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树立 《编辑之友》2011,(7):115-119
大革命时期,青年团中央机关刊物《中国青年》以恽代英为核心形成了一个精干的编辑团队,将刊物办出了特色,办出了影响,受到社会各阶层读者尤其是青年读者的欢迎。那么,《中国青年》为何能够形成一个精干的编辑团队?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本文对此进行初步的探讨,希望引起更多的讨论。一复杂的形势和艰巨的任务客观上需要编辑们通力合作国民革命时期,政治斗争形势复杂多变,这给《中国青年》的编辑工作  相似文献   

2.
《中国青年》于1939年4月在延安复刊,是青委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在延安复刊是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边区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面貌的现实条件,以及党对青年工作的重视等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该刊以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积极关注青年需求,对当下办好青年刊物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续写青春历程──访中国青年杂志社社长石国雄许明近年来,我对中国期刊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收集史料的过程中,《中国青年》是我重点关注的期刊之一。因为在中国的青年期刊家族中,历史最悠久、杜会影响最大的刊物,当推《中国青年》。这本刊物的现状怎样?发展前景又...  相似文献   

4.
正如许多老一辈同志对大革命时期和延安时期的《中国青年》感到十分亲切一样,现在很多四五十岁的中年干部、知识分子一提到《中国青年》,都异口同声地说,自己在青年时代曾深受这个刊物的良好思想影响。建国后的《中国青年》其所以成为青年的知心朋友,为青年所喜爱,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它能继承发扬刊物的光荣战斗传统;能够正确地贯彻执行党中央给它规定的编辑方针。  相似文献   

5.
前言《中国青年》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刊物。今年10月20日是这个刊物的创刊六十周年纪念。《中国青年》是在1923年作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发刊的。它最早的主编是杰出的中国共产党人、中国青年运动早期的领导者恽代英同志。革命先烈肖楚女常参加这个刊物的编辑工作。张太雷、邓中夏等同志也常为它撰稿。毛泽东同志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就是发表在《中国青年》上的。任弼时同志从1927年起担任团  相似文献   

6.
思想文化界的人士常说,一个刊物的面目,往往是编辑者的精神风貌的反映,我也觉得,《中国青年》成为青年爱不释手的刊物,有良好的风貌,确与邢方群同志的思想品格大有关系。1963年3月初出版的《中国青年》是《雷锋专辑》,这个专辑首刊毛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伟大号召,它向一声春雷震撼了祖国大地。  相似文献   

7.
《中国青年》杂志于1923年10月在上海创刊,是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机关刊物。该刊在中国革命和中国青年运动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中国青年》命运坎坷,它三度被迫停刊,又三度复刊。黄浦江畔《中国青年》呱呱坠地20世纪初,在新文化运动思想的引导下,  相似文献   

8.
曾几何时,风光无限的青年类报刊,风头不见.如果说《中国青年报》存在偏离青年受众的问题,那么青年类刊物更是如此.原来几乎每个省都有一个主要由团委或妇联办的青年刊物,而现在有的勉强维持,有的已经销声匿迹.除了《中国青年》,其他已经都可以泛称为文化综合类杂志,青年这特殊群体受众完全弱化.青年受众到哪儿去了?  相似文献   

9.
1931年4月29日,随着罪恶的枪声,中国天际上一颗熠熠生辉的星殒落了。他,就是因为叛徒顾顺章的出卖,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的我党早期优秀的政治家、新闻工作者恽代英同志,年仅36岁。恽代英似乎是命中注定应做青年工作。在他刚刚步入青年时代就成了进步青年公认的青年领袖;他先后编过十多种报刊,除仅编过三个非青年刊物,如广东省委的机关刊物《红旗》,党中央机关报《红旗》,及国共合作时国民党的《新建设》外,其它均为青年刊物,如在中华大学求学时,于1915年与同学办过油印《道枢》杂志,1917年办中华大学校刊《光华学报》,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与  相似文献   

10.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起始,是以《新青年》杂 志的创刊为标志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早的传 播,就是与《新青年》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本 刊物的创办具有这样的意义,在中国的革命史上 是绝无仅有的。 《新青年》是陈独秀于1915年9月15日在 上海创办的。第一卷名《青年杂志》,第二卷起 改名为《新青年》。这个刊物是五四新文化运动 的最主要阵地。十月革命后,在陈独秀、李大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