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明末清初著名思想家黄宗羲一生命运坎坷,但也造就了他敢于求真知、求真理的性格。在法律方面,他是封建历史上第一个敢于提出"君权民授"和"争利"、"祸害"君权主张的人,更是主张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的法律思想启蒙者。  相似文献   

2.
顾炎武作为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他的史学思想包含了倡导"经世致用"的经世史观、主张历史进化论的进化史观、重视物质生产的巨大作用、反对空谈天道性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限制君权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宋代的统治者是相当重视法律教育和法律考试的。其中宋代的试刑法就是从任官员中选拔法官的考试制度。这种考试制度虽然在统治者的大力支持下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但是在法律考试改革中由于受到宋代"祖宗之法"的限制以及对试刑法的考试内容的改变,使试刑法这一考试制度没有能够被继承下去。所以本文的写作目的就是探讨其存在、发展及其消亡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卓玥 《出版史料》2011,(4):100-103
罗竹风(1911~1996)先生倡导编辑应是"杂家",并要"杂中求专"。此外,他还指出:"作为编辑,应当具备四个条件:第一是专业知识。第二是业务能力。第三是文字素养。第四是组织活动。四者搭配,才能成为力能胜任、名副其实的编辑人才。"①罗竹风先生提出编辑应是"杂家"是编辑工作的性质决定的。因为,编辑面对的稿件包罗万象,涉及到的学科有文、史、哲,甚至还包含法律、宗教、科技知识。知识面窄,  相似文献   

5.
戴娜娜 《兰台世界》2014,(12):31-32
汲黯是一位西汉名臣,生活在汉武帝时代,他不仅以敢于向君王直言忠谏而闻名于世,同时还是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忠实实践者。"无为而治"思想对西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6.
孙利 《中国图书评论》2010,(10):100-103
哈特强调指出:道德规范的法律强制是一种蓄意强制,道德冷漠是一种道德保守主义。在道德的法律强制与道德冷漠之外,还有第三种选择,即通过讨论、建议、主张,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甚至通过"告诫"同样可以维持社会的道德。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是我们党首次把"四个监督"作为一套完整的监督体系明确提了出来。其中舆论监督作为"四个监督"之一,是党和政府对新闻媒体提出的更高的求,这就需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8.
陈虬(1851-1904),原名国珍,字志三,号蛰庐,自称皋牢子。浙江省瑞安人,祖籍乐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他出身军功之家,从小对军事比较爱好。在求强求富的爱国思想和主张中,他提出了用军事改革来求强。面对中华边疆危机的艰难处境,他在1892年著的《经世博议》中提出了筹海筹边的军事防御主张。而到目前为止,对陈虬筹边的军事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还没有,本文拟就陈虬筹边的边防军事主张作一剖析,展现他丰富的陆地边防军事思想。  相似文献   

9.
左亚娟  刘璐 《报刊之友》2010,(12):161-162
新华社记者戴煌以敢于讲真话著称于世,"置个人荣辱于度外,直面人生讲真话"是他记者生涯的座右铭。他的人生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做战地记者阶段戴煌所具有的优秀的人文素养和舍生取义的大无畏精神与在"平反"后所体现出来的高度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的胸襟和"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勇士精神,构成了他优秀的新闻品质。在新媒介环境下,这些品质对当今的媒介从业人员来说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0.
法家的"以法治国",前面省略了一个主语,即君权。一则"以"字,已然表明君权凌于法权之上前些时"百家讲坛"开讲诸子百家,一次聊天中,朋友说主讲人好像把法家的"法"和今天的"法治"有所连接。朋友语焉不详,我回来后便上网查询。在"儒法之争"的开头,有这样介绍法家的文字:如果孔墨的主张是"治病的药",那么,"法家的主张,却是‘杀人的刀'……那么法家的‘刀'是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以法治国'呢?"  相似文献   

11.
钱静 《新闻世界》2016,(1):16-18
在参与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同志典型事迹的宣传中,成功的经验是四个字:"快"、"准"、"深"、"活",值得借鉴的做法有四个方面:"求典型性"、"求报道高度"、"求影响力"、"求感染力"。  相似文献   

12.
总之,在犯罪论体系之争的问题上,"陈瑞华教授主张本土主义、反对移植主义"之观点,这要么是对引文的误读,要么是陈瑞华本人不小心犯的一个错误。这种"事前判断的价值立场",违反了他坚决反对的"泛道德主义"、"泛政治主义"。  相似文献   

13.
刘艳霞 《兰台世界》2014,(12):40-41
孙嘉淦历仕政治高度统一的康乾三朝,是一个敢于直谏名臣。他在《三习一弊疏》中全面客观地概括出康乾时期政治的典型特征,并在"三习一弊"中列举出清代封建专制主义政治的典型化弊病。  相似文献   

14.
陈虬(1851-1904),原名国珍,字志三,号蛰庐,自称皋牢子.浙江省瑞安人,祖籍乐清,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早期维新思想家.他出身军功之家,从小对军事比较爱好.在求强求富的爱国思想和主张中,他提出了用军事改革来求强.面对中华边疆危机的艰难处境,他在1892年著的<经世博议>中提出了筹海筹边的军事防御主张.而到目前为止,对陈虬筹边的军事思想进行专门研究的还没有,本文拟就陈虬筹边的边防军事主张作一剖析,展现他丰富的陆地边防军事思想思想.  相似文献   

15.
陈力丹 《东南传播》2014,(12):35-38
刘少奇在社会主义条件下论述新闻工作,重点在于两个方面,一个是媒体如何把握党的政策,另一个是媒体制度的与时俱进问题。关于前者,他反对媒体一哄而起的集中宣传,主张政策宣传要和实际保持一定距离,反对表面化采访,带着框子找例子,他要求记者必须具有独立工作的能力。一方面坚持纪律性,一方面也要敢于向党委反映问题。关于后者,他不赞成媒体工作人员套用行政级别;主张新华社非国家通讯社的身份,这样新闻和评论就可以相对灵活,群众喜欢,也方便党和政府的工作;他在党内最早提出进行读者调查,主张党领导的报纸间展开竞争,要求媒体刊登广告。  相似文献   

16.
温锡明 《军事记者》2014,(12):42-43
"当草根记者,带着思考拍照,追求新闻摄影‘紧跟时代潮流、关注公平正义、敢于责任担当,不给历史留下空白’的职业理想。"这是于文国摄影记者职业生涯的最高追求。从事摄影36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各个省市自治区。在新闻摄影采访中,坚持对劳动群众和弱势群体的持续关注,无论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抗洪抗震前线还是在重大新闻现场,哪里有新闻,哪里就有他的身影。  相似文献   

17.
熊希龄主持创办的《湘报》,是湖南最早的近代报纸。他创办报刊的主要目的是"开风气"、"拓见闻",无论贵贱贫富、士农工商皆可阅读,这对于当时与世隔绝的湖南来说,是具有先进的意义的。另外,熊希龄还主张在国外设立报馆和洋文杂志,并在上海设立通讯社,作为与国外通信联络的总机关,并拟订了"疏通隔阂、使国内外情谊交孚为宗旨"的章程。熊希龄的报刊活动开创了湖南近代的新闻、出版、印刷事业。其主张设立通讯社在中国历史上也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针对当前高校图书馆建设"求大"、"求壮观"、"求标志"的倾向,结合高校普遍"差钱"的现状,本着经济适用的原则,对其馆舍建筑提出了六条"平民化"建设的新主张,即:(1)选址便民化;(2)功能实用化;(3)规模适宜化;(4)装修生活化;(5)形象亲近化;(6)环境生态化。  相似文献   

19.
在清季的"民主革命"("宪政革命")中,被革命的,是专制制度,而革命的,则既包括以孙中山为首的主张民主共和的革命派,也包括主张英式君主立宪的立宪派,还包括主张日式君主立宪的清政府。也就是说,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不是当时中国"民主革命"(或曰"宪政革命")的唯一推进力量。  相似文献   

20.
隋文帝杨坚开国之后,便编制了《开皇律》以树立自己统治的正统地位,在法律中他贯彻了儒法佛道等思想,并贯彻"德刑兼备"的法律思想,倡导"轻罚"主张。不过随着时间的推移,他对仁治也慢慢失去了兴趣,开始露出他法家的真面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