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侨批档案是我国13个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珍贵文化遗产之一,也是广东省首个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的文化遗产,更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被国学大师饶宗颐誉为“海邦盛馥”“侨史敦煌”。广东省汕头市档案馆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汕头侨批文物馆时对侨批档案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牢记嘱托,积极作为,全力推动汕头侨批档案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接续努力,“侨史敦煌”终绽光芒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汕头侨批文物馆时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2.
从银信看“开平碉楼与村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银信”亦称“信银”,是江门五邑等地粤语方言区民众对海外华侨寄给家人的汇款(“银”)和家信(“信”)的浴称,也是“外洋书信银两”的简称。在广东潮汕、梅州和福建侨乡,华侨汇款与家书多被称为“侨批”,银信和侨批在本质上并无差别。  相似文献   

3.
侨批档案作为世界“集体记忆”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论文在对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进行国际关系、国家认同、亲情关系等层面多维度分析的基础上,解剖数字创意产业驱动侨批档案开发的因素,主要包括数字创意产业可为侨批档案文创研发提供新理念驱动、数字创意产业可为侨批档案深度发掘提供新技术助推、数字创意产业可为侨批档案影响力提升提供新空间拓展。在数字创意产业背景下提出侨批档案的文化价值实现的路径,主要有利用数字藏品产业推动侨批档案对国外的文化输出、数字文旅产业促进侨批档案对国内的文化传播、利用数字技术提升侨批档案对乡土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4.
洪霆 《东南传播》2018,(3):17-20
侨批,是华侨书信及侨汇的统称——侨批业则兼有金融和邮政的双重职能,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我国华侨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本文论述了侨批业的形成、发展,侨批的丰富文化内涵,以及侨批邮品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日,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叶双瑜在省档案局呈送的《关于赴境外举办侨批展览开展侨批文化交流活动情况的报告》上批示:“省档案局这项活动很有特色,很有成效。省外办、侨办、侨联等有关部门密切配合、有力支持。建议今后还可结合经贸、文化对外交流合作,深化拓展。”副省长李红批示:“侨批申遗成功,省档案局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希望继续发挥侨批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积极作用,取得更好的工作业绩。”副省长郑晓松批示:“此项活动很有意义,请外办、侨办、侨联继续配合支持。”  相似文献   

6.
日前,14万件完成数字化处理的“广东侨批”分别由江门市、梅州市和汕头市三家同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进馆。同时,我国第一家专门收集侨批档案的档案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暨汕头市档案馆分馆在汕头市成立,长期游离于档案馆之外的侨批档案从此被纳入国家档案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7.
《陕西档案》2009,(2):9-9
日前,14万件完成数字化处理的“广东侨批”分别由江门市、梅州市和汕头市三家国家综合档案馆接收进馆。同时,我国第一家专门收集侨批档案的档案馆——潮汕侨批档案馆暨汕头市档案馆分馆在汕头市成立,长期游离于档案馆之外的侨批档案从此被纳入国家档案资源系统。  相似文献   

8.
2020年10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广东省汕头侨批文物馆时强调:“‘侨批’记载了老一辈海外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和浓厚的家国情怀,也是中华民族讲信誉、守承诺的重要体现。要保护好这些‘侨批’文物,加强研究,教育引导人们不忘近代我国经历的屈辱史和老一辈侨胞艰难的创业史,并推动全社会加强诚信建设。”一年后,2021年10月13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发布第220号令《福建省侨批档案保护与利用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并于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这是侨批文化保护传承的里程碑和新起点,将为福建侨批档案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9.
<正>10月12日,泉州市档案馆从民间征集到一批珍贵的侨批档案。这批侨批档案共有270件,侨批内容丰富,品种多样,品相完好,特色明显,是不可多得的珍品。此批侨批最早时间为1893年—1951年,把本馆馆藏侨批档案最早时间提前到十九世纪。侨批档案中有一套两件侨民在侨居国的证件及中国领事馆的证明,为本馆藏侨批档案种类填  相似文献   

10.
侨批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文献,其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目前在我国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中尚属空白.文章通过对侨批的历史文化价值,及对其当前的分布现状和集中保存的特点、个性元素信息特征的分析研究,并历经一年多的试著录,最终形成了侨批元数据规范及著录规则,为接下来侨批数据库建设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颜涵 《北京档案》2023,(4):30-32
侨批档案是构建华侨华人集体记忆的重要媒介,借助叙事表达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利用侨批档案构建集体记忆的效能。论文以纪录片《你从海上来》为例,从叙事内容、叙事视角、叙事方式、叙事结构四个层面总结出侨批档案叙事策略,并诠释集体记忆构建过程中侨批档案叙事在增加身份认同、弘扬侨批文化、扩大记忆影响三个方面的现实价值,为侨批档案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及华侨华人集体记忆的深度构建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2008年7月16日,广东省档案局召集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汕头市档案局、江门市五邑大学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江门市档案局、江门市文广新局有关专家学者和从事潮汕侨批研究的老同志,在汕头市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举行专题研究会,正式启动“广东侨批”申报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作。  相似文献   

13.
侨批是一种特殊的文献类型,其元数据规范的制定是侨批数据库建设的基础。制定侨批元数据规范的总体思路是基于DC核心元数据,并考虑到侨批自身的特点和读者检索习惯。本规范的制定是在专门元数据规范制定的原则基础上,经过侨批文献分析、属性特征提炼、规范控制、著录实践等一系列过程,除根据侨批自身特点扩展个性元素外,还对复用的部分DC元数据进行一些特殊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在梳理侨批档案汇编的历史沿革基础上,得出侨批档案汇编收录内容丰富多样、编排体例创新独特和点校说明细致详尽三大特色,并指出侨批档案汇编存在专业性较差、质量偏低的不足。希望对相关汇编及研究有所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印度尼西亚的《千岛日报》将每月底的第十三版作为文化与记忆遗产为主题的广东侨批专版,这是广东侨批申遗以来与海外媒体的第一次合作,也是一个与侨批产生国合作的良好开端。此举既  相似文献   

16.
侨批档案作为文化文物单位拥有的传统文化资源之一,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创意源泉,从中挖掘和培育优质IP是侨批档案有效开发和利用的重要途径。文章从核心价值、精准定位和侨批文化三个方面分析了侨批档案文化创意优质IP的核心要素构成,并据此从持续挖掘经典内容、构建侨批IP文创全球化视野、适应优质IP的市场化与社会化要求方面提出了推进侨批档案文化创意优质IP培育的具体策略。  相似文献   

17.
《中国档案》2015,(9):13-13
日前,福建省财政下达609万元资金。用于省档案馆侨批档案固定展和侨批档案史料编撰出版。除此之外,福建省财政每年还下拨80万元经费(2年期),用于侨批档案的征集、整理、保护、研究、开发和福建侨批文化研究中心的日常运营工作。  相似文献   

18.
<正>日前,福建省泉州市档案馆征购到一批1935年至1973年间新加坡华侨与福建家乡亲人间珍贵的"侨批档案"共155封。至此,该馆馆藏"侨批档案"达到3125封。据悉,泉州市档案馆此次征购的"侨批档案"独具特色:首先是时间跨度长,批信时间从1935年至1973年,涉及内容广泛,更能体现新中国成立前后国家政局及社会变化景象;其次是内容独特,其中10  相似文献   

19.
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在改善我国当前社会诚信环境、构建信任体系、提升社会核心价值观、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研究首先以广东省江门、潮州、汕头、梅州等侨乡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以及民间收藏机构为调研对象,结合《侨批档案图鉴》《侨批故事》《中国抗战期间的侨批邮史》等侨批档案资料,广泛收集侨批档案诚信文化案例,并从个人、行业和国家等维度探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价值内涵;其次,从家庭、社会和政府层面分析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特点;最后从侨批档案诚信文化培育和基于新技术与平台的诚信文化传播等维度,探讨了广东省侨批档案诚信文化传承对策。  相似文献   

20.
<正>这是一部解读侨批的散文作品,作者遴选了近百封闽南侨批,以散文的笔法,对这些侨批的内容与侨批主人的理想、事业、爱恋、婚姻、家庭、家族等进行了生动的想象与叙写。对一个从小便和家人一起读批的人来说,写一本关于侨批的书就像是写一本回忆录,只不过主角是那些尘封在岁月中的他人他事。等批来是一件很开心的事。那时,每月如期而至的书信和一起来的侨汇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我至今仍记得那个瘦小干练的业务员送汇上门的情形,他是老道又温和的一个人,喝茶、抽烟的姿势都让人相信他见过许多世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