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等方法,对我国家庭体育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旨在为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提供参考。研究认为:社会发展及其转型为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而家庭内部的主客观因素和外部的宏观微观因素等制约了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从把家庭体育的开展情况纳入各级体育职能部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的考核范围、加强舆论与社会风尚导向、合理利用现有体育资源、健全家庭体育市场服务体系等环节提出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对策,并围绕家庭体育多元化的社会功能、未来家庭休闲生活的主流形式、多元化的家庭体育网络等方面对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前景给予展望。  相似文献   

2.
我国城市化进程与家庭体育发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道清 《安徽体育科技》2007,28(4):10-11,14
在对城市家庭体育的内涵和内容与作用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家庭体育发展的思路:加强城市家庭体育宣传;加大社区体育和家庭体育投资;加强学区体育建设;构建城市家庭体育服务中心.  相似文献   

3.
运用问卷调查、文献资料、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湖州市居民参与家庭体育活动的动机、行为方式、家庭体育消费以及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湖州市家庭居民对体育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能积极进行体育锻炼;湖州市家庭体育消费以体育实物性消费为主,体育劳务消费水平相对较低;家庭体育发展受指导、场地和经济的影响。建议社区多组织体育比赛;加大社会体育的投入;把家庭体育与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相互渗透,形成学校体育、家庭体育、社会体育一体化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4.
家庭体育作为德国全民健身运动的突破口,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对德国家庭体育的缘起以及管理、运行、保障、促进机制进行研究,发现德国家庭体育缘起于德国"黄金计划"的实施,具有以下特征:以国家体育的最高管理机构为纽带,注重家庭与俱乐部的协同管理;注重多部门与机构的协调合作,整合社会资源;注重体育俱乐部的责任体现,创编家庭体育指南;注重以家庭友好为中心的发展模式是推动家庭体育发展的机制动力。得到以下启示:充分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培育各类推动家庭体育发展的社会组织;基于学校、家庭、社区的一体化模型,创建良好的家庭体育开展环境;完善《家庭体育指南》,引导我国家庭体育的开展;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家庭体育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辨析家庭体育内涵界定中存在的分歧与不足,结合新发展阶段家庭体育发展呈现出的新特征,重构家庭体育的内涵,旨在推动家庭体育理论研究与时俱进。研究认为新发展阶段家庭体育的发展已经突破参与人数的条件限定,打破家庭体育活动场所的空间囿限,其核心价值向培育“完整的人”发展演变,“家庭生活中由家庭为主体组织实施”是家庭体育区分其他体育活动的本质特征;将家庭体育内涵界定为“家庭生活中由家庭为主体组织实施并以身体运动为基本手段,促进家庭成员全面发展的文化活动”。  相似文献   

6.
我国家庭体育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郭戈  刘静霞  王耀文 《体育学刊》2005,12(5):139-141
综合论述从家庭体育的内涵、家庭体育的功能及家庭体育的现状等方面研究我国有关家庭体育已有的成果,认为我国家庭体育研究存在界定范围不明确、未能紧跟时代发展、忽略经济欠发达地区等问题,预测家庭体育的发展趋势,并根据分析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通过文献资料法,对我国近十年来知网发表的有关家庭体育的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进行研究分析。研究认为我国家庭体育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家庭体育消费、家庭体育对于孩子锻炼行为和意识的影响、家庭体育主要发展的路径,而对于农村体育的研究不足。  相似文献   

8.
我国家庭体育的现实价值包括:提升家庭成员健康水平,夯实健康中国之基;增强家庭稳定性,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代际体育参与的互动性,助力全民健身战略的普及。家庭体育治理的困境表现为群众体育政策制定逻辑忽视了家庭的衔接作用,垂直型体育管理结构的“基层淹没”使得家庭体育治理缺乏有效支撑,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互动性较弱,体育社会组织、市场组织在家庭体育治理中的作用尚未凸显,家庭体育开展的内在驱力不足。在破解家庭体育治理困境上,一是调整群众体育政策制定逻辑,重视家庭体育的衔接作用;二是健全垂直型体育管理结构,强化家庭体育治理的组织支撑;三是增强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推进学校体育与家庭体育一体化发展;四是创新政社合作形式,激发体育社会组织在家庭体育治理中的活力;五是推进“放管服”改革,吸引市场组织参与家庭体育治理;六是引导父母形成科学的教养方式,增强家庭体育开展的内在驱力。  相似文献   

9.
城市社区家庭体育消费对大众体育消费的增长至关重要。研究当前城市社区体育消费环境,促进城市社区家庭体育消费,有利于我们认清和有针对性地解决目前城市家庭体育中制约大众体育消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本文从城市家庭体育消费的现状出发,当前制约家庭体育消费的一些因素,并找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家庭体育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文献资料分析、专家咨询和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普通家庭参加体育活动的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体育在河南省家庭生活中占有一定的位置,但在对体育功能的认识上还缺乏整体化观念,影响家庭体育开展的因素是场地、时间和经济水平.建议有关部门应加强宣传导向,强化家庭体育观念;加大社会体育的投入,缓解家庭体育设施的不足;开放现有体育场地,为家庭体育提供必要条件;尽快建立有关促进家庭体育发展的政策和法规,为家庭体育良性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雷先良  周贤江 《体育科技》2012,33(2):99-101
主要从我国家庭结构类型、家庭养育方式、家庭教育方式、家庭体育文化氛围、家庭成员素质、家庭居住环境、家庭经济收入、家庭体育行为、家庭健康观念等九个方面探讨影响青少年的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问题,分析影响青少年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和体质健康的原因,从而使人们认识家庭因素对青少年体育行为和体质健康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试论体育课程拓展性目标的展开与教学空间的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和多元分析等方法,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的拓展思 想为基础,探究体育课程拓展性目标在课程空间和教育功能方面的展开问题。结论:应将大众传 媒、家庭、社区、同伴群体等拓展性目标所客观包含的展开性环境因素纳入学校体育的教育范 畴,通过有效开发体育课程的多维教育功能,构建"点"--"线"--"面"的新型体育课程教学 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问卷调查、访谈、数据统计及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大学生身体素质发展水平的家庭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研究认为,学生家长自身的体育健身意识淡薄,对子女早期的体育教育、引导及投入相对较少。学生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生活健身习惯与家庭早期教育与引导有着直接关系,家庭因素是导致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根源因素。并提出从根源抓起,重视家庭教育,把家庭教育成为培养学生良好体育健身习惯的重要基础;重视课外体育活动的功能与价值,促进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深度和广度,形成多方参与,立体监督的教育与监管模式等措施来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分析我国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状况的基础上,阐述社会大众传媒、现代家庭生活方式等对中小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学校体育的特殊形式与功能,为现代社会培养中小学生身心素质提供途径和方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调查法,就我国目前家庭结构、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中体育活动的现状进行探讨,从家庭教育的视角下对体育活动进行分类,旨在开阔家长教育孩子的新思路,在体育活动的同时很好的将育德、育智等结合起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结合孩子自身的特点,选择合适的体育项目对孩子进行培养。  相似文献   

16.
我国家庭体育发展探析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家庭体育将成为一种大众的化,内容和形式会更加多样化,体育消费将大幅度增加。为促进家庭体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思想上重视,物质上支持,技术上培训,为家庭体育的开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7.
浅谈我国家庭体育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分析现阶段中国家庭体育的状况和特点,起主要表现是家庭体育已成为一种大众的文化,内容和形式更加多样化,体育消费将大幅度增加。因此为促进家庭体育的进一步发展,需要从思想上重视,物质上支持,技术上培训,为家庭体育的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8.
陆清  陶志超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12,20(11):69+103-69,103
学校体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学校体育应发挥和挖掘体育中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效应和功能,寻找学校体育与德育工作的最佳结合点,达到学校体育与德育教育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以交互作用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健康信念理论和自我效能理论,采用锻炼行为交互作用、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业余时间体育锻炼5个量表对878名中学生进行抽样调查,试图构建青少年锻炼行为促进模型,并给出科学的干预策略。结果表明:(1)青少年锻炼行为受到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3个外因潜在变量和体育教学、学校保障、制度安排、运动认知、家长影响、家庭支持、生活方式、社区体育、体育文化和社会舆论10个内因潜在变量的影响;(2)学校体育、家庭教育、社会环境、自我效能、体质健康信念均对青少年锻炼行为具有正向预测作用。进一步比较得知,学校体育的预测能力最强;(3)学校体育、家庭教育和社会环境对青少年锻炼行为的影响作用不仅具有直接效应,还可以通过体质健康信念和体质健康信念×自我效能产生中介效应,且中介效应量大于直接效应量;(4)对青少年锻炼行为进行干预,从宏观角度,应以社会环境为基础层,家庭教育为发展层,学校体育为创新层进行系统干预;从微观角度,应重视和强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信念和自我效能教育。  相似文献   

20.
从学校体育现状出发 ,对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的教育衔接进行分析 ,认为课堂教学的局限和不足难以实现终身体育 ,只有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的优势 ,课外体育与课堂教学齐头并进、相得益彰、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学校体育的目标任务 ,才能确保终身体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