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头脑中运用感知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从而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的形象,称做想象。想象是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又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所谓再造想象。就是创造出客观上已经有的,但自己并未感知过的事物形象:所谓创造想象,就是在对记忆表象经过加工的基础上创造出一种新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正> 艺术想象是对表象的改造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新表象。艺术想象因其创造性、新颖性和独立性的差异,可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艺术再造想象不是自己创造出来的,而是根据别人的描述或者示意再造出来的。因此,艺术再造想象在艺术欣赏与艺术批评中有重大的意义。而艺术创造想象不同于艺术再  相似文献   

3.
一、想象、联想的概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它是一种形象思维活动。表象是大脑中所保存的外界事物的映象。人脑对一系列表象进行回忆、筛选、接通、分解、组合,就形成一个新的表象结构,这就是新的形象。想象既能重现曾经存在,而现在已经消失了的事物,如那些历史人物形象等,也能创造不曾存在或可能出现的事物,如神话中的人物、科幻故事等。想象包括再造想象、推测想象、融合想象和幻想。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和图样的示意,在头脑中形成相应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推测想象是根据以往的经…  相似文献   

4.
<正> 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家刘勰曾对想象力的作用有过这样的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欲通万里。”在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就能在脑海里出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有关专家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类型。本文仅就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出发,谈谈如何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相似文献   

5.
所谓想象,就是人们在头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创造新的形象的过程。想象有再造想象和创造性想象。亚里士多德指出:“想象力是发现、发明等一切创造活动的源泉。”可见,想象是极其重要的智力因素,也是发现的基础,没有想象力,便没有发现、发明和创造。  相似文献   

6.
我国古代文艺批评家刘勰曾对想象力的作用有过这样的形象描述:“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然动容,欲通万里。”在中师语文教学中,如果学生具有一定的想象力,就能在脑海里出现不在眼前的事物形象,就能在记忆表象的基础创造出种种新的形象,这无疑能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有关专家把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创造想象和幻想三种类型,在此侧重就培养中师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谈谈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再造想象,就是根据某一事物的图样或语言文字的描述,在头脑中产生这一事物的新形象的的心理过程。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尤显重要,特别是在记叙文、诗词的阅读教学中,中师生如能通过再造想象去再现文章或诗词所描绘的人物和景物,往往能产生一  相似文献   

7.
想象是一个利用原有表象形成新形象的过程。在外界刺激物的影响下,在人脑中对过去存储的若干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成。人不仅能回忆起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即表象),而且还能想象出当前和过去从未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但想象的内容总是来源于客观现实,无论是创造想象还是再造想象。文学创作是一项创造性的脑力劳动,在这个劳动过程中,想象起着突出的作用,黑格  相似文献   

8.
学前儿童钢琴教学中,不仅需要坚实的技术基础,而且更需要培养儿童对音乐的想象和联想能力。音乐本身是抽象的,具有非语义性,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对于学前儿童钢琴教学怎样才能实现语义与非语义的沟通,这就是本文要说的想象与联想的结合。想象,是人类的一种带有创造性的心理活动,心理学又把它分为创造想象和再造想象。创造想象,是指在过去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重新改造和组合,创造新表象的心理过程,创造想象是新表象、新事物和新成果产生的前提,文艺创作就是一种重要的创造想象的活动。再造想象,是指按…  相似文献   

9.
制图教学中,对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本文试图运用心理学原理结合教学实践,针对在制图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问题进行探讨.想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在制图教学中大体可分为两个阶段,一是训练再造想象能力阶段,即根据预定图形在头脑中建立已经见过的或别人描述过的未见过的形体形象的能力;二是训练创造想象能力阶段,即根据已有表象和给定图形在头脑中建立从未见过的新形象的能力.训练再造想象能力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前提和基础,而训练创造想象能力则是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①想象是人脑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如作家在写作时所需塑造的人物形象,是作家在已经积累的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改造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是在人脑中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创造新形象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再造想象就是指在头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表象的一种想象。根据他人对某一事物或对象的描述(文字的或图示的)而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该事物或对象的形象的过程,是有意想象的一种形式。再造想象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者借助模型、图表和说明展开再造想象,能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2.
想象,从心理学角度讲,就是人们在已有表象的基础上,通过大脑加工创造出新形象的一种思维活动,想象力是创新能力的体现。针对初中学生想象力匮乏、创造思维不够而阻碍阅读欣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发展的状况,笔者利用心理学再造想象、创造想象等原理,多年来致力于激发和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探索,现将其方法途径总结如下: 一、抓住契机,激活想象。课堂上,观察学生的动态,抓住教材特点,紧扣课堂脉搏,随机应变,使学生的想象飞扬  相似文献   

13.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想象是在头脑中改造记忆的表象而创造新的形象的心理过程,也是过去经验中已形成的那些暂时联系进行新的结合的过程。根据想象的新颖性、独特性、创造性和形成方式的不同.又可以把它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形式。  相似文献   

15.
想象,是人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思维过程。按目的性划分,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没有预定目的,不由自主的想象)和有意想象(有预定目标、自觉进行的想象);按是否依靠现成的描述划分,想象可以分为再造想象(依据词语或符号的描述、示意,在头脑中形成与之相应的新形象的过程)和创造性想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而独立创造新形象  相似文献   

16.
一、再造想象的概念
  所谓的再造想象就是指在头脑中再现出客观事物表象的一种想象。根据他人对某一事物或对象的描述(文字的或图示的)而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该事物或对象的形象的过程,是有意想象的一种形式。再造想象在人类的实践活动中是必不可少的,学习者借助模型、图表和说明展开再造想象,能形成正确的概念,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正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运用过往获得的表象,经过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古人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神思意动,今人的文艺创作也就离不开"在人意中,又出人意表"的想象,也只有这样,作品才具有独创性、感染力,古往今来的文论家都十分重视想象在文艺创作中的作用。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神思"曾作过形象的描述:"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  相似文献   

18.
1.明确想象与联想的特点、类型;2.借助联想来丰富文章的意蕴;3.借助想象让文章摇曳多姿。1.善于想象的能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对于科学研究是这样,对于表达情感与交流思想也是这样,一个不善于想象的人无论如何是成不了文学高手的。要使自己具有想象的能力,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想象和想象的常见类型。想象,是以生活为源泉,以记忆中的表象为起点,加工、改造、创造出一个并未直接感知的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分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再…  相似文献   

19.
肖士仁 《云南教育》2001,(10):34-35
学生只有创造性地学习,才有学习后的创新,而创新又必须借助想象。想象是在客观事物的影响下,人脑中的旧经验或旧表象被重新加工组合而产生新事物形象的心理过程。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小学语文教法研究》指出:“根据课文描述进行再造想象,是学生主动阅读,活化语文现象,形成新的见解及发展个性不可缺少的条件。”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把他们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呢 ?   一、在理解重点句中培养想象力   《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  相似文献   

20.
想象是智力发展的翅膀,也是智力发展的极胜。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古今中外多少作家凭借丰富的想象,把过去和现在、理想和现实、神奇和平凡、咫尺和天涯、天上和人间、存在和虚幻等,相互沟通为一体,创造了一篇篇不朽的作品。”想象是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的形象。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两种:在意识中清晰地再现客观形体的思维过程叫再造想象;在意识中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创造出新的客体形象,并推测其结构、特征及发展变化的思维过程叫创造想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