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异化劳动理论内容的解读,详细阐述了马克思异化劳动思想的理论内核,指出异化劳动的扬弃及其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作用和地位。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在前人异化研究的基础上,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内在逻辑出发,第一次科学地提出了异化劳动的概念,分析了异化劳动理论的主要内容,深刻地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的发端、根源以及原始推动力.同时,也为马克思的经济学说提供了理论上的依据,成为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异化这个概念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争议很大,本文不是为异化做什么争议的厘定,只是希望对异化的概念及其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做一个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异化理论并不是抽象的人性论.马克思所说的人的类本质的异化的典型表现形式是资产阶级社会,在自然经济社会中,异化只能是以一种潜在的方式存在.在各种异化现象中,最为根本的是劳动异化,异化劳动是私有财产的根源.只有到共产主义社会,异化才可以得到扬弃.异化的扬弃就是在实践中使得主体与客体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5.
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因果关系历来为人们所关注、争论,不同时期、不同文本中两者的关系似乎矛盾,甚至完全对立,这在思想史中是很常见的事情。本文主要依托《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对马克思在这一时期的思想脉络进行分析、梳理,得出他在《手稿》中认定的异化劳动决定私有财产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青年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提出了一些核心观点,如异化劳动问题。异化劳动理论是马克思在批判地吸收前人及同时期的左派理论家们研究的基础上而得出的。马克思通过对异化劳动理论的分析,得出只有消灭私有财产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阐述了共产主义的初步设想。青年马克思在这一时期对经济学潜心研究,并将所得与哲学结合,形成了其思想理论的第一个高峰。但这仍然是一部将思想逻辑建立在人本主义框架下的不太成熟的著作。  相似文献   

7.
对于"异化"的使用自古已有,但是直到黑格尔时期,异化思想才具有了哲学含义。而后马克思经过费尔巴哈,在他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详细地阐述了"异化劳动"的思想。列斐伏尔认为,随着社会的发展,"异化"并没有消失,而是被深深地隐藏在日常琐碎的生活中,并且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8.
第一次把"异化"概念紧密地与现实社会问题有机结合最早出现于马克思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并用劳动异化理论揭示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根本矛盾所在。并在此基础上在《穆勒评注》《巴黎手稿》等文本中对异化理论实现深化和根本性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要观点之一,它的确立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诞生的前提和基础。《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的内容看起来有些混乱、缺乏条理性,但却有一个相对合理的内在逻辑结构。马克思对实践的概念、特征、本质、内容以及异化劳动、人化自然等思想作了全面而又深刻的阐述,从实践的维度把人类哲学的发展推向到一个全新的高度,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对施密特视域下自然概念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之间关系加以阐述.指出《手稿》自然概念在整个马克思著作中的地位以及研究《手稿》自然概念的重要性.把马克思与施密特自然观作比较,指出马克思是从反本体论视角提出自然概念的,分别阐释马克思与施密特自然观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批判体系:以博士论文为代表的宗教批判、以《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为代表的政治批判以及以《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为标志的经济批判。马克思早期批判思想的批判目的是通过批判资本主义旧制度,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相似文献   

12.
18 4 4年前后 ,是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处于“内悖”的时期 ,即能够运用的哲学武器与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之间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种“内悖”突出地体现在《184 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 ,缘此导致了后来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们对此著作的认识丛生歧见。  相似文献   

13.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最重要的文献之一。它既保留着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印痕,又清晰显现着马克思对国民经济学最初的理解与批判。其中,马克思在复述国民经济学的现象性理论的同时,利用国民经济学的概念抓住了国民经济学逻辑矛盾,对异化劳动、私有财产、资本等关键概念的深刻内涵及其内在关系进行了初步的解读,确证了现实经济关系不平等与资本主义制度表面规律的分歧,从而为历史唯物主义的诞生奠定了经济学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虽然没有明确使用"文化哲学"一词,但是我们却能从他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德意志意识形态》和《共产党宣言》中找到深刻的文化哲学思想,本文试图对这三本经典文本逐一进行解读。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从不同视角来考察人在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本质,但是从人际视角的考察并没有否认种间视角的研究意义,对此,我们需要从<资本论>到<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倒着考察马克思的异化劳动论.  相似文献   

16.
对人之本质的研究贯穿于马克思学术生涯始终。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马克思对人之本质的理解也在不断发生这变化。文章通过对马克思在不同人生阶段的两本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与《人类学笔记》中关于人本质的比较,对马克思在人之本质上的认识之变化进行了梳理,并指出这种变化是与马克思的研究旨趣的转向存在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的“劳动类本质”是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的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总和”的思想并不冲突,两者同是马克思走进历史唯物主义过程中留下的理论足迹,同是共产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辩证地把握两者的关系,才能真正全面和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  相似文献   

18.
为了深入阐释实践观,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手稿》中就实践的意义与性质进行了说明,从而为后期实践观的完善奠定了基础。实践是马克思彻底唯物主义的逻辑上的出发点,是马克思思想的精髓所在,代表着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念。作为实践理论的成果,《手稿》可以帮助读者更深入地了解实践的内涵和意义。基于此,本文以《手稿》为写作背景,就其中的实践观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以期加深对马克思思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9.
无论是作为一种政治理想,还是作为一种社会制度,或者作为一种正在实践着的社会运动,共产主义无疑都是与马克思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正是在从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的思想也得以表达和确立。而作为这一立场转变时期的著作,《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出发点和基础正是马克思对自己共产主义世界观的详尽阐发。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在1844年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英国状况》等文章中,提出劳动分裂论,从宗教异化、财产异化、政治异化的角度论述了人的异化和人的解放问题,认为资本主义私有制造成人类不正常的分裂,只有通过社会革命,才能实现与人类本性相称的社会。这些观点启发并影响马克思形成了劳动异化论,并为后来两人共同创立唯物史观的异化观和人学观做好了理论准备。马克思恩格斯是“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所谓人道主义的马克思和科学主义的恩格斯之理论对立纯属虚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