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2020年是熊佛西先生诞生120周年.熊佛西担任上海戏剧学院院长达19年,是上戏担任院长时间最长的一位.他离世虽已有半个多世纪,但是,上戏的师生对这位我国现代戏剧的开拓者,一直怀有深深的敬爱.熊佛西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戏剧活动家、剧作家、导演和戏剧教育家,同时也是颇有建树的戏剧理论家.广大师生都尊称他为"上戏之父".在上戏校园里,矗立着他的一尊铜像,铜像的对面,还有一座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历史建筑——"熊佛西楼",它不仅代表了对这位著名戏剧家的怀念,也是上戏历史的见证.  相似文献   

2.
一、何谓角抵戏 中国汉代(前206-220)出现了"百戏",它实际上是汉代民间歌舞、杂技、武术、魔术的总称.在百戏集演之中,有一种运用技艺的戏剧化的表演,这就是角抵戏.颜师古注:"应劭日:'角者,角技也.抵者,相抵触也.'文颖日:'名此乐为角抵者,两两相当角力,角技艺射御,故名角抵,盖杂技乐也.巴俞戏、鱼龙蔓延之属也.'……抵者,当也.非谓抵触.  相似文献   

3.
锣戏,被誉为中国戏曲的"活化石"、"戏曲鼻祖",在历史文献中也称"罗戏"、"猡戏"、"逻逻"等,在民间也有"大笛子戏"、"大笛子罗罗"等称谓.它源于唐代宫廷音乐,成于宋朝,盛于元朝,至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比昆曲还早.  相似文献   

4.
王剑  吴娟 《文化遗产》2023,(4):95-101
“侗戏”与“珠郎娘美”故事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侗戏《珠郎娘美》剧本具有传承性与流变性特征,存在大量异文,其变异性体现在戏本的体形、语言与修辞等方面。其中媒体、记录的变异性主要由时代经济、技术进步决定,而文字上的变异主要是受戏师个人汉语水平与记录习惯差异影响。戏本在语言上的变异性,体现在各种词汇的选择、古侗语的逐渐消失与汉语的直接替代等方面,其变异根源一是戏师个人才学与习惯不同,二是文化语境不同。戏本在修辞与歌词上的变异性,主要是由戏师个人文学才华与审美风格决定的,此外也与戏师如何运用当地的文学与历史资源乃至汉族典故有关。  相似文献   

5.
在剧场和去戏楼看戏有什么区别?在剧场里,一道门把你与日常生活隔开了,人们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戏上;但在戏楼,戏在进行,台下的“戏”也在进行。你可以交际,喝茶,吃东西,发呆。环境变得更轻松,在这里生活依然在继续。到戏楼看戏更多是一种对于戏的玩味和生活的消闲。  相似文献   

6.
柳邦坤  朱彦 《今传媒》2016,(5):12-13
淮海戏是扎根于淮海地区的地方剧种,作为江苏省主要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在过去的200多年里深受淮海地区人民喜爱,有着独特的历史文化和地域文化的认知价值.但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也频临衰落甚至消亡的危险,因此进行保护与传承发展尤为迫切和重要.淮海戏要实现传承发展,罴要探讨淮海戏的传播规律与路径,进行有效传播,这样才能使淮海戏永葆青春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对连水来说,他是一个黄梅戏学徒,他将永远是一个学徒,因为广阔的人生还在等着他.对创作者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因为艺术追求是永无止境的.我们都走在儿童文学这条“光荣的荆棘路”上,我们也是“永远的学徒”.  相似文献   

8.
在古代,以儿童为题材的绘画通常在画史中被称为"婴戏"、"婴儿"或"孩儿"等,也有称"婴戏图"、"戏婴图"、"货郎图"者.婴原指初生的女孩,后泛指初生儿勘儿.因此,婴戏图就是描绘儿童嬉戏玩耍的一种人物画.以儿童为题材的美术创作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发展历史,它萌芽于战国、汉代,成熟于唐,盛行于宋,明清时期达到顶峰,直到今天仍是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  相似文献   

9.
李娟 《青年记者》2017,(17):61-62
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 1.男性时尚杂志的发展现状 男性时尚杂志于20世纪90年代末兴起,2004年前后发展迅速,2010年前后陷于沉寂,如今回归热卖.但是,目前,男性时尚杂志在种类和数量方面都是比较少的,盈利也相对较少.据调查,截至2016年中旬,男性时尚杂志的市场份额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男人装》(21%)、《时尚先生》(14%)、《智足GQ》(12%).但从市场上男性时尚杂志的销售量和网络销售量来看,男性时尚杂志所受欢迎的程度远远低于女性时尚杂志,男性时尚杂志的购买者大部分是关注时尚的男性,其所受的关注度在一定程度上大大低于女性时尚杂志.  相似文献   

10.
禹银花 《今传媒》2016,(7):108-109
传统戏的推陈出新并不少见,一出好戏能不能为历代人反复传唱,一方面是该戏本身的价值所在,另一方面也是它的主题可以不断与时俱进.本文主要从新编川剧《马前泼水》来分析它的文本流变、产生背景、社会影响及该剧的艺术价值,通过该戏的解读,来探讨新编戏的价值所在.  相似文献   

11.
清朝建立后,具有满族特点的体育项目被带到了中原,冰戏即是其中的一项.冰戏运动在皇宫贵族的推动下得以兴盛,同时也流传到了民间,并得到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是中国话剧诞生110周年,恰好也是上海戏剧学院朱端钧副院长的110年诞辰。朱端钧是中国话剧的先驱者,也是上海戏剧学院表导演教育体系的奠基者,被誉为"上戏之魂"。他虽然离开我们近40年了,但其精神风范一直成为一代代上戏师生一脉相传、永不泯灭的戏剧理想和灵魂。我在上海戏剧学院工作57年,最敬重的师长有两位:一位是老院  相似文献   

13.
在我不算短的演员生涯中,接拍不同的戏给了我不同的感受.这些戏的思想、角色的性格都在丰满我的人格.但是这些感受在<越王勾践>之前还是停留在感性上的,这个过程就好象是被什么所感动,抱着某种情怀去表演、去生活,这个感受是未经归纳的.  相似文献   

14.
红艳 《兰台世界》1998,(1):38-39
朝鲜族 除夕全家团聚,彻夜不眠,辞旧迎新.春节期间,男女老少在一起唱歌跳舞并在房间里张贴物画,玩纸牌.姑娘们则玩跳板,打秋千.有的还到田间烧火堆,叫"野火戏",也叫"鼠火戏",以此消灭田鼠,害虫.  相似文献   

15.
“改变传统观念,参与体育比赛,不仅能够充分利用体育这个大舞台唱好经济戏,而且也能发挥报纸的优势,唱好新闻戏.”这是我们《洛阳晚报》从今年5月至6月成功地举办全国拳击锦标赛中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世界上本来有真相,“戏精”多了,就没有真相了——这是后真相时代人们对嘈杂舆论场的无奈感慨.“戏精”是自媒体时代公共事件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他们把舆论场当成了自我表演操纵大众情绪的剧场,深谙吃瓜群众的弱点和劣根性,知道“看热闹不嫌事大”是媒体天性,无视事实和真相,站在自己的立场在事实之外编戏、演戏、加戏,控制和带动舆论的节奏.他们知道,通过自媒体获得话语权的草根大众对于昔日掌握话语权的传统精英有一种强烈的逆反情绪,反抗自己被代表、被表达、被形塑.“戏精”们便利用这种心理,把自己塑造成新的舆论主角.  相似文献   

17.
郭海英 《出版广角》2016,(23):86-88
在后工业时代,随着社会和文化的发展和转型,男性与女性的境遇和生存状态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其中,大众传媒对男性形象的构建发挥了重要作用.《媒体与男性认同:男性特质的营造和重构》一书深度剖析了西方媒介传播下的男性特质,探析了媒介对男性性别角色的营造与重构,尤其是在研究方法和内容上,该书对中国男性媒介形象的探讨和研究颇具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戏妖魏明伦     
陈祖芬 《出版参考》2005,(29):44-45
魏明伦1993年底访问泰国时,友人对泰国人妖说:中国的戏妖来了. 所谓戏妖,无非是指魏明伦多写妖戏,或者说不知他有什么妖术写出那些叫人意想不到的戏.其实关于魏明伦是戏剧第一,还是杂文第一,众说不一.于是就叫他鬼才.  相似文献   

19.
陈雪 《大观周刊》2011,(51):31-31
1805年英商在我国广州开设了第一家保险公司,经过二百余年的发展,民族保险业也已经深深扎根在中华大地上。”保险”成为男女老少耳熟能详的术语。然而,伴随着保险业在国内如火如荼的发展,“理赔难”也遭到保户与保险公司双方律师的唇枪舌剑、各大报刊媒体的口诛笔伐。“投保容易理赔难”大大削减了广大人民对保险的信任,这一印象若不能及时得到改变。我国保险业的发展势必更变得举步维艰!  相似文献   

20.
我国有许多不同的戏曲剧种由于以弦乐器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在目前或历史上采用了"丝弦戏"这一形象的称谓作为剧种名称.本文所探讨的丝弦戏特指产生于河北正定、石家庄一带,流行于河北大部分地区和山西省中东部以及雁北广大地区的一个戏曲剧种.丝弦戏曾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采用"弦索"为主要伴奏乐器,因此还得名"弦索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