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陈建功 《传媒》2010,(12):16-17
所谓媒体,就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或平台.从这个角度,手机怎么也和媒体沾不上边,因为媒体是面向公众的,而手机是通汛工具,私密性是它的第一特点.那么手机是怎么样成为媒体,甚至成为超越所有传统媒体的"智能媒体"的呢?  相似文献   

2.
手机媒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原本作为人际间信息交流中介的手机,现正成为信息社会的主要信息载体与传播媒介,并逐渐演变成手机媒体.手机媒体体现着不同以往任何媒体的传播功能.这种新媒体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现有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面临着自身的发展瓶颈.  相似文献   

3.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  相似文献   

4.
正手机媒体是具有一定特点的舆论传播工具,怎么利用这些特点,克服手机信息传播的负面影响和弊端,是现在和未来都要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手机多元化功能的发展过程中,对手机媒体的舆论传播功能加强管理势在必行。手机媒体传播特点手机已经成为继互联网、电视、广播、报纸之后的新兴媒体。随着各方面功能的不断进步,手机成为传媒  相似文献   

5.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  相似文献   

6.
1.手机广告概述据调查,到2011年下半年,中国手机用户有望突破9亿,使用手机上网用户也赶超互联网PC用户。这是一个很值得注意的信息,手机在功能上更加强大的同时,也为广告的信息传播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载体。手机这个载体拥有广阔的开发潜力。光从手机用户上网数量看,就可以为广告提供很大的媒体平台;从成本上考虑,传播成本很低;从传播速度上看也十分迅速。手机上网是广告信息传播的切入点。随着3G时代的到来,特别是苹果iphone高端智能手机风靡全球和移动终端ipad的盛行,全球范围内,智能机  相似文献   

7.
广电传播媒体包括广播媒体和电视媒体.广播媒体是一种大众传播媒介,它通过无线电波或导线向大众传播声音信息,具有传播速度快、覆盖区域广、收听成本低、收听人数多等优点,如果恰当地运用广播媒介这些优点,能够以少量的投入获得良好的信息传播效果.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宣传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或平台,与平面媒体、广播媒体、网络媒体、手机媒体和户外媒体合称为六大媒体.  相似文献   

8.
徐玉 《传媒》2010,(12):22-25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硬件载体、以电信网络及无线通信技术为依托,整合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传媒方式与传媒资源,进行多媒体化信息传播的大众媒体.对应到当前的手机业务中,手机媒体业务可以分为两大类,一部分业务从传统媒体脱胎而来,如手机报、彩信、手机电视、手机文学等,这类业务是单向传播为主,互动性较弱.另外一部分业务从网络媒体演变而来,继承了网络媒体的高互动性,如移动博客、移动游戏等.前者具有非常典型的大众媒体的传播特征,本文主要对包括手机阅读、手机电视等大众媒体业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手机,因为比电脑更普及,比报纸更互动,比电视更便于携带,作为一种新兴媒体的前途令人憧憬。一第五媒体是以手机为试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也叫手机媒体或移动网络媒体。笔者认为,手机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模式,集多种媒体的优势于一身,从社会功能的角度讲,其便携性、互动性和即时性.以及一流的覆盖率,堪称媒体中的“第一媒体”。  相似文献   

10.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作为网络媒体的延伸,除了具有网络传播的各种优势外,手机媒体还打破了地域、时间和电脑终端设备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文字、图片、声音等各类信息,实现了用户与信息的同步.随着第三代手机技术在中国的应用和逐渐普及,手机将成为随身携带、个性化、交互式、多媒体的大众媒体.手机正在从人际传播走向大众传播,成为一种重要的新兴媒体.信息产业部统计显示,截至2006年4月底,全球移动用户已达23.47亿户,3C用户超过2.448亿户.到2007年年底,我国网民总人数达到2.1亿人,全国手机用户达到5.47亿户,手机网民数达到5040万人.可以预见,随着网络手机的应用和普及,我国将会拥有全球最大的手机消费群体.从长远来看,手机必将发展为一种新型的可随身携带的媒体中心,成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最便利终端,从而引发令人瞠目的媒体应用的革命.目前,这一端倪已初步显现.  相似文献   

11.
鲁茂亮 《视听界》2013,(5):63-65
在这个移媒体蛊行的时代,手机媒体正以日新月异的发展速度改变传媒的市场格局。本文主要探讨手机媒体触发性的物理功能改变了人们对待和处理信息的观念和方式。手机媒体“去中心化”的传播模式和内容的兼容性,使得手机更像一个“碎片化传播”的媒体,这种碎片化的局限如何弥合,是人们需要正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手机媒体是我国的新型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信息化建设的深入,多媒体技术所导致的新闻传播全球化。因此.在此分析探讨手机媒体未来发展方向及所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相似文献   

13.
如今手机已经成为大众化的传播媒体,日益冲击着传统媒体的发展.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有着不同于其他媒体传播的优势,人性化的信息服务、碎片化的信息传递、移动化的即时传播都让手机媒体成为信息时代的“宠儿”,逐渐赢得了受众的青睐. 手机媒体小众化传播的特点 小众化传播是手机媒体的一种信息传播方式,其特点主要包括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受众三个方面.无论是传播形式,还是传播内容,受众都可以自主选择,自由空间大.正是这种人性化的传播方式,使得手机媒体的小众化传播逐渐被关注,并且得到了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大众化传播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信息的需求,小众化传播恰恰是对大众化传播的一种补充与延伸,使信息的传播更加灵活、迅速、全面.  相似文献   

14.
成茹 《新闻知识》2006,(12):65-66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它是以分众为传播目标,以定向为传播效果,以互动为传播应用的大众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5.
黄强 《网络传播》2007,(8):14-16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手机功能的提升,使得手机媒体在信息传播格局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现在,包括中国移动、中国联通在内的电信运营商,包括传统媒体、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在内的各种内容提供商,纷纷将目光瞄准这一新兴传播领域,不断完善信息产品功能,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吸引庞大的用户群体使用和参与。手机媒体不仅提供了信息交流和信息服务的平台,而且具有强大的舆论影响力和社会动员力,正在对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产生深刻冲击。  相似文献   

16.
黄强 《网络传播》2006,(4):14-16
移动通信与新闻媒体的互动与融合趋势目益明显,手机作为新的信息传播终端影响力迅速上升。手机媒体强大的跨界整合功能、突出的人性化传播特点等优势,使其具有与日俱增的影响力和广阔发展前景。手机媒体给新闻宣传带来了机遇,同时也构成了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17.
第五媒体的档案信息与文化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五媒体是指以手机为代表的移动终端形成的一个新的信息传播载体,受众是全部手机或使用无线网络的移动终端用户,它是继PC互联网之后又一新媒体形式。由于其具有广泛受众基础,传播范围  相似文献   

18.
张爱虎 《新闻前哨》2014,(11):76-77
手机已成长为移动多媒体,是当代当之无愧的大众媒体.它不仅具有媒体的各种特性,是新一代媒体,而且属平台性媒体,在这个平台上集纳了多种功能与服务.这使得手机媒体具有快速、便捷、可移动、海量信息等多种优点.本文旨在分析手机媒体的各种盈利模式、模型及其利弊,坚持以用户为中心,以利益流为核心,着力构建新的手机媒体盈利模型,并结合产业发展趋势,从信息流量、广告主导、内容整合、平台整合等方面构建了模式,以探求手机新媒体高速成长的动力、效益规模化、效益可持续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对手机媒体分众化传播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机媒体,是以手机为视听终端、手机上网为平台的个性化信息传播载体。截至2007年12月,我国手机用户数达到5.47286亿,①在新媒体的作用日益凸显的今天,号称“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也正在以几何级的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20.
电子商务始终是围绕信息流、资金流、物流而展开的。因为互联网这个信息载体,使得商品信息和需求信息能够双向流动,从而实现交易。电子商务信息传播的特征具有非常明显的媒体功能,而在实践中,电子商务网站与大众传媒的融合也逐渐成为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