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在中国历史上,每当进入新的转型时期.总要引起人们对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对原有的思想、观点、习惯、生活方式、心理状态、价值观念重新评价,进行一番历史的挖掘和现代的解读,力求寻找传统和现代的结合点,以期借鉴其具有活性因素的精蕴,服务于现代社会。  相似文献   

2.
民国时期,随着西方现代水利科学与技术的逐步传入,都江堰传统的水利管理模式被打破,从管理思想到管理手段开始步入现代化的科学轨道.本文主要从管理理念、管理机制以及管理技术等三个方面对民国时期都江堰管理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进行了探讨.以求有助于对都江堰水利文化的深入认识.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历史巨变。社会经济在取得日新月异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产生了某些弊端。人们无法回避这样一些问题,例如生态环境恶化、人际关系紧张、心理障碍严重等等。于是,有些人便对现代化产生某种程度的忧虑,进而揭示现代化内在的矛盾和负面效应。本文拟就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重要问题———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提出我们的看法。试图在当代社会的大背景下,探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接榫的途径和方式。一、以现代选择传统,以传统反省现代探讨传统文化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即认清传统文化的主要内…  相似文献   

4.
五四新文化人对历史上的“平民文学”大加赞美,是为了彻底颠覆旧的文学传统,并为现代白话文的合法性寻求历史根据;而对当下的“平民文学”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又是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在新文化人看来,这同样为建设新文学、新文化所必须。胡适等人不过是将历史上的平民文学、白话文学作为打倒贵族文学、文言文学的革命力量、革命工具来看待,一旦文言文的统治地位被颠覆,面对原生态的当下平民文学,新文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全盘接受。对于平民文学,胡适等人最终采取了与传统文人类似的态度:在鼓吹、倡导它的同时,雅化的进程也开始了。由于力主以西方文学为老师,现代白话文经新文化人“雅化”后呈现出明显的“欧化”倾向。这种欧化的现代“白话文”具有强烈的先锋性、革命性与精英色彩,在精神气质上与“平民文学”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5.
山城重庆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光荣革命传统的历史名城,同时又是一座闻名世界的现代化都会,在当代中国尤其是长江流域和西南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对这座旧貌换新颜的大都市的发展演变历程进行分析、研究和总结,将为重庆市的经济文化建设提供有价值的历史借鉴和进一步发展的科学依据,并有助于增进各界对重庆发展历程的全面了解.  相似文献   

6.
正要对传统女性的地位得出较实际的认识,必须立足于原始的历史情境。如果我们以现代女权主义兴起后的价值为标准,不但会和过去的历史环境脱节,更无法对女性地位变化的情况作精细入微的观察——因为若按照现代的标准,无论宋代前后,女性地位都可以用"男尊女卑","男主外,女主内"之类的话一言以蔽之。唐代作为中国古代较具特色的一个时期,其开放的社会风气使得更多的女性有机会突破传统的性别角色,表现更为活跃。因此,唐代妇女问题引起了极大  相似文献   

7.
侠文化探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侠文化既具有民间化和反正统化特征 ,同时又是保持社会文化生态总体平衡的不可或缺的部分。墨家思想是其主要的理性资源 ,而它的民间化和反正统化一方面迫使它只能以潜行隐构的形态存在 ,另一方面又促成其灵活开放的个性并呈现出能对其他文化类型不断进行整合、融汇的姿态。所有这些都使得作为一种特定历史文化现象的侠文化仍然有它自己的在某种意义上还是行之有效的话语传统。又由于侠文化难以成为建构文明有序社会和现代理想人格的精神资源 ,所以它的日益衰微也是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8.
油画这种来自西方的艺术形式,对20世纪中国绘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产生了以徐悲鸿和林风眠为代表的写实油画和写意油画.他们以不同的审美观照对东方与西方、传统与现代进行了自己的文化选择,形成了中国油画两种不同的形式风格和艺术流派.  相似文献   

9.
随着“20世纪中国文学”文学史整体观的确立及现代思想文化学术资源研究的深入,胡风文艺思想烛照出丰富的现代性内质.本文旨在通过对文学史的背景梳理,还原胡风文艺思想在中国现代文化语境中生成的特定的问题情境和精神诉求,描述出胡风对五四启蒙主义战斗传统的坚执与捍卫、深切的认同与现代自觉.  相似文献   

10.
<正>五四时期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研究中,历来是被关注的焦点。这一时期所处的特殊历史节点使其在思想文化领域呈现出新旧交织、论争不断的价值多元状态。新派势力坚决站在西方科学、民主的旗帜下,学习现代西方文明成为一大潮流;旧派势力则仍延续着传统中国的学术方向,在新形势中坚持本民族文化的根基。在这一关于传统与现代的思想斗争中,关于国学、国粹以及国故的种种论争也随之而起(对国粹、国学和国故这三个在二十世纪初期争论较多概念的关系问题,学界有专门讨论。  相似文献   

11.
体育文化及其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体育文化是一种从属于社会文化和体育活动的文化,是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劳动和游戏、教育以及合理的竞争方式等逐步地形成的.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决定了中西方体育文化与价值的巨大差别,决定了两种体育的不同发展方向.现代奥林匹克运动表征的现代体育文化,本质精神在于鲜明的创造性.要求人们不断进取、不断创新.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对现代体育发展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宣言"是中国近代以来最常见的文化表达方式.晚清以降,中国文化策略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对传统与现代、东方和西方文化在价值上的合理迎拒和技术上的科学对置."三次文化宣言"于观念和实践上仍然以偏执步履踯躅于古今东西之间的中国文化困境下,承接近代以来文化策略推进的逻辑理路,通过以文化的名义直抒当下诉求,折射出中国文化策略指向演进的历史轨迹以及未来文化策略上带有某种"终极"意义的理性趋势,即作为文化策略"体"的价值取向的"为我"优先和发展本位与作为"用"的技术选择上"损益传统"和"折衷东西"的取向.  相似文献   

13.
唐文化的特点和现代价值冯立唐文化广泛吸收和借鉴了一切有益于自身的文化因素,正确处理了继承和革新的关系,从而在中国历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唐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中,占有重要历史地位,甚至对世界文化的发展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唐文化有以下特点:其一,政治...  相似文献   

14.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其动力一方面来自中国现代化和中国政治本身的发展 ;另一方面来自政治建设中对人类政治文明成果的有效借鉴、吸收和消化。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努力 ,一开始就应该积极地面对中国的历史传统和文化传统 ,应该积极地利用和转化其中的合理要素和价值 ,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服务。为此 ,我们有必要在思想和观念上重新认识和评判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红色旅游是指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和战争时期建立丰功伟绩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为载体,以其所承载的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为内涵,组织接待旅游者开展缅怀学习、参观游览的主题性旅游活动。红色旅游资源即是中国现代革命史迹。它作为全国人民宝贵的历史遗产和精神财富,内容丰富,类型多样,具有鲜明的特点,具体表现为:一是数量巨大。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走过了28年的历程,为民族解放和复兴进行了无数艰辛的探索,留下数量庞大的遗址、遗迹。这些遗址、遗迹在中国近现代历史文化遗产中占有较大比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  相似文献   

16.
周瑾 《中国文化》2009,(2):65-81
中国有着悠久的养生传统,包含极为丰富的经验操作与理论探索,弥布于历史文化长河之中,蔚为大宗,绵延不绝。当前养生文化掀起新的热潮,既不乏传统养生资源的多方採掘和殊向诠释,又广泛结合现代医药保健、心灵诊疗、科学锻炼的知识与技术,以身体照料和生命认知为关注焦点,充分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7.
礼仪.按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表示尊敬、祝颂、哀悼之类的各种惯用形式和举行典礼的形式、程序.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历来为人们所推崇和重视。历史发展到现代.伴随着改革开放与经济发展的大潮.它更是推陈出新并被赋以崭新的内容和意义.极具文化色彩和艺术魅力的礼仪服务这一新兴  相似文献   

18.
成都地区古镇文化定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龙溪、安仁、洛带、平乐和街子等成都辖区古镇文化共性较大,增加了其定位的难度,同时成都辖区古镇还存在着规划目标相似、定位重叠、定位模糊、宣传着力点不明确等问题。探寻古镇历史,可以提炼成都辖区古镇独特的历史文化,有助于形成其文化定位。凝结古镇的文化核心和主题,还需重视地方休闲文化特色,发挥古镇地理环境优势,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相似文献   

19.
作者通过对869个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不同居住地、不同家庭类型的人进行调查,并分析调查资料,认为在现代社会中,孝道还能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对传统孝道文化应该批判性地继承,提倡孝道应当从宣传教育入手.  相似文献   

20.
现代书法喧嚣多年,目前已有定论。理论说:传统书法是在当代文化视野中“生长”出来的关于书法笔墨的新的样式。也就是说,现代书法运动另辟蹊径.把传统书法的历史积淀与当今文化的某些精神融合,力图新的发现新的创造。这个新的创造包含两大部分:一是它的文化内涵有别于传统书法的内涵,二是它的书法形式有别于传统书法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