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媒介融合促进了不同传媒业之间的竞争与融合,以及传媒产业链之间的交叉渗透。中央提出加快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这需要通过并购重组等资本运营手段实现传媒所有权融合,加强在内容、渠道、平台、终端等方面的深度融合。媒介融合需要规制融合,改变分业监管的规制体系,构建融合规制框架,按照传媒事业与传媒产业分类规制的原则,放松经济性规制,加强社会性规制,从纵向统合型规制向横向竞争型规制转变。  相似文献   

2.
近五年,国内媒介融合研究在媒介融合的概念、媒介融合的现状和问题、媒介融合规制、媒介融合的动因、路径以及媒介融合的社会效应等多个方面展开。媒介融合的相关研究对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多于对本质的分析和探索;学界普遍对媒介融合的边界进行了大范围地扩张和延伸,媒介融合研究整体呈现"业务化、表象化和现象化"的特征。因此,对媒介融合的探索应重新回归到媒介融合本质的思索上,跳出"产业形态"或"新闻传播形态"的研究,从社会形态变革的角度重新审视媒介融合的本质内涵。  相似文献   

3.
《新闻界》2017,(8):29-37
适应数字技术推动下的媒介融合趋势,台湾参酌先进国家和地区做法,成立通讯传播融合规制机构NCC,持续推动"汇流大法"立法进程。到去年5月,包括"电子通讯传播法"等五部法律在内的"汇流五法"草案公布,建构出通讯传播融合整体规范架构,为实现传媒业、电信业、互联网业的融合规制与产业发展扫清制度障碍。本文结合海峡两岸规制融合的共性问题,梳理分析我国台湾地区传媒法律制度演变轨迹与内在逻辑,希图对同处媒介融合环境的我国大陆推进传媒业法律制度革新有所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4.
欧洲媒介融合中新媒体规制,呈现政策主导、产业规制与利益考量的特征,体现为以政策融合推动媒介技术融合、政治经济学与公共利益的双重规制模式,以及对文化、政治与信息传播安全的维护。借鉴欧洲的新媒体规制变革,我国三网融合中的视听新媒体规制,既要维护国家利益、平衡行业利益与公共利益,又要遵循道德规范与公共利益原则,在立法的基础上成立相对独立的视听新媒体监管机构。  相似文献   

5.
施勇勤 《出版科学》2012,20(2):18-21
从媒介融合视角分析数字技术推动下数字出版发展的产业扩散和产业集聚的两种趋势,分析媒介融合带来的产业转型和文化变迁;分析数字出版和新媒体环境下形成的文化逻辑,并进而分析数字出版产业带来的文化和规制的矛盾性;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分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数字出版产业发展的核心原动力,指出垄断作用力和竞争作用力达到均衡——"制衡"是数字出版产业健康发展的支点,垄断与竞争并存是数字出版产业规制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媒介融合的动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媒介融合是媒介发展的重要趋势和显著特征,它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消费者的需求是根本动力,它决定着媒介融合的现实价值;技术力量是媒介融合得以实现的决定力量,没有技术的支撑,媒介融合将只是一种假想;政策法规是媒介产业中每个主体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是驱动媒介融合的关键力量;而企业竞争的需要和市场规则的推动,则是媒介融合的内在统合动力。  相似文献   

7.
陶喜红 《新闻界》2007,(6):19-21
媒介有效的融合可以使传媒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和高级化,推动传媒产业的规制改革.同时,媒介融合有利于拓展和传媒产业的盈利模式,使传媒的服务理念得到更新.  相似文献   

8.
张珏芙蓉 《传媒》2016,(3):91-92
任何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科学完善的规制体制,传媒行业自然也不例外.我国传媒产业的发展,特别是媒介融合产业的发展,更是需要政府的正确引导,但如何寻求最佳的突破点和契合点,既可以推动传媒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又不会对其带来束缚,是目前需要深入思考的话题.对此,本文在简要概述媒体融合法律规制建设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媒体融合的法律规制难点,并重点探讨了加快媒体融合的法律规制建设路径,以期对业内同仁和学者带来一定思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9.
冉华  李杉 《当代传播》2015,(1):60-64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采用文献计量学相关方法描绘和分析传媒产业规制研究的文献增长与知识积累现状。分析显示,我国传媒规制研究已有十年的发展,与传媒产业发展现实同步,是我国新闻与传播学领域的重要热点议题之一,研究成果逐年增长,核心研究队伍日趋显现。传媒规制研究主要围绕传媒产业和政府规制两大中心展开讨论,规制手段与规制目标是研究重点,并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中提出规制改革的需求。我们认为,在现有的研究内容中,有两个核心问题还应予以更为充分的关注,一是对"中国经验"的研究与反思,另一个是对媒介融合背景下政府制度供给的关注与研究。  相似文献   

10.
媒介融合的概念界定与内涵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颖悟  汪丽 《传媒》2012,(1):73-75
媒介融合现已成为一项国际性的热点与前沿课题,但学术界对"媒介融合"这一核心概念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梳理了国内外研究者对"媒介融合"相关概念的理解、认知及其演化过程,提出了作者对"媒介融合"的理解和界定,厘清了媒介融合的内涵与外延,将其概括为媒介技术融合、媒介业务融合、媒介所有权融合及媒介政府规制融合等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信息传播领域,数字化存贮和网络化传输使不同的传播介质具有了某种可替代性,曾经互不相干、不同性质的网络,如通信网和广播电视网,几乎可以提供同样的服务,行业边界变得日趋模糊,媒介融合成为全球性趋势.1998年后,跨越不同行业的"三网融合"成为中国媒介融合本土化实践的代名词.然后,直到2010年,"三网融合"才取得实质性进展,并迈出了试点的第一步.通过回顾这一漫长历程,我们可以清晰看到阻碍这一进程的制度因素,从而思考未来中国媒介产业规制变革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许可 《传媒》2015,(12):35-37
在观念和技术层面不断更新的媒介环境下,媒介融合不仅使媒介的形态融合成为可能,更对传媒产业的发展带来了冲击和变革.媒介融合包括媒介形态的融合、媒介内容的融合以及媒介之间的融合,更包括多元化背景下的传媒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近年来中国的传媒集团都在扩展自己的经营范围和领域,使得在广告经营下滑的大环境下谋求新的经济效益点.媒介融合领域内的产业融合成为多数报业寻求发展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媒介融合程度的日益加剧,全球范围内的传媒规制体系都面临着变革;而在这一场始于技术要素的传媒规制体系变革发生的同时,我国传媒业自从1978年以来既有的存量改革依然严重滞后.本文从传媒管理体制与现有产业间的作用结构出发,尝试通过学理分析、对比中外经验,寻找到中国规制变革的参考路径,并为可能进行的存量改革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4.
在通信业与广播电视业融合过程中出现各种新型服务的今天,日本提出建立融合型媒介规制的基本构想,旨在解决新的媒介环境下从整体上把握媒介规制的基本理念、原则和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媒介融合是大势所趋。本文将媒介融合作为当下中国传媒产业发展的创新因素:一方面,从微观角度,探讨媒介融合对传媒业态的重塑,将融合媒体产业作为一个共时性的系统,对于生产者的竞争与替代、用户使用行为的变迁、以及盈利方式的可能性转变进行重新思考;另一方面,从宏观角度,探讨政策规制的变革可能对于媒介融合进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区域性广电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化"过程,即广电传媒的现代化、数字化过程,同时也是区域性广电传媒跨区域发展的过程.媒介融合时代区域性广电传媒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跨区域现代传媒,仍然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区域性广电传媒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区域发展. 三个问题 关于政府管理规制统一问题.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大的传媒产业,这为广电传媒联合外界力量走跨区域发展壮大之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7.
媒介融合时代我国传媒行业政府规制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媒介融合与传媒行业的政府规制1.媒介融合"媒介融合"思想萌芽的始点一般认为是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斯·尼葛洛庞帝(Nicolas Negroponte)提出的观点:"广播电视业"、"电脑业"和"印刷出版业"将在数字化浪潮下呈现交叠重合的发展趋势,并用三个重叠的圆圈来描述计算机、印刷和广播三者的技术边界,认为三个圆圈的交叉处将  相似文献   

18.
进程与变迁:基于媒介融合政策视角下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对各国媒介融合的政策进行了比较分析,并提出在媒介融合语境中开展政策规制变革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媒介融合是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放松规制的语境下,不同传媒产业通过并购、重组和整合,达到内容、渠道、组织和终端融合,实现数字化、互动化、集约化的融合新闻生产的过程。在不同的语境中,媒介融合具有多维内涵。媒介融合需要再造编辑流程和组织架构,创新新闻生产的流程,建构融合新闻生产模式。  相似文献   

20.
"媒介融合"是技术理性时代传统传媒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生态环境.在当前语境下,强调"媒介融合"就是强调互联网、新媒体对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市场化的同时坚持传统传媒产业的责任担当,是传媒产业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