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礼乐文化是儒家文化的核心。自汉武帝大力开发西南夷,派遣唐蒙入使夜郎以后,礼乐文化也逐步传入了偏远的贵州地区。从贵州清镇、平坝、黔西等地汉墓所出土的文物就可以看到这种影响。  相似文献   

2.
贵州传统文化尽管丰富厚实、绚丽多姿,但却缺乏可以整体反映贵州文化身份的标示。蚩尤文化不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且与贵州多样传统文化联系密切,更为可贵的是,蚩尤文化在贵州依然以活态方式存在。而要以蚩尤文化为基模构建贵州文化身份,则需要构建各民族皆认同的仪式活动和增强蚩尤文化的经济性。  相似文献   

3.
区域文化在影响区域竞争力诸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贵州文化模式存在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惰性与锁定效应对贵州省区域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贵州文化对贵州省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探讨了从文化软实力上提升贵州区域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蚩尤文化是由蚩尤部族及其后裔在历史过程中所创制的文化事象。目前,贵州是蚩尤族后裔苗族的大本营,因此,活态存在成为贵州蚩尤文化资源的显著特色。蚩尤文化起源于丘陵稻作农业,后因种种因素经历了从丘陵过平原迁徙而至贵州山地,这使得贵州蚩尤文化资源还兼具了丘陵、平原、山地综合性地缘特色。  相似文献   

5.
区域文化在影响区域竞争力诸要素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贵州文化模式存在自身的特点,其中一些消极因素所带来的惰性与锁定效应对贵州省区域竞争力产生不利的影响。文章分析了贵州文化对贵州省企业核心竞争力、产业竞争力和市场竞争力的影响,探讨了从文化软实力上提升贵州区域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较低,缺乏核心竞争力,宣传明显不足.为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提炼文化内涵,打造旅游品牌,至为重要.屯堡文化是贵州数百年的历史沉淀,具有"新、奇、异、知"的旅游核心竞争特质,加大屯堡文化开发力度,有助于提升贵州旅游核心竞争力,促进贵州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许韶歆 《教师》2015,(3):94-95
通过分析礼乐文化的独特特征和新课改的变化,结合两者阐述礼乐文化在学校中的应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的应用即教学教研引入礼乐文化、德育建设依托礼乐文化、礼乐文化渗透校园建设。通过礼乐文化在学校的应用,使学生能够吸收礼乐文化的优秀内涵即真、善、美、正义、欢乐等普世价值观和道德标准。  相似文献   

8.
贵州是个多民族的省份,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等48个少数民族,其中苗族最多且分布最广。从服饰、耕作、建筑、丧葬等文化的基本要素入手,对贵州苗族文化生态进行分析,找出文化差异的原因,并根据环境、文化要素的组合将贵州苗族文化生态划分为三种类型。为了解苗族文化的地区差异和苗族地区资源开发提供基本依据,丰富民族文化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9.
羌族是贵州17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贵州羌族主要分布在铜仁地区的江口和石阡两县。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贵州羌族人民创造了不同类型、功能多样、特点鲜明的羌族服饰。这些羌族服饰体现了贵州羌族厚重而丰富多彩的历史民族文化,是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  相似文献   

10.
培育贵州文化自信对于促进贵州文化认同、助推贵州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有重要意义。当前贵州文化自信建设在面临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多元文化带来严峻挑战时,应充分依托贵州悠远而独特、丰富而多元的文化资源及其文化蕴含的优秀精神价值,以强烈的文化使命,通过加强对贵州文化价值内涵的深入挖掘及传播,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引领推动贵州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强化贵州文化自信教育,着力推进文化强省建设,打造以"多彩贵州"文化品牌为依托的更多特色文化品牌,努力培育贵州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1.
从贵州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中可以发现,早在我国汉代时,贵州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并不亚于中原地区。究其原因,汉代汉族农耕文化对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汉族农耕文化对贵州当地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贵州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宋积良 《安顺学院学报》2010,12(3):53-55,84
从贵州汉墓出土的大量随葬物品中可以发现,早在我国汉代时,贵州地区当时的农业生产力水平也并不亚于中原地区。究其原因,汉代汉族农耕文化对促进贵州少数民族的发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汉族农耕文化对贵州当地的少数民族农耕文化产生了较深的影响,有力地推动着贵州的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两汉音乐赋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赋为“一代之文学”,是汉代儒士文人承《诗经》、《楚辞》创作的一种文体。其中,音乐赋十四篇,留存音乐内容之赋三十篇。其内容承载着丰富的乐舞形象,阐释着汉代民族音乐文化的深厚内涵。汉音乐赋研究已涉及源流、题材、艺术手法、思想等范围,但缺少对具体的乐舞内容的系统论述。我们应利用汉代美术作品和出土文物交验互证,挖掘其丰厚内涵,以呈现汉代经典礼乐文化。  相似文献   

14.
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在汉代已流传于贵州境内,尽管史料匮乏,然从贵州汉墓出土的摇钱树、朱砂、“四灵”图案等文物都可以看到道教文化在汉代贵州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汉房中乐、房中歌是在周秦房中乐及房中歌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既用于祭祀,又用于燕享。作为汉朝“庙乐”一类的“房中乐”、“房中歌”,汉初时,其“乐”、“歌”作者均为唐山夫人,创作时间当在高祖六年或之前;在当时及其以后,名称上出现的诸多问题,是由于“乐曲作者”变更所致。作为一种独立的乐种曲目,它与汉朝其他的宗庙乐歌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有其自身的功能和特点。内容上虽有传承“教化”的一面,但更多地体现了其作为“祠乐”的本质。  相似文献   

16.
丧服制度通过一系列严谨的行为规范,对家庭成员做了严格的角色定位、关系定位。从社会学的角度来观察,《仪礼.丧服》经中所记载的丧服制度构建了一整套父权制宗法伦理观念下的家庭亲属等级身份制度,成为儒家家庭伦理思想的载体。汉晋以来,儒家学者对丧服制度进行大量研究,试图利它来协调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构建稳定可控的家庭和家族秩序,以达到维护、稳定社会秩序的目的。唐代,随着家庭的规模和结构的基本定型,以父权制宗法等级制度为核心的家庭和家族制度逐渐成熟起来。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从我国秦汉时代的服饰与服饰制度的演变分析出发,不仅揭示了秦汉时期服饰及其服饰制度的特点,更剖析了秦汉时代社会思想文化与服饰文化的相互烘托、相互支持、相互印证作用,并阐明了秦汉时代服饰文化在中国古代史和现代史上的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8.
黄门鼓吹说     
黄门鼓吹既是东汉乐人、乐种之名,又是东汉乐署之名,但许多学者至今仅认可前说而否定后说,本文则认为二说均符合事实,皆能成立。另外,在东汉作为乐署之黄门鼓吹,其职能与地位除协律一事外,其余与西汉乐府大致相当。  相似文献   

19.
《诗经》小雅大雅反映了西周贵族生活与贵族文化,这一文化形态的内容包括礼乐、祭祀、宴饮等方面,是儒家君子文化的源头。君子文化以“礼”为中心,“礼”规范了君子行为,昭示着人文精神的觉醒。作为君子文化的重要形态,西周祭祀的意义发生了新变,宗教权威坠落,人文精神彰显。此外,在宴饮活动中君子文化也得到了充分表达,产生了自觉的人文精神。君子文化要求君子以“令德”、“令仪”树立典范,替社会担当责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