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乐歌中,研究仪式乐歌从娱神向娱人的蜕变,并以《诗》《书》去考论仪式乐歌在社会进步中的转变。  相似文献   

2.
孙艺祯 《兰台世界》2014,(12):140-141
为了更好地研究宋代雅乐,本文主要从宋代雅乐乐歌入手,研究分析它的创作主体、文本特征以及不同仪式场景中所出现的乐歌意象,期望能够翔实而客观地对宋代雅乐的研究提供很好的研究素材和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学堂乐歌的开创者沈心工,并非生于音乐世家,但他凭借对音乐的观察、爱好和对音乐教育的独到理解,开创了近代中国学堂乐歌时代,并创作出了近二百首音乐作品。他的代表作《黄河》充分展现了他的音乐创作才华。  相似文献   

4.
沈心工是我国近代著名的音乐家,他在中国教育界发起的"学堂乐歌运动"让学堂乐歌广为流传。本文主要介绍了沈心工的生平,及其领导的学堂乐歌运动的背景、内容、影响等,并具体分析了沈心工乐歌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6.
新式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自1904年颁布的《癸卯学制》中加以体现,并在民办学堂中悄然兴起"学堂乐歌"为主要形式的音乐课教学。本文就晚清民办学堂中的音乐教育进行了深入分析,以期为探究我国近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7.
宁登一 《大观周刊》2012,(33):30-30
学堂乐歌是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当时称唱歌或乐歌)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倡导、推广者以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惠等启蒙音乐教育家为代表。学堂乐歌也标志着中国近代音乐的开端,为中国近现代音乐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8.
周代的礼乐制度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代才逐渐完备成熟起来。本文重点探讨《诗经》保存西周时期的颂公之歌,以期为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之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叔同早年执教于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从事音乐教育活动,并创作了大量学堂乐歌。在创作过程中,李叔同坚持民族化创作原则,从而将学堂乐歌的艺术性和思想性推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对于近代音乐的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张明水 《大观周刊》2011,(41):38-38
清末民初时期,许多学堂出现了具有启蒙性质的学堂乐歌,大部分反映了近代女权运动或妇女解放的思想。这些学堂歌曲集中反映了清末民初以来,我国的女权运动,如批判封建礼教、提倡婚姻自由、改变生活习俗、参加社会政治活动和要求解放独立等。  相似文献   

11.
肖明 《新闻前哨》2012,(3):103-104
学堂乐歌的诞生及发展,标志着中国新音乐文化的开始,从此,中国音乐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里程。然而这个"崭新的里程"却没有那么令人欢欣鼓舞,它是在中国处于内忧外患时"以西为师"求来的,因而学堂乐歌的兴起令人思索。西方音乐传人中国历史相当久远,从唐代"景教"的圣咏诵唱到明代钢琴出现宫廷,多年来中国对待西来音乐都是高高在上的姿态,历史上的中国大多以不卑不亢的态度接受异族的,纳为己用。然而到了清末,中国知识分子却积极主动地东渡日本,学习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爱心娱记     
前日重温83版《射雕英雄传》时,特地从网上找来“超级龙套完全手册”,包括至少演过四个兵哥哥的星爷,千娇百媚却只有一句台词的刘嘉玲,淹没在众人中的成吉思汗侍卫刘德华,年轻道士黄秋生以及郑少秋梁家辉欧阳震华吴镇宇等等。  相似文献   

13.
清华简《耆夜》记载了饮至典礼上武王、周公举爵行酬时所歌五首乐歌,其中《蟋蟀》本是周公即兴创作的一首诗,后来成为王朝的乐歌,有专门的乐师演唱、传习。周公封叔虞于唐,或周天子命晋文侯、晋文公为方伯时,以《蟋蟀》作为乐则赐予了晋国,专习《蟋蟀》的乐师同时也被赐予了晋国。《蟋蟀》一诗随乐师进入晋国后而得以在晋国流传,随着时间的流逝,其作者、来源竟被忘却,在不断演唱的过程中又屡被改编,最后又幸运地被编入了《诗经·唐风》之中。  相似文献   

14.
谢霜 《兰台世界》2015,(1):156-157
李叔同的《送别》是民国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学堂合唱乐歌,其简洁流畅的审美风格,深邃淡雅的审美意境,字里行间彰显着浓郁的民族特色。《送别》开创了中国合唱音乐史上的先河。  相似文献   

15.
刘玮  曹云 《兰台世界》2012,(22):65-66
20世纪初叶,由于清政府的软弱无能,我国的封建社会也积重难返,在国内外的双重交困中,慢慢走向末路,1911年10月10日以武昌起义为代表的辛亥革命的爆发,到中华民国的建立,实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第一个高峰。然而,在这个高峰到来之前,一直有一个隐形的宣传方式在实现,这就是"学堂乐歌"。为了表达这个对于中华民族而言有着积极重要意义的历史进程,笔者从自身的学科专业角度出发,梳理"学堂  相似文献   

16.
《楚辞·九歌》是一组浪漫主义祭祀乐歌,语言清新而优美,深受历代文人的喜爱。后世研究者对其进行了多方位的论述,但由于年代远久,研究者又不同时代,很多观点与看法难能统一与一致。本文拟从《九歌》源流作系统论述与分析,以期揭示《九歌》来龙去脉与历史演变,让我们更清楚地了解它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7.
古代音乐文献目录源流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我国古代音乐书目,需要首先了解目录学发展的大致面貌,以便掌握音乐文献在古代整体文献长河中的位置,使其有所依傍。音乐文献目录的雏型,可从儒家经典中管窥。先秦乐官汇集乐歌,成《诗》三百,皆有篇名和  相似文献   

18.
追溯过往的20多年,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以下简称"娱乐节目")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最初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表演阶段,到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参与、娱乐  相似文献   

19.
王静敏 《新闻窗》2006,(5):66-66
如今媒体大有向娱乐业转型的态势,用“娱乐天下”来概括当今的电视媒体,大概不算为过,打开电视就可以信手拈来一堆的娱乐节目。国内头号媒体中央电视台有《梦想中国》、《星光大道》、《非常6+1》等等;以娱乐中国为定位的湖南台一直在打娱乐牌,《超级女声》红遍全国,其她的节目如《越策越开心》、《我们结婚吧》等也成梯队的在卫星频道上登场;  相似文献   

20.
张石玲 《视听界》2007,(5):24-26
追溯过往的20多年,中国电视综艺娱乐节目(以下简称“娱乐节目”)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见。从最初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综艺表演阶段,到以,《快乐大本营》、《欢乐总动员》为代表的参与、娱乐阶段,演变到以《开心辞典》、《幸运52》等为代表的益智博彩阶段,再到近两年以《超级女声》、《我型我秀》为代表的电视选秀和大众狂欢风潮,这一次次向娱乐化的转向使中国电视逐渐释放出了娱乐的能量,电视受众的心理也经历了一次次前所未有的“洗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