的竞争,实质上就是电视节目的竞争。目前电视节目的商品化已经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并进行研究,而且这种商品化的趋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也是势在必行。一、市场经济对电视节目的冲击,使商品化渐显雏形在计划经济的年代,电视台是依靠政府的财政拨款办电视、办节目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3.
城市电视新闻去向何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电视台新闻栏目和省级电视地面频道对城市新闻资源和广告资源的激烈争夺,已经让省市电视竞争兵刃相向。在实力悬殊的情况下,城市电视媒体不得不从对央视新闻节目语态的膜拜  相似文献   

4.
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的前身是湖北经济电视台,成立于 1988年12月,是当时全国第一家省级经济电视台,也是全国第一家自收自支的省级电视台。2001年7月在电视媒体整合中更名为“湖北电视经济频道”,独立法人,直属湖北省广播电视局领导。经过十六年的发展,湖北电视经济频道已经成为湖北地区强势电视媒体之一,在全国也有了一定的影响。首先,  相似文献   

5.
当今电视频道和电视新闻栏目的竞争已经进入高度白热化,对省级电视台与地处省会城市的市级电视台而言,在一个通常只有几百万人口的城市一字摆开了省市两级十余个频道(还不算中央台和其他各省的几十个卫星台),竞争现状只能用“惨烈”来形容了。由于我国电视体制的沿袭,中央电视台具有各省级电视台无法比拟的新闻优势与毋庸置疑的权威性(更无需提各市级电视台了),特别是在那些重大时政新闻事件(西方媒体称之为硬新闻)的报道上,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各省级电视台就只能与所在省会城市的市级电视台争夺本地新闻源了。经过近些年来的实践,大家也许…  相似文献   

6.
在电视传媒日益产业化、市场化运作的今天,各路电视精英把争夺节目收视率和市场占有率作为首要目标之一,而节假日的市场争夺、节目竞争策略的制定和实施显得非常重要。南方电视台作为新锐省级电视媒体,2001年12月  相似文献   

7.
徐楠在《非黄金时段的黄金价值》一文中指出,近年来,由于全天电视收视日趋扁平化,晚间黄金时段的收视率越来越低,电视媒体开始挖掘诸如傍晚、深夜等“次黄金时段”,以求支撑甚至拉动全天的平均收视,另外,以“市场份额”为主要内容的收视考核标准的实施,也使得非黄金时段的节目收视具备了更大的意义。在电视媒体挖掘了午间“新闻时段”、傍晚“欢聚时段”、22:00后“精英时段”这三个时段作为晚间黄金时段收视率下滑的弥补之后,“深夜+凌晨”势必成为各家电视台争夺收视份额的“蓝海”。  相似文献   

8.
如今,电视行业的竞争愈来愈激烈,有线无线、上星入地,节目内容克隆的仿制的,要贫嘴的玩智力的……电视台间争来争去,为的只是一个目的——争夺观众,提高收视率。收视率这个无形的指挥棒让电视台的决策者编创者们想方设法地谋求着电视节目的屡屡出新。 随着新世纪的到来,电视正受到不断变厚“变脸”的报纸、被  相似文献   

9.
注意力稀缺时代的电视节目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将商品交换的概念引入到对人们看电视这一行为的分析中,那么以电视台为主的一些电视节目提供者,就构成了商品交换的卖方,电视观众则构成了商品交换的买方, 各类电视节目则是卖方出售的商品,买方在这里支付的是时间和注意力而不是一般形式的货币。与整个中国经济发展的脉络相一致,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电视节目市场同样也经历了从节目供给相对不足、节目需求相对过剩的“卖方市场”向节目供给相对过剩、节目需求相对不足的“买方市场”的转变。对受众,对注意力资源的争夺,成为“买方市场”时代各电视机构竞争的核心内容。在这场争夺  相似文献   

10.
王瑶 《记者摇篮》2009,(5):52-52
随着最近一两年各省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兴起,打造品牌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目标。民生新闻走群众和本地路线,以贴近性取胜,一些栏目推出后先后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且涌现出了以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等为代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品牌栏目。显然,在当今观众对节目的选择越来越向品牌集聚的收视环境下,打造品牌栏目已经成为电视生存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1.
民生新闻栏目的品牌营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最近一两年各省市电视台民生新闻的兴起,打造品牌民生新闻栏目已经成为了各大媒体竞相争夺的目标。民生新闻走群众和本地路线,以贴近性取胜,一些栏目推出后先后都获得了较高的收视率,并且涌现出了以南京电视台《南京零距离》、安徽经视《第一时间》、湖南经视《都市一时间》等为代表的具有全国性影响的品牌栏目。显然,在当今观众对节目的选择越来越向品牌集聚的收视环境下,打造品牌栏目已经成为电视生存不可回避而又亟待解决的命题。  相似文献   

12.
如今的媒体竞争已趋白热化,除了网络、报纸、杂志等媒体在与电视争夺着信息传播的空间外,而电视台、电视频道的超速增长,各卫星电视台的交叉覆盖以及境外电视的进入,使得电视内部也出现了激烈的竞争。那么今后的电视该如何发展、应对和选择,电视又如何能在纷纭的媒体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这是我们每个电视从业人员不得不面对和思考的问题。当然,电视的制作、生产、流通、管理均是一个系统工程,而电视要想真正令人耳目一新,让人百看不厌,还要在技术、制度、观点等几个层面做出较大力度的“整合”,除此以外,我认为作为电视从业人员还应具备以下…  相似文献   

13.
赵尚 《声屏世界》2007,(4):18-19
对于过去的2006年,我们可以称之为电视选秀年。这一年,全国各地省级电视台推出了数十台选秀类娱乐节目,如《我型我秀》《超级女声》《舞林大会》《红楼梦中人》《第一次心动》等,它们在激烈争夺收视份额的同时,也带来了滚滚财源。尽管如此,许多人都已经认识到,由于节目缺乏创新、负面新闻不断、商业气息过浓等原因,电视选秀类节目总体上已经开始黯淡。“目前电视内容的同质化只是中国电视发展的必经阶段,通过对海外电视节目的学习,可以缩短与国际电视产业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夏明群 《新闻窗》2011,(1):32-33
目前,我国的电视媒体市场已经初步形成.并正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逐渐过渡。在这个阶段,电视媒体之间的竞争主要表现为对观众“眼球”的争夺,实质上也就是对观众注意力和忠诚度的争夺,观众已经不再是过去坐在电视机前被动的收视者,他们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权。  相似文献   

15.
电视谈话类节目作为当前很普遍的一种电视节目形式,几乎各电视台都在开办,由此也导致了节目同质化现象严重的现实.电视台为争夺观众注意力,势必要强化节目的品牌概念,借助节目品牌来提升节目、频道以及电视台的知名度,而这也就是电视谈话类节目的品牌营销.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电视产业逐步纳入了市场轨道。我国面对的是卫星电视、国际电视、网络传媒等多频道争夺天下的局面,电视已由过去的“皇帝女儿不愁嫁”式的卖方市场逐渐转变为以满足观众需求为目标的买方市场。在一个城市或地区,几十个频道争夺信息传播空间、争夺节目资源、争夺广告份额、争夺收视率等激烈的竞争态势已达到了空前的白热化程度。特别是在电视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传播分众化的今天,品牌经营无疑已经成为提升频道形象、增强媒体竞争力的一项重大策略。  相似文献   

17.
3月初,福建某电视台在一档反映公安人员解救人质的新闻节目中,播出了一组颇具现场感的图像,同时,屏幕上打出了“模拟情景”的字样。经常看电视的人可能已经觉察,“模拟情景”已非个别,在许多电视台都时有出现,有的甚至连“模拟情景”之  相似文献   

18.
高顺青 《视听界》2007,(4):22-25
在世界电视的发展史上,新闻节目一直是电视传播跨区域、跨时空和即时性传播的最佳体现,并延伸出诸多的节目形态和表现形式,是国际各大电视媒体争夺最激烈的主流节目。在我国,近年来“新闻立台”逐渐成为众多地方电视媒体的重要发展战略,各家电视台都加大了新闻节目的投入。然而,在电视剧、新闻、综艺的“三驾马车”中,新闻节目的市场化程度最低、封闭性最强、可发挥余地最小,在市场链中从制作到交易完全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9.
龙英艳 《今传媒》2016,(10):76-79
移动媒体已经成为电视产业最重要的产业结构和链接,在这种环境下城市电视台已经受到了巨大的冲击,收视空间变窄,人群结构老化,广告份额下滑,甚至城市电视台存在的意义何在,城市电视台该如何突围,对广电电视工作者成了一种巨大的挑战。以内容与编排创新、用“本土化+市场化”的方式、节目与产业捆绑发展和新闻与服务相结合的模式,深究城市百姓心理需求与收视特点,才是移动媒体背景下城市电视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当今一般城市的居民可收看到卫星、地面、有线、无线等几十个电视频道,电视台之间争夺收视率的竞争正在无形中展开。“模仿趋同”现象是我国电视竞争中一种典型的文化倾向。电视节目的趋同是由于媒体之间的模仿而产生的雷同现象,因此称之为“模仿趋同”更为合适,即由于模仿而趋向雷同。经过模仿而趋同的电视传播给人以似曾相识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