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活一世,有的活成了‘面子’,有的活成了‘里子’,能耐是其次的,都是时势使然。"这是电影《一代宗师》里经典的一句台词。如果把这句话用于回溯2002至今这十几年里的国产大片,那么就是有的大片成为了"面子",有的大片成为了"里子"。  相似文献   

2.
尤立宪 《新闻窗》2010,(3):50-51
目前,在各大新闻媒体中对"民生"一词的使用频率相当之高。民生一时成了新闻媒体的时髦用语。这一方面看出老百姓在经济生活领域里的地位在逐渐提升,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黄丹斌 《视听纵横》2010,(5):119-120
自2008年至今,每年的农历阳春三月,玉环电视观众服务月就会缤纷上演。这几乎成了玉环电视与观众在春天里的一个激情"约会"。  相似文献   

4.
党督 《湖北档案》2012,(2):38-41
电影《白毛女》拍摄完成于1950年,是根据同名歌剧改编而成的。它的故事最原始的由来,是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阜平一带不胫而走的"白毛仙姑"传说:在一个山洞里,住着一个浑身长满白毛的"仙姑",  相似文献   

5.
女性并不是天生就是现在人们意念中的那种形象,而是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社会文化环境把她们构建成如今这个样子的。正如西蒙那.德.波伏娃在《第二性》里所说:"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变成的。"  相似文献   

6.
"二次传播"在新闻传播学里并不是一个新名词,只是在报网融合的今天才成了一个急迫而又绕不开的话题。特别是对有着悠久历史的纸质媒体来说,是一个新挑战,当然也是一个历史的机遇。  相似文献   

7.
2010年之于媒介发展而言,微博是一个核心词汇,它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聚集了7500万用户,使一系列基于"微"的应运在全民范围展开,"微动力、微聚、微评、微讲堂"等等,汇聚成2010年公民参与历史写作的样本,而这一样本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领域"的意味。微博,使更多的人贡献更多的内容,UGC(用户生成内容)已渐成主流模式;  相似文献   

8.
乡村味道     
韩旭 《湖北档案》2013,(11):27-27
最喜欢乡村的味道。在乡村里,一株大树,一棵庄稼,一碗米饭,一碟酸菜,一坛老酒,一坝稻田、一条溪水,一道山坡,一个池塘,一杯清茶,一缕炊烟,一个眼神,——只要你仔细闻闻,这些都是有味道的,或香,或酸,或辣,或苦,或甜,它们组合在一起就成了乡村的味道。"味道"一词,就和那"吃了吗"一样,在乡下人的嘴里使用频率最高。乡下人一见面,嘴巴还没有完全张开,"味道"一词就从嘴巴里蹦了出来。  相似文献   

9.
随着麦克卢汉"地球村"预言的实现,电视、网络等大众媒体成了人们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的渠道,而随着媒介的变迁发展,其新的表现形式与内容——"媒介事件"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软力量为主导的信息时代里,媒介事件已然成为一个国家展示自身形象、传递意识形态、扩大自身影响力以及增强国家实力的利器。  相似文献   

10.
荒唐的艳照门不仅拷问官员的私德底线,也对系统内的监督提出了挑战多名男女赤身裸体的不雅照,挂在网上已经8天了。作为昆明市发改委一把手,胡炜彤还是"弄不清"照片里的"男1号"到底是不是他的部下——成建军。7月31日,一条题为"捡到U盘,疑似昆明发改委官员艳照视频,请纪委收货"的帖子在百度贴吧、天涯论坛和昆明信息港彩龙论坛等网站上疯传。发帖者称,  相似文献   

11.
孙磊 《新闻实践》2014,(6):62-63
在社会民生新闻的报道领域里,警界新闻一直拥有极高的热度。纵观20年来杭州的警界新闻史,没有任何一个年份比当下拥有如此"透明"的报道环境:新媒体的强势崛起,微博、微信的广泛使用,使各个街道派出所、城区出入境窗口和相当一部分"明星"警察都开通了实名认证的微博、微信,公安机关的各个基层单位纷纷玩转新媒体,通过新的渠道发声。"读者"成"用户",纸媒记者还能做什么?首先来回顾一个"警察玩转新媒体"的经典案例2013年余杭公安利用微博侦破"三张扑克牌案"。  相似文献   

12.
"客里空"是前苏联文学剧本《前线》中的一个角色——前线特派记者。"客里空"原文意为"好吹嘘的人"。在剧本里,作者用讽刺的笔法,刻画了客里空不上前线,不深入部队,不亲临现场,每天呆在前线总指挥部里,信口开河、弄虚作假,"创造"新闻。一九四四年,《前线》先后在解放区演出,延安《解放日报》在一篇评《前线》的社论中,批判了客里...  相似文献   

13.
马年伊始,一则来自复旦大学网站的校园新闻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继2009年被复旦大学和上海市教委评上‘精品课程’之后,由童兵教授领衔的《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课程又一次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在全国600多所大学的新闻院系中,开设这门课程的院校并不多,然而在复旦校园里,这门貌似"枯燥"和"艰涩"的理论课,居然被评上了"国家级精品课程",成为复旦学子最爱蹭的课程之一.菁菁校园,这样一门广受青年学子欢迎的专业课,究竟是怎样"炼"成的,其幕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和来历?  相似文献   

14.
客里空(Крикун)是苏联剧作家科尔内楚克(Корнейчу?к)的话剧《前线》(Фронт)中的一个战地特派记者的名字,中文音译为"客里空",俄文意为"乱嚷的人"、"好吹嘘的人"或"绕舌者"。在剧中,客里空被塑造成一个阿谀奉承、不到实地采访、编造新闻的记者形象。  相似文献   

15.
崔振峰 《新闻窗》2011,(5):53-53
作为一条新闻,必须要快,否则,就失去了新闻价值。但光具备了"快"字,而不注意在"精"字上下工夫,也不会收到好的宣传效果。俗话说,"剜到筐里的不全是菜。"然而,不少记者却常把剜到筐里的"菜",全部塞进文章里,原本新闻价值较高的新闻,就被拖泥带水的空话、套话淹没了。  相似文献   

16.
潘源 《新闻窗》2010,(3):15-16
"西行万里,穿越十年,我们用镜头为十年的西部大开发留下了一段令人欣喜和振奋、值得感念和铭记的影像记忆。"5月29日,当"西部行"的最后一条报道在贵州卫视《贵州新闻联播》播出结束后,我们在"编后话"里写下了这样一段话。  相似文献   

17.
一位大学生村官在他的博客里说:这段时间里,不断有媒体来身边"走基层",有报社记者来"蹲点"体验,"聚光灯"下的劳动人民倍有面子、备感光荣。确实,声势浩大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吹遍中华大地,给奔走在生产生活一线的人民群众平添了几分受瞩目的感觉。  相似文献   

18.
朋友从国外打电话来,以发现新大陆般的口吻告诉我:"罗纳尔多退役了,你知道吗?"我怔住了,没想到他竟然在国际长途里跟我说这个,隔了一会儿才悻悻答道:"他退不退役与我何干?"朋友在电话里责怪我对世事冷漠,  相似文献   

19.
七月,骄阳似火,夏花绚烂,正是青春洋溢的莘莘学子们苦读数年后翘首企盼的毕业时节。青葱校同充满了离情依依的难舍情怀。近日,一个由东华大学档案馆主办的名为"邂逅·档案里的毕业季"的档案展正在松江校区图书馆二楼展厅展出。展品中,既有承载着浓浓母校情缘的毕业证书和入学通知书,也有汇聚了点滴学业收获的学位论文,还有见证了沧桑时代变迁的各时期学校徽章。一个个记忆片段由此连缀成篇,凝结成刻骨铭心的东华记忆。  相似文献   

20.
复合图书馆时期,馆藏计量和评价的需要催生出数字馆藏如何折算成相应印刷馆藏的课题。文章分析了数字馆藏折算成印刷馆藏的前提条件,并对国内已有的折算方式进行了评述,指出复本存在形式的特殊性是数字馆藏难以按"册"折算成相应印刷馆藏的根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增加以"种"为标准进行折算计量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