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倒"作为语气副词,在不同的语境下能够表达多种语气。学界有不少文献对"倒"的语法意义都作了较为详细的描述。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料,对"倒"的语用功能进行分析。"倒"的表述功能体现在对当前事实(与预期不一致或相反)的表述,而"倒"的评价功能是用来表达对当前事实的态度:积极或消极,肯定或否定。"倒"还具有加强语气和舒缓语气的功能。在副词"倒"的教学中应该紧密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除了语法、语义的讲解之外,还应重视"倒"的语用功能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蒋宁 《现代语文》2006,(3):62-63
本文主要从句法功能、语义倾向、语用三个方面对表示揣测语气的两个副词"可能"和"也许"进行辨析,揭示出两者所存在的不同,以便我们在今后的语言运用中,注意选词造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语气副词"反倒"的研究,鲜有文章谈及,多数辞典的释义为"同‘反而’"。本文主要从信息功能角度对其分析。"反倒"作为半幅评注副词,具备预设激活功能和焦点对比功能。在交际功能方面,陈述一种偏离预期、难以理解的现象的同时,也突显了说话者的主观情态,即以一种辩驳的语气对该反预期现象加以评论,即强调命题表达的不是预期的内容,而是与之相反的内容。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汉语副词中, "还"的句法功能比较繁复,它可以作时间副词、语气副词、关联副词,还可以作程度副词.王力先生(1943)将程度副词分为两类:绝对的程度副词和相时的程度副词, "还"即为相对程度副词.马真先生认为相对程度副词"还"既可以表示程度深,又可以表示程度浅,表程度深的"还"大致相当于"更".在教学实践中,二者的差异体现在数个层面,为使学习者能够全面掌握二者的用法,本文将从句法结构、客观程度、增量的准确度、语义预设等方面逐一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5.
语气副词"还"具有多种功能,不同的功能有不同的直接来源,其语法化机制亦有所不同.语气副词"还"源于运行动词"还",进入连动式的V1位置和前后小句意义相对的复句是其语法化的句法基础,它的语义基础是"方向上相反--与心理预设相反"的转化,从语用角度来看,语气副词"还"的产生是为了加强言说者的语气,表达言说者的主观倾向.  相似文献   

6.
语气副词是表示语气范畴的一种重要的语法手段,我们将语气副词在功能语气和意志语气中所起的作用归结为三个方面:表述性功能、评价性功能和强调性功能。  相似文献   

7.
"真"在余干方言中既可以作形容词使用,也可以作副词使用.无论在作形容词使用还是副词使用,其基本语义特征及语法功能和普通话中的"真"均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从运用范围、语法功能、语法表现形式、句子语气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试图廓清"真"在余干方言中的基本用法,以求为方言语法研究提供一些材料.  相似文献   

8.
英语主要用语调或动词的变化形式来表示语气;汉语也用语调表示语气,但更重要的是用语气助词表示语气。汉语语气副词具有表述性、评价性、强调性三个方面的语用功能,不同的汉语语气副词在英语中有不同的表达方式。  相似文献   

9.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语气副词"毕竟"的研究情况作了综述,包括语义方面的语义结构模式、语法意义、与相关句式的关系,还有语用功能方面的篇章功能、交际功能等。本文还对一些研究方法和观点提出了自己的初步看法。  相似文献   

11.
从篇章功能角度对两者进行辨析,力求进一步地揭示同属于反预期范畴的语气副词"偏偏"和"反倒"各自深层的语义特征和找出制约两者替换的语义条件。"偏偏"和"反倒"在辞典释义中均含有"相反"之义,但不同的是前者强调偏离预期即可,而后者更侧重的是预期的对立面。只有当"偏偏"表示与预期相对立的情况时,两者才可以互换;当"反倒"用于反递句式时,也即表示与预期对立面程度更深的结果时,一般不能与"偏偏"互换。  相似文献   

12.
语气副词是现代汉语表达句子情态的主要词汇手段之一,本文主要从语气副词的性质和功能、语气副词的分类和范围、语气副词句法组合、语气副词语义分析、语气副词的篇章语用功能、语气副词的语法化和主观化以及对外汉语教学和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语气副词研究等七个方面评述了近三十多年来语气副词研究情况,并指出今后在语气副词研究中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并、倒、也"是几个意义上具有相关性的评注性副词,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难点之一。本文比较分析了"并"、"倒"、"也"的语法意义及其所在分句的句法特征上的差异。"并"的核心语法意义为重复、确认事实,还原事实本来的真相;句式上"并"只能放在否定词前边,用来加强否定语气。"倒"的语法意义归纳为:1、表示所述事实与预期相反。2、表示转折关系。3、表示增强语气。句式上"倒"用在主从复句中表示让步。"也"基本的语法意义是表同一;句式上"也"常跟其他词语配合,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  相似文献   

14.
潘伟斌 《家教世界》2013,(7X):162-163
"偏"从形容词逐渐转变为程度副词"最,特别",范围副词"独,只",以及时间副词"正好",意义虚化,语法功能加强。而当"偏"发展到用以表示"故意要做某事"时,已完全演化成了一个语气副词,这种用法,现在仍保留,并且成为了"偏"最常用的用法,此演变受语义演变,句法结构,语言环境以及同源词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现代汉语“可”表示转折义时,有人认为它是副词,有人认为它是连词。这关系到副词和连词的判断标准,需要从句法、语义、语用三方面进行区分。其中,句法位置是判定基础,语义内容是附加条件,语用功能是背景验证。一般来说,“可”居于主语前是连词,居于主语后是副词,在对比语境中突显话题焦点的是关联副词,在无对比语境中突显话题的是语气副词,此时,“可”表强调义。  相似文献   

16.
"怪道"和"嗔道"是两个只见于近代汉语文献中的具有时代特色的语气副词,表示确认和强调的语气,义为"难怪、怪不得"。前者始见于宋代,使用范围涵盖北京官话区和部分方言区;后者出现于元代,只在山东方言中使用。"怪嗔道"是"怪"与"嗔"作为语气副词并列后附上虚化成分"道",凝合成与"怪道"和"嗔道"语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三音节语气副词。  相似文献   

17.
关于"V+个+N"结构中"个"不表示任何实际量的情况,以往的研究只偏重于对它进行描写,而对于留学生来说,他们并不能清楚地理解交际中为什么会存在这种结构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选用这种结构.从语义方面考察"V+个+N"结构,分析"V+个+N"结构在不同语境下的派生意义,归纳出结构的基本语义功能是"减势",减势是该结构的"体",而"表示事件微小""表示随便""表示不在乎、无所谓""表示经常做的事情"等都是"用",是结构的减势作用在不同语境下派生出来的意义.明确了"V+个+N"结构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条件下的语法意义,对于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否定词前的"了"本是表示接近于"空"的极量少义,由于是完成极小量否定的手段,并且与所在句子内容的主观性相关而成为语气副词。在"了无"、"了不"等凝固结构中是强调否定程度的语气副词。"了"又可用于肯定句,所表示的程度义较语气义更为突出。这在清代之前并无疑惑之处,纷争源于现代将其误定为总括范围副词之后。  相似文献   

19.
李姝 《成人教育》2007,(8):85-87
该文考察了“X都NP了”句式及其扩展式“Y还S呢”的句法、语义特点,认为:“NP”具有顺序义,“都……了”模式表示变化义和主观大量,扩展式表示与预设相反,“X都NP了,Y还S呢”整个句式表示对比和比较。最后确定副词“都”为表示强调的语气副词,并对对外汉语副词教学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从构式的角度对"说X(也)不X"进行分析,发现在此结构中"说"的半虚化,"也"作为副词,表类同、关联(转折关系)兼表委婉语气的作用;在语义功能上,第一个"X"有话题的特征,此外,在词性上当"X"为形容词时可表示介于两种状态或情况之间,也可表明不同的条件下产生"X"与"不X"两种不同的结果,或"不X"的情况下所表示尴尬的中间状态。从语用上看,此构式具有简炼性、口语化及常用于答句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