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正>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的指导意见》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要加强顶层设计,向世界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文化。我们要向世界传播哪些文化价值观、如何以对方易接受的方式传播、如何评估"走出去"的效果,都是有待探讨的课题,而其中关键的一环就是中国文化的对外翻译。提升我国整体翻译水平,关键在于培养一支跨语言、跨文化、跨领域的高素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典戏剧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重要代表,对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至关重要。然而,在戏剧中占有相当比例的文化负载词有其民族特有性和异域性,为翻译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本文基于许渊冲所译的《西厢记》,依据奈达对文化元素的五种分类,从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角度,分析其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技巧,以期得到通过翻译推动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壮族的风俗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壮族的民俗文化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广西壮族民俗文化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其进行外宣翻译是在我国“讲好中国故事”背景下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重要举措,对树立积极正面的中国多民族国家形象有着重要意义。然而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翻译仍存在较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外传播的效果,也不利于广西故事“走出去”。鉴于此,该文以广西壮族为例,分析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的特征,并以目的论为指导,以传递信息、促进对外交流为最终目的,采用适合少数民族民俗文化的翻译策略进行外宣翻译,为广西壮族民俗文化外宣文本英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地方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体现,在流动性和全球化背景下,固守地方壁垒、脱离全球化轨道显然是不合时宜的,而如何能够在全球化过程中发出地方性的声音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在跨文化的译介和传播中,语言的沟通和桥梁作用突显,其中翻译起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地方文化所具有的内在独特性,往往需要谙熟地方性知识的主体才能真正理解。本文在中国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之下,以沂蒙地方文化对外译介和传播为例,探讨建立在地方性基础上的地方文化对外译介模式和翻译实践,以期达到良好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作为国家文化发展的新兴战略,中国文化"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树立国际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窗口。而翻译作为交流文化、沟通思想的桥梁,对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现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直接作用(即内部路径)。除此之外,与翻译工作相关的间接因素(即外部路径)对文化战略的实现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也是值得探讨的议题。文章从文化传播与译介规律入手,提出了文化"走出去"的五种外部路径:遴选译介作品与跨界对话;厘清翻译模式与人才培养学者化;讲好中国故事,超越"中国威胁论";建立版权代理制度,扩大作品的海外传播力;树立"和而不同"的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经过了十几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对外援助与合作交流并重的基本框架,在对外传播进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其作用主要表现为:以对外援助为主要内容,塑造积极国家形象,提升了中国的文化软实力;以合作交流为发展趋势,创新对外传播手段,开辟了文化走出去的路径;以青年群体为实施主体,拓展民间交往空间,提供了青年外交的新平台;以志愿精神为组织愿景,顺应国际社会理念,消弭了国家地区间的差异;以个体实践为具体形式,赋予传播情感向度,实现了影响力的深度扩散。未来,中国的海外志愿服务应从统筹规划、项目设计、人员能力、组织动员等方面不断提升,进一步发挥其在对外传播中的延展效用。  相似文献   

7.
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是我国对外话语体系构建的重要内容之一。构建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构建路径建议:传播主体要结合不同传播渠道,坚持树立中国武术文化"走出去"的科学传播理念;充分利用和搭建各类新型传播平台与媒介,关注和尊重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的文化间性特征;始终持有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提升中国武术文化在传播客体间的认知度与接受度;促进中国武术文化国际化传播能力,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探索武术文化外译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是中国武术文化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重要内容,传播学、翻译学、体育学和历史学等交叉学科的研究亟需融合,以产出更多可以孵化和具有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8.
在当今复杂激烈的国际竞争环境里,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好中国形象,是当下对外传播工作的主要课题。要想发出中国声音,占领话语的先机,就要加快"走出去"步伐,积极融入国际传播体系,实现中国对外传播的"国际化"讲述。在"国际化"讲述中,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是当下较为直接高效的对外传播方式:用他乡之调弹中国之曲,增加对外传播的融入性和亲和力;以他人之口为我"陈情",增加对外传播的可读性和公信力;借他方平台为我"演出",增加对外传播的便捷性和影响力。而实现中国声音的"本土化"表达,需要外宣工作者具有担当意识和奉献精神、要有理想信念和价值操守、要有理论水平和政治敏感、要有文化修养和社交能力,要既能随时"亮剑"做战士,也能有礼有节做"绅士"。  相似文献   

9.
2018年8月16日,第三届全球华人国学大典系列高端沙龙之"壁垒与对话:中国文化如何走出去"在北京举行,一大批中外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在跨文明对话的语境下,探讨中国文化如何打破壁垒实现真正"走出去"。会上,来自多伦多大学的沈清松教授用"外推理论"阐释了自己对中国文化对外传播的独到见解,他指出,文化"走向陌生人的心灵包含三个层次:语言外推、实践外推和本体外推"。只有经过这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外推,"走出去"的中国文化才能"适用于别人,适用于别人的脉络,适用于大众和社会"。  相似文献   

10.
<正>在国际传播中,中国一直致力于实现国家形象的"自塑"而非"他塑"。近年来,中国的对外传播展现出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从当前来看,国力的增强、外交的良好、文化的特质性以及中国模式的成功等等都为我国的对外传播打下了前所未有的坚实基础,然而如何才能由"走出去"步入"走进去"的新境界,一直是我国对外传播最主要的努力方向。具有天然亲民、去政治色彩,以自由、分享、平等为核心传播精神的新媒体为这样的诉求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媒体可能。  相似文献   

11.
地方文化的翻译传播是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正确、规范地翻译地方文化,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的魅力,是提高中国文化影响力与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该文从大庆地方特色文化词汇日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结合功能主义翻译理论,从文化传播的视角出发,探讨译者如何结合日语的特点,在翻译过程中合理利用翻译策略将地方文化词汇...  相似文献   

12.
《对外大传播》2011,(7):F0003-F0003
为贯彻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向世界说明中国,促进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汇通与融合,中国外文局和中国翻译协会将于2011年9月23日在北京举办第二届“中译外——中国走向世界之路”高层论坛,论坛将就提高中译外翻译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翻译质量、加强我国对外传播能力等方面进行研讨并提出对策建议。同时,将在论坛期间举办“翻译文化终生成就奖暨资深翻译家表彰”活动。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中外交流的桥梁,在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和吸收借鉴全人类文化文明成果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的对外译介出版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它从一个侧面反应了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发展现状。然而,目前我国翻译工作的整体实力,与国家文化建设要求和社会、时代发展的要求还有相当差距,还存在不少可能影响翻译工作健康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尤其是翻译人才短缺问题。在前不久召开的全国翻译工作座谈会上,与会代表和专家呼吁加强翻译专业教育、完善翻译人才评价认证体系、建立中外翻译人才库。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丰乳肥臀》葛浩文译版本中较为突出的乡土语言为研究对象,尝试对因文化差异造成的"认知差"现象进行阐释,并希望能引起文学翻译界对乡土民俗文化译介的关注,从而探索推动中国乡土文化走出去的有效策略。本文以文化翻译中的"认知差"为指导方向,研究葛译本中乡土语言翻译的方法和途径。通过研究发现,葛译文本中的乡土语言翻译既符合目标读者文化认知中的审美,又达到了原文表达的文化含义的目的。葛浩文通过解读双方因认知差带来的文化异质性,再现了原文希望表达的内容,达到了文化传播的效果,也为中国乡土文化的外译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正一、引言"一带一路"倡议为中国文化"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契机,中国文学作品对外译介也迎来了一个小高潮。但在翻译研究领域,学者更多关注的是成人文学的对外翻译研究,对中国儿童文学的翻译特别是对外翻译研究很少。想要通过中国成人文学的对外译介,改变外国人对中国的固定思维和既有看法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相反,儿童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偏见更少,接受能力更强,因  相似文献   

16.
<正>图书作为中国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交流空间中承担着传递具有丰富底蕴的"中国故事"的文化功能。中国图书的海外传播,有助于科学建构全球化语境中中国的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切实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和影响力。自我国陆续启动"中国文化走出去""出版走出去"系统工程以来,中国图书海外传播的体量规模、地缘范围和主题类型均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中国图书海外传播在秉承十年来的经验和成绩的基础上,在政策环  相似文献   

17.
我国人文社科英文期刊在我国期刊和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由于我国独特的历史传统、语言、文化特色和国情,使得我国人文社科类期刊在"走出去"过程中面临很多困难。《汉语世界》作为我国语言文化英文期刊,在"走出去"方面做出大胆探索。本文以该刊为例,探讨我国人文社科类英文期刊在对外传播中的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当前综合国力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资源、军事、科技等要素,转向非物化要素构成的实力范畴。文化建设和文化"走出去"之于国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中国文化"走出去"效果研究大致形成了基于中国文化落地情况和受众态度认知倾向两条传播效果研究路径,基本遵循了文化传播中由浅及深的接触、选择与融合过程。但是,针对目标对象的传播效果测量和评估难以为实践提供指导。一、基于文化落地情况的传播效果研究传播的渠道主要是传统媒体如电视和网络媒体,传  相似文献   

19.
如何加快推进我国图书出版业"走出去"步伐,向国际社会展示中华文明与中国真实的发展现状,始终是困扰中国出版人、特别是对外出版工作者的一道难题。由中国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策划并组织编辑的《中国图书"走出去"成功案例选》一书,为破解这道难题提供了有益的启示。该书作为外文局对外传播研究中心的"对外传播理论与实践研究"丛书之一,将于年内出版。本文为中国外文局副局长、总编辑黄友义为此书所写的序。  相似文献   

20.
正企业形象是国家形象的组成部分之一,企业对外传播是中国对外传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对外传播的相关研究中,从企业角度的研究尚不多见。本文试图梳理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本土品牌对外传播和营销活动的历程与特征,以期对当前"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企业"走出去"有所借鉴。本文把中国本土品牌的对外传播划分为六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传播和营销活动呈现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