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继强 《商丘师专学报》2007,23(12):127-128,F0003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剖析了中国传统养生体育的哲学基础、特征和风格.哲学基础是: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整体观学说.特征是:注重内外环境的稳定和“度”的把握;重摄养,轻锻炼,把“动”控制在小劳的限度内;注重精、气、神、形的协调以及人与环境的和谐.风格是:形神俱养,讲究人体生理、心理机能的整体优化;动以养形,要求形体运动要适量;清静养神,注重人体两大神经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2.
运用文献研究方法,阐明健身气功·八段锦的理论核心、特征方法和运动形式.认为动静结合是八段锦的重要特征,形神兼养、阴阳结合为八段锦动静相兼思想的理论基础,静以养神、动以养形是八段锦的基本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9,(7):112-118
笛卡尔的"心物学说"由"心物区分学说"与"心物统一学说"组成,从而得出了"我思"的确定性特征,开创了近代的主体哲学。而胡塞尔现象学与笛卡尔哲学的关系历来分两种路径:一派认为胡塞尔以意识作为一切科学知识的基础,是一个笛卡尔主义者;另一派认为胡塞尔强调世界作为意识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一个反笛卡尔主义者。胡塞尔一直努力调和两者,试图重返先验主体性,因此,胡塞尔究其思想品格而言,是一位笛卡尔式的哲学家。  相似文献   

4.
李静 《文教资料》2009,(19):49-51
英语的"形合"与汉语的"意合"是这两种语言的一个重要区别.本文通过比较汉、英两种文化的不同哲学思维特征.结合实例分析了汉语"意合"、英语"形合"的语言特征,提出了在汉译英时应该更注重使用形合策略,在英译汉时要注意使用意合手段.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周敦颐都是在永州成熟、成长起来的哲学家,柳宗元对秦汉儒学进行了总结,周敦颐是宋代儒学的开山祖.柳子的思想学说为周子的性理学说扫清了理论障碍,永州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对他们有深刻影响,永州是秦汉儒学和宋新儒学的终始地.柳、周两子的哲学都是以<周易>作为思想基础,阴阳二气的"交错"与"交感"命题源自<周易>.宇宙生成论是相近的,宇宙的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周子还提出阴阳互为依存并互为转化.他们的宇宙观对思想诠释的进路和对象不同,取"道"不同;柳子诠释的是政治哲学,取的是为政之道、济世救民之道;周子诠释的是伦理哲学,取的是成圣之道.  相似文献   

6.
从理论逻辑视角深刻总结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的百年理论成就及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从而深化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发展内在规律的把握,是一个重要而紧迫的理论研究任务。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中国化百年行程中逻辑地依次发展出以革命性逻辑为主题的毛泽东国家观、以建设性逻辑为主题的邓小平国家观和以强国逻辑为主题的习近平国家观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中国共产党实现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创新的基本经验:一是注重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思维方式;二是注重时代特点和国情分析;三是注重将坚持"老祖宗的书"和"创造新的理论"相结合;四是注重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五是注重"走自己的道路"的主体性自觉等。  相似文献   

7.
《学语文》2015,(3):8
儒、道两家的外部特征,可用中国传统哲学的固有范畴"阴阳"来加以概括。儒家学说具有阳刚的特征,所谓:"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易传》);"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论语》)。道家学说具有阴柔的特征,所谓:"柔弱胜刚强"(《老子》36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老子》40章)。然而,在中国古代哲学中,阴阳之道范围天地,包裹人生。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都可以根据其属性特点,区分为阴阳两大类。如天地、水火、雷风、昼夜、等自然现象;男女、君臣、父子、夫妇等人际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出发点,着重从五个层面论述了十二生肖文化的哲学基础。一、十二生肖的起源与阴阳五行观起源中所反映出的哲学思路和生命哲学意向相一致。二、十二生肖的神秘化及包含的天人感应倾向与阴阳五行学说中的神秘化倾向没有本质区别。三、十二生肖可以认为是古人对干支纪年法的一种具体取“象”,其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的取象性──即通过“象”来构成命题、传达宗旨。四、十二生肖能分阴阳,来源于阴阳五行中万物分阴阳观念。十二生肖能进行动态循环,也是基于阴阳五行学说的动态特征。五、十二生肖之间能“相生”与“相克”,源于阴阳五行律。总之,十二生肖的形成与流传,是阴阳五行学说的渗透和框定。由此得出的结论:十二生肖文化的哲学基础是阴阳五行学说。  相似文献   

9.
"亚圣"孟子在继承并发展孔子"仁"学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学说体系,即"仁政"学说及"性善论"."仁政"是孟子的政治主张,主要包括(1)制民之产(2)民贵君轻(3)贵王贱霸(4)合理分工等四个方面的内容;"性善论"以及其带有宿命论思想的"英雄史观",则是论证"仁政"主张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0.
福建省尤溪县桂峰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根据实地调研,认为该聚落古民居主要有4大形态特征:因山就水,凸显山地聚落特色;观形择吉,注重"宜居"营造;循"礼"而又"逾矩",浸润儒家思想;多元共融,展现八闽建筑文化。该聚落民居形态特征及其结合地形、节约用地、考虑气候条件、就地取材、注重环境生态与景观塑造等经验,将给予今天低碳建筑、环保生活以及城镇建设和历史遗产保护以借鉴。  相似文献   

11.
动以养形静以养神 中国传统养生文化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学术流派,但就其主要模式则可以分为“清静养生”和“运动养生”两种,动与静,截然相反,欲求长生之道,到底应以静为主,抑或以动为主?历代养生家众说纷纭。余认为动与静是对立统一的两种养生方法,古人早有“动以养形,静以养神”之说,方法虽然不同,但目的则一,均为促进和恢复机体气血流畅和平衡。  相似文献   

12.
理解黑格尔悲剧理论必须结合他的哲学思想.黑格尔的历史理性主义矛盾学说是其悲剧论的哲学基础.其悲剧理论的两个重要观点,"伦理实体冲突论"可以从他的"实体即主体"的哲学思想得到解释;"永恒正义和解说"显示了他用乐观主义的生存哲学来解脱悲剧性境遇的努力.  相似文献   

13.
王船山的修身学说继承了儒家的基本传统,他界定修身就是要消弭言语、行为、活动中不恰当的因素,使偏离道德规范的因素得到纠正;并强调了“修德于己”,“素行端贞”两个方面.船山修身学说的基本理论主要包括:化民成俗的修身目的论,天人合一的修身实质论,圣凡相通的修身标准论和内外交养的修身方法论.王船山修身学说的主要特征在于他注重修身的社会性功用,注重修身的实践之功夫,注重在修身中内养的作用.他综合理学和心学,构建了自己的怀抱着帝王之学的高贵追求的修身理论.  相似文献   

14.
"养根"本是生物学术语,在我国养根思想逐步推演运用到哲学、教育学和写作学领域。目前普通高中作文教学也普遍存在着急功近利、揠苗助长式的作文教学取向,注重素养系统建构的养根文化受到冷遇。以传统的养根文化基本思想为指导,运用"一核—三脉—九点"的"养根"式作文教学模型,可以矫治目前作文教学的积弊,符合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情本体理论是李泽厚后期最重要的学说。李泽厚以马克思的实践观点为基础,从"人生在世"即"人活着"这一事实出发,以"实践"、"行动"("做")联结起中国传统哲学的实用理性、度的智慧和来自西方马克思的实践观念,把一种本是纯西方的学说(实践哲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中最重要的一脉即儒家哲学相结合,构造出一个富有创造性的思想体系,即"情本体"理论。情本体成为实践美学最终的落脚之点。"情本体"理论的思想基础仍是实践哲学。它一方面是对李泽厚80年代的"内在自然人化"、"心理本体"学说的具体化和深化,另一方面又吸收继承了中国传统儒家关于仁-孝的思想。它的主旨是探讨个体面对强大的不可预知、不可抗拒的必然性如何把握自己的偶然性,从而在这个世界上"安身立命"。本文主要以《实用理性与乐感文化》、《论语今读》、《历史本体论·己卯五说》、《哲学探寻录》等论著为主,对李泽厚的情本体理论的内涵进行一些梳理和分析,从五个方面展开讨论:一、情本体的生活实践基础:"做"的哲学与"度"的本体性;二、情本体的世界观:"巫史传统"与"一个世界";三、情本体的伦理内涵:礼仁分疏与两种道德的建构;四、情本体的核心:人性情感的塑造;五、情本体旨归:"立命"与个体主体性的确立。  相似文献   

16.
河洛先民的原始崇拜及夏、商、周三代流行的鬼神敬仰是道教产生的心理基础;战国、秦汉盛行的神仙方术是道教产生的内在动因;老子在洛阳所著<道德经>与黄老学说的结合是道教产生的哲学基础.<太平经>在洛阳的问世,表明道教理论的确立;发源于洛阳的"五斗米道"的兴起以及"太平道"在洛阳的出现,标志着道教的形成.道教理论中的思辨哲学、对长生不死的追求以及善恶报应观念是道教被河洛地区广大民众接受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代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教育学,但古人的教育思想是有基础的,本文就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中基础人性论和"道法自然"作一些议论分析.在此基础上,文章将中国儒家和道家的教育思想与西方的教育思想作了比较,得出卢梭的教育方法论以"人性本善"为基础,其思想学说与道家最像;杜威教育学的基础是实用主义哲学和经验论的心理学,杜威的实用主义讲实用、主动."实学"是孔孟儒家的传统,中国的实用主义与西方的科学主义之间相互诠释,使杜威的实用主义达到一种中国化改铸的方法论前提.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卢梭的教育思想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文章最后阐述了导致学说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8.
陶佳 《培训与研究》2013,(11):59-63
韩非法律思想的哲学基础是道家的,但其精神却是法家的。在解老以诠法的过程中,韩非论证了法的哲学根基,阐释了法的生成机理、形式特征、运作规律等。同时,韩非解老是为了发挥其法治思想,非真为解老,故而使老子哲学变得更加社会化、法家化。无论是"道"观念的形下学转变,还是"理"概念的提倡,都是韩非以法家精神调和老子哲学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
形合与意合是英汉语之间最重要的区别.汉语以意合为主,形合为辅;而英语以形合为主,意合为辅,以形制意.文章具体分析了意合、形合在汉英语言中的种种现象,并试图说明中国传统哲学的整体观、综合思维和模糊思维是汉语意合趋向的根源;形合特征则是西方民族依照原子哲学观和形式逻辑思维方式做出的自然选择.  相似文献   

20.
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在其构建中, "过即"、 "过离"走的是两个极端,只有"若即若离"才能形成良好而高效的师生关系."若即若离"师生关系的基础不仅在于哲学上的"中庸之道"、"反者道之动"和"无为而无不为";而且学生的心理特征、教师的角色特征也为其提供了心理依据;同时当今的教育现实也决定了教师不得不若即若离地对待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