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谈到文风,首先需弄清楚语言风格问题。语言风格是“运用语言的时候所表现出来的区别性特征的总和”。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打开采访对象内心世界时,由于个人素养、性格特点等各种主客观因素,在言语选择、问题设计、语气把握等各方面,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一个记者的采访提问,由于这不同的个性特征而区别于其他记者的提问,从而形成了不同的语言风格。可以说,记者采访语言的风格也就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具有个性化  相似文献   

2.
记者采访主要是通过提问、同采访对象交谈等言语交际形式实现的。正如美国记者杰克·海敦所说:“大约有百分之九十的新闻是部分或全部以访问——也就是向别人提问题——为基础写成的。”由此可以看出,语言是采访活动的重要载体。我们把用于新闻采访活动中的语言称为采访语言。记者在采访实践中,在运用语言  相似文献   

3.
研究采访心理.重要的课题之一就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的语言交流,而笔者认为,在采访过程中同样也不能忽略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非语言交流与语言交流处于同等重要地位,记者应该善于运用非语言交流与采访对象进行沟通。与采访对象的非语言交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本文针对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常常与被采访对象产生交流障碍的问题,提出了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应该注重的提问技巧,即在提问中应包含语言、策略、情感三种素质,以达到记者从被采访对象处了解真实情况、顺利完成采访任务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莫智深 《视听》2016,(7):70-71
采访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每一篇新闻稿件的出炉,都离不开记者前期的深入采访。记者在采访一线与采访对象面对面交流的时候,所使用的声音、动作、手势、姿态、表情等都属于采访语言,采访语言可分为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在电视新闻采访活动中,采访人正确、恰当地运用好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往往能在很大程度上提升新闻作品的信息量和质量。文章试就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合理运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朱继红 《新闻窗》2013,(2):25-26
一个合格的记者,在业务上首先耍学会采访,采访就是记者为了进行新闻报道而了解客观事实,实质上它是一种调查研究工作。一次好的采访,离不开记者对于采访语言、采访技巧的运用与适时发挥。有了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必然会寻找时机运用技巧,而这方面的结合又会激起采访记者的灵感,使采访顺利进行下去。  相似文献   

7.
采访水平的高低现在被看成了一个非常个人化的东西,甚至有时让人感到难以捉摸,采访语言的运用技巧变成记者个人的法宝,带上了神秘主义的色彩。既然采访活动是一种语言交往行为,那么语言学的理论和成果就可以作为我们采访活动的指导。下面就针对采访时语言的有效性问题做一点思考。  相似文献   

8.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各种手段获取新闻信息的过程。信息可以通过语言表达,也可以通过非语言传递。采访中通过记者仔细观察、正确解读并利用非语言信息与采访对象进行有效沟通,会大大提高采访效率,并能够顺利获得采访结果。  相似文献   

9.
记者提问中的语言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交流是人们沟通感情的最直接、最基础的形式。这种独特的交流艺术在记者与被访者沟通时有着很多的技巧。中国青年报记者麦天枢说:“你的采访对象是哪个层次,你的寒暄与提问就属于哪个层次,你将永远与你的采访对象一般高。”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记者在采访中一个最重要的语言因素——提问语言的艺术。  相似文献   

10.
一、关于电视采访用语 俗话说:“凡事对症下药。”在电视现场采访中,记者要根据具体的采访内容和采访对象来确定采访提问的用语。 对于一个成功的电视记者来讲,他在采访用语上起码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尽量使用口头语言,避免使用文言或生僻的专业术语 老舍先生曾说过:“世界上最好的文字是最亲切的文字,所谓亲切,就是要用普通的话。大家这么说,我也这么说。不要用一大车大家不了解的话。” 电视是一种时效性很强的传播媒体。记者在提问时,如果多用朴实自然、生动活泼的口语,那么,对采访对象来说,就可以准确理解记者的问话,以…  相似文献   

11.
采访活动是新闻活动全过程的第一阶段,是有新闻价值的客观事实通过记者的感官和意识加工转化为记者的主观认识的过程。采访也是记者与被采访对象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的动态过程,从传播学角度讲,记者与采访对象交流与分享的是信息符号,除声音、语言外,还包括手势、姿势、表情等非语言符号的运用。美国现代心理学家通过大量试验得出这样一个结果:“在信息的全部表达中,说话占7%,态度占38%,而表情动作占55%。”此结果反映的是人际交流中最初接触的规律,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最初接触时,信息的传播有90%以上是靠非语言方式实现的。“非语言的符号不…  相似文献   

12.
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通过一定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微观因素对受访者进行有效访问的采访艺术.本文借助记者采访的一般技巧重点分析了新闻记者这一特殊群体的有效采访技巧,通过对采访前、采访中及采访后的分析,提出了新闻记者"问"、"听"、"做"的三步采访法.同时,新闻记者也需要在掌握多种采访技巧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13.
邹正 《记者摇篮》2015,(1):12-13
记者是采访对象与受众的桥梁和纽带,如何更好地将采访对象所要表达的内容,或者说受众更期待、更想了解的真相展现出来,这就得看记者自身的业务功底,记者们除了要在采访初期提前做足功课外,更需要在采访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临场发挥,而最后新闻播出效果的好坏,受众对节目呈现的效果有多少认可,这些大多都与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和采访对象融洽沟通有直接的关系。我把记者采访过程中的沟通分为语言类沟通和非语言类沟通两类。一、语言类沟通语言类沟通,顾名思义,就是记者与被采访人通过语言进行沟通。  相似文献   

14.
心灵通,则视之为己出,无话不谈;心灵不通,则拒之千里之外。记者和采访对象无论是在语言交流上还是在感情交流上都是平等的,绝不能有意无意地以一种居高临下的架势提问题,把自己看成是无冕之王。记者的言谈、举止、态度,不仅深深影响着采访效果,而且也会影响到采访对象对记者所代表的新闻媒体的看法。  相似文献   

15.
叶志展 《今传媒》2012,(10):116-117
新闻界有这种说法:"七分采,三分写",说的就是"采"的重要性。在新闻采访现场,记者与采访对象是通过口语(有声语言符号)、形体语言(非语言符号)来实现信息传通,故把口语与形体语言归纳称之为"形声符号"。记者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有利于运用口语、形体语言去挖掘真正有价值的新闻点,生动再现新闻现场,且它们之间总是相辅相成、相为互补,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素材的基本手段。一般来讲,记者在采访活动中占主导地位的同时,也受制于被采访对象,占被动地位。那么,如何在两者之间寻找一个最佳结合点,以最佳方式取得最佳的采访效应,是新闻工作者在新闻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和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这就要求记者在努力充实提高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专业知识等综合素质的同时,还要考虑以何种礼仪风范“包装”自己,以取得被采访对象的认同和接受,从而产生一种亲情效应和认知效应,进而获取最佳采访效应。一、良好的形象和恰当的礼节仪表是采访活动的第一通道新闻记者的职业…  相似文献   

17.
论新闻采访中的语言顺应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卫卫 《新闻知识》2012,(7):94-95,111
本文以Jef. Verschueren的语言顺应理论为依据,探讨新闻采访中的采/受双方如何顺应特定交际语境,选择得体的语言形式,使言语表达更恰当,使新闻采访顺利、成功。全文旨在证明心理世界和社交世界,这两个主观语境因素,对新闻采访交际语境中语言使用者的语言顺应现象具有很强的阐释力。记者和采访对象在新闻采访中要实现成功交际,语言选择必须做到与双方的社交世界和心理世界相顺应。  相似文献   

18.
新闻记者离不开采访活动,社会活动是记者采访的基本方式。新闻素材的来源主要是通过记者采访得到的,那么如何从采访对象那里获得真实客观的事实呢?笔者认为,语言对白、观点交流、思想碰撞和心灵沟通是新闻采访需要把握的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9.
采访作为新闻传播的基础环节,任何新闻稿件的撰写,均离不开采访工作的参与。而作为采访一线者而言,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强化,能够在获取采访对象认可度的同时,推进采访质量、采访信息量的提升。本文首先对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进行分析,其次阐述电视新闻采访应遵循的原则,最后探究电视新闻采访中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的运用技巧。  相似文献   

20.
田红 《新闻实践》2011,(6):68-69
新闻采访的过程,是记者探究事件发展规律、揭示事物产生的真相、追寻人物心路历程的过程。采访的内涵包含了靠直接摄取的景物范畴的"静"和靠语言交流行动范畴的"动"两方面。"静"有赖于视觉观察,而"动"则需要和采访对象进行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