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物理科     
例一:有物自一足够长斜面匀减速上升,由A向B运动,AB长30米。此物在A点初速率为5米/秒,加速度的大小为0.4米/秒~2,求物体由A至B用多少时间?[评析]物体做匀减速运动,初速度v_0=5米/秒,其方向为沿斜面向上,加速度为0.4米/秒~2,方向沿斜面向下,与v_0反向,若取v_0的方向为正向,则a的方向为负向。AB长30米,由A至B,位移沿斜面向上并为正向。将题目所给条件代入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v_t=v_0+at,s=v_0t+(1/2)at~2。得30=5t-(1/2)×0.4at~2,解此式得t=15秒和t=10秒,这是因为当位移为30米时,t=10秒  相似文献   

2.
温度不同的物体相混合时会发生热传递现象.在热传递过程中,能量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传递的能量的多少叫做热量.通常在热传递过程中,高温物体放出热量,内能减少,温度降低;低温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当物体的温度发生变化时,吸收或放出热量的多少可用公式Q—l,,l凸t来计算.1.公式中各字母的意义和单位,,l表示物体的质量.单位是“干克”.凸t表示物体的温度变化量,单位是“”C”.当物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时.凸t—tZ-t;(ti为物体的初温,t;为物体的未温);当物体放出热量温度降低时,乙t一2;一Z。…  相似文献   

3.
题目 物体在斜面顶部由静止匀加速下滑,最初4秒内经过的路程为S1,最后4秒内经过的路程为S2,且S2-S1=8米,S1:S2=1:2,求斜面的全长.  相似文献   

4.
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和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都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都用V一:来定义和计算,而且两者单位相同,但是两者又有区别.1.对于某一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V一十是一个恒量.其速度大小不随运动时间t和路程S的改变而改变;对于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来说,其运动速度是一个变量,速度大小是变化的,即运动有时快,有时慢.此时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反映物体运动的快慢情况.例l一个沿直线运动的物体,它通过第一段2米的路程,用了1秒;通过第二段4米的路程,用了2秒;通过第三段1米的路程,用了0.f秒.…  相似文献   

5.
题目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4kg的物体,物体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体从静止开始受如图1所示水平力F作用.试求物体在第15s时的动能.(取g=10m/s2)错解: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受到两个力作用,其中滑动摩擦力大小为f=μmg=4(N),对应在时间t=15s内的冲量为If=-ft=-60(N·S).而水平力F在t=15s内的冲量为IF=5×5-3×5+15×5=85(N·S).则由动量定理IF+If=mv-0以及动能EK=21mv2,可得物体在t=15s时的动能为EK=78.125J.分析:上述解答未对物体的运动过程作细致考察,便认定物体在t=15s时间内一直受到滑动摩擦力f的作用,这一点是缺少依据的,实…  相似文献   

6.
一个质量为2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37°的斜面上,正沿斜面匀速下滑,如图1所示,试在图上画出该物体受力的示意图,并求出每个力的大小.(μ=0.2,g=10m/s^2)[第一段]  相似文献   

7.
1.在与水平面成α角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的小物体。设斜面和物体的静摩擦系数为μ_0,滑动摩擦系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回答下述问题 (1) 用沿斜面的某个力顶住物体(图1)。设力的大小为F时,为了使种体不在斜面上滑下,F必须满足怎样的条件?设tg α>μ_0。 (2)去掉力F,物体开始滑动t秒后的  相似文献   

8.
例1 一物体沿固定斜面从静止开始向下运动,经过时间t0滑至斜面底端.已知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恒定,若用F、v、s和E分别表示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物体的速度、位移和机械能,则下列图象中可能正确的是( )  相似文献   

9.
如下图所示,A、B是同一方向上相距s0的两点.当一物体乙以v2的速度越过B点向右作匀速运动时,另一物体甲以v1的速度越过A点向右做加速度为口的匀加速运动.若v1&;lt;v2,经时间t后,甲的速度变为v1两物体间的距离变为S,则  相似文献   

10.
(一)问题概述 高考物理中的斜面,通常只是一个载体,而处于斜面上的物体才是真正的主体。由于斜面问题千变万化,既可能光滑,也可能粗糙;既可能固定.也可能运动,即使运动,也有匀速和变速之分;既可能是一个斜面.也可能是多个斜面.斜面上的物体同样五花八门,可能是质点,也可能是连接体,  相似文献   

11.
例1如图1所示,物体在离斜面底端4m处由静止滑下,若动摩擦因数均为0.5,斜面倾角37°,斜面与平面间由一段圆弧连接,求物体能在水平面上滑行多远?  相似文献   

12.
做变速运动的物体,如果在时间t内通过的路程是S,或者说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路程S所用的时间为t,则它的平均速度是:注意:上式中计算出来的平均速度,只能表示物体在所求的那段时间内(或那段路程中)的运动情况.所以我们谈论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哪段路程中的或哪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一、如何做好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如图,使用的器材有:刻度尺、秒表、外面、小车、金属片.装置时要注意使外面保持很小的坡度,小车能在斜坡上自由滑下即可.这样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时间较长、计时较准确、易掌握.1‘测,Jop在路程见中的平均速度a)将…  相似文献   

13.
2000年高考“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卷”第22题为:如图所示,DO是水平面.AB是斜面.初速为v0的物体从D点出发沿DBA滑动到顶点A时速度刚好为零.如果斜面改为AC,让物体从D点出发沿DCA滑动到A点且速度刚好为零,则物体具有的初速度(已知物体与路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且不为零)  相似文献   

14.
题如图所示,一个足够长的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37°,物体A以初速度v1从斜面顶端水平抛出,物体B在斜面上距顶端L=15m处同时以速度v2沿斜面向下匀速运动,经历时间t,物体A和物体B在斜面上相遇,  相似文献   

15.
题如图1所示,有一斜面长、宽、高分别为5m、4m和3m.沿斜面向上以F=16N的力将一个质量m=2kg的物体A拉着上行,物体与斜面间的摩擦力为3.2N,求斜面的机械效率?(g=10N/kg)  相似文献   

16.
动能定理W=21mv22-21mv21,涉及“一个过程,两个状态”.即一个做功过程,初、末两个状态的动能.式中W为所有外力的总功.常见试题有以下几类.一、用动能定理解决一般动力学问题例1一个物体从高为h的斜面顶端以初速度v0下滑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恰好为0,则使该物体由这个斜面底端至少以多大的初速v上滑,才能到达斜面顶端.解析:设物体由斜面顶端滑下时滑动摩擦力做功为Wf,则物体由这个斜面底端滑到顶端时滑动摩擦力做功也为Wf.物体下滑时,由动能定理得:mgh+Wf=0-21mv02即Wf=-mgh-21mv02①物体以初速v上滑,刚好到斜面顶端,由动能定理得:-mgh+Wf=0…  相似文献   

17.
林芷旭 《新疆教育》2012,(18):22-23
2题型分类 我按照斜面所涉及到主要知识分类,将其分为:斜面与受力分析问题;平抛与斜面;斜面上的功和能问题。2.1斜面与受力分析问题。求斜面与受力分析问题,首先要选择合适的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受力分析时,要从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与之接触的物体入手,分析它与其他物体的相互关系,尤其是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包括支持力和摩擦力)是关键。其次就是灵活运用整体法和隔离法。  相似文献   

18.
1.某人谷将质量m=2.0×10^2kg货箱推上高h=1.0m的卡车,他使用的是一个长L=5.0m的斜面(斜面与水平面平滑连接),如图1所示.假设货箱与水平面和斜面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10,此人沿平行于地面和斜面对货箱所施的最大推力均为Fm=4.0×10^2N.  相似文献   

19.
解速度有关计算题的思路是:1·理解题意:由已知条件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或画出示意图.使问题形象化和直观化.2.写出已知条件,并注意对不同运动过程中的速度、时间、路程用不同的角标来区别,同时将已知量的单位都化为统一的单位,即v、S、t分别采用米/秒、米、秒或干米/时、千米、小时写出所求的未知量.3.由题意或画图找出已知量和未知量的关系,考虑出由什么物理知识和公式进行求解.t.应用公式v一:和变形公式.Y一YZ,2={解匀速直线运动问题时,公式中的v、S、tt,是对于同一运动物体而言的,对于变速运动、平均速度是…  相似文献   

20.
在初中物理《压力》和高中物理《力的分解》两部分教学中存在两个难点:①认识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重力的关系;②认识在斜面上的物体重力所产生的两个效果:使物体压紧斜面和使物体沿斜面下滑。应用常规的板画分析抽象,不易理解。因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斜面压力演示仪》,通过压力传感器将力信号显示出来,从而简捷、直观地表现出物体对斜面的压力;物体所受重力的效果;并能反映斜面倾角变化时压力与重力沿斜面使物体下滑分力的变化情况。有效地解决了中学物理教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