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索科洛夫喷射器设计理论,结合IF97水和水蒸气性质通用计算模型,建立了一种通用的工质性质采用真实气体性质进行计算的喷射器设计计算方法;对一给定工作蒸汽热力参数、引射蒸汽热力参数以及出口压力对应最大喷射系数的喷射器进行了设计,结果表明:采用不同的物性计算模型对设计结果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用有限变形理论对人工冻结壁施工的几何非线性和冻土蠕变材料非线性问题进行了非线性数值分析。通过对大量数值计算的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后,得出了冻结壁应力场与时间的关系,冻结壁位移场和工作面底鼓与段高、时间的关系,并且对工程实际施工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设计基于非线性多变量的神经网络解耦控制器,应用于具有大滞后、大惯性、非线性、强耦合特性的集中供热热网系统.流量调节的控制结果表明:该控制器能够合理地分配各热力子站一次网侧的流量,使各用户二次网供回水平均温度趋于一致,达到集中供热稳定供热和均匀供热的整体目标.  相似文献   

4.
厨务小锦囊     
1、煮面条如何避免面质糊口,汤水浑浊? 如水滚下面,面条表面易成粘糊,面汤浑浊,而且外热内生。宜于水微滚时下面,煮滚后加适量冷水,再煮至水滚捞起面条。用此方法煮面条,热力慢慢向面  相似文献   

5.
增强型地热系统(EGS)研究对发展地热发电具有重要意义。由于EGS通常涉及多区域多物理场耦合,且井内流动处于湍流状态,在EGS数值模拟中需要正确处理区域耦合、合理模拟井内湍流,并达到足够的计算精度和效率。基于多区域多物理场耦合三维有限元模型,系统研究EGS渗流与传热过程。计算结果表明:1)通过施加正确的连接条件能够实现在EGS不同区域之间的压力场、速度场和温度场的自然耦合;2)多种湍流模型模拟井内流动给出基本一致的压力变化,并且预测井内湍流压降约为层流压降的4倍,但比注水井与生产井之间的总压降小3个量级,因而井内湍流对EGS采热过程总体影响不显著;3)在EGS结构和物性垂向变化、储层中自然对流、井内湍流效应均可忽略的条件下,EGS以水平方向渗流和水平方向对流传热占主导,从而可采用两维模型近似模拟。  相似文献   

6.
采用大型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上海越江隧道联络通道的开挖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从数值分析的角度对冻土帷幕的应力与变形进行了分析和安全评价,详细研究了冻土帷幕中应力与位移的分布情况,确定了冻土帷幕的厚度设计值,并指出了容易产生应力集中的位置为冻土帷幕与隧道接触部位.由于该部位在冻结过程中散热快,冻结效果差,所以施工中应该注意,同时也为今后的联络通道数值模拟与人工冻结法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俘获效应,研究了电流变液在电-力-流-热等多场耦合载荷环境下的运动规律,推导出在多场作用下考虑颗粒旋转效应的电流变液的结构-力耦合方程(即修正的多偶极矩模型),并利用多偶极矩模型对电流变液进行了动力学仿真分析;同时通过可视化实验观察了多场作用下电流变悬浮液结构的变化过程。通过理论仿真和实验分析,验证了修正的多偶极矩模型的可行性和精确性,为对准确诠释电流变效应机理以及电流变液的配方设计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一维准晶的V型切口裂纹问题,采用解析函数方法将一维准晶的基本方程转化为极坐标形式;由切口面边界条件得出III型切口问题的本征方程,求出声子场和相位子场的应力和位移渐进解;引入应力强度因子,计算切口尖端处的J积分.计算结果表明,声子场和相位子场通过本构方程耦合,切口尖端处声子场和相位子场位移也具有耦合性;Laue类...  相似文献   

9.
以某排土场为背景,基于Terzaghi有效应力原理,建立排土场土体抗剪强度与孔隙水压关系函数,得到土体抗剪强度随孔隙水压力的增加而降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以非饱和土边坡稳定性判定准则为基准,通过Morgenstern-Price法分析在孔隙水压力作用下排土场边坡的稳定性,得出其破坏模式主要沿淤泥层或基底风化泥岩层滑动.根据计算结果,从边坡参数优化、水坝止水、抗滑桩加固三方面出发,提出边坡治理措施,以确保矿区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0.
对从实测示功图计算主、副室燃烧放热率进行了计算 ,提出了与原系统宏观上等效的原则 ,建立了一个与原系统宏观效果相同的等效热力系统。并在此基础上 ,建立了计算等效热力系统与主、副室燃烧放热率的理论模型 ,得到了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11.
土壤水分是水文、农业、生态等众多研究领域中的重要参数。基于已建立的简化土壤水分反演模型,结合全极化雷达数据的特征,消除简化模型中的粗糙度参数,以提高反演的精度。通过简化经验模型分析,结果显示VV/HH、VV/VH和HH/HV极化组合均能够较好地模拟裸土区土壤水分,其中VV/VH极化组合模拟结果最好。利用Radarsat-2数据反演黑河中游裸土区和植被区的土壤水分,并利用实测数据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VV/VH极化组合反演结果与实测结果吻合度较好,裸土区和植被区土壤水分反演RMSE分别为0.006和0.017 cm3·cm-3,说明VV/VH极化组合能够较好地反演裸土区域土壤水分。这为快速准确获取区域土壤水分反演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2.
为揭示土壤水分对土壤反射率的影响机理,并为其他土壤参数遥感监测提供理论支持,以吉林省德惠市黑土野外、室内高光谱反射率为研究对象,运用光谱分析方法与统计分析方法,分析土壤水分光谱特征,建立土壤水分光谱模型,得出以下结论:土壤光谱反射率在400-2500 nm范围内主要有5个吸收谷,随着含水量的增加,土壤光谱吸收谷的面积增大;而秸秆光谱反射率在土壤前2个吸收谷附近没有明显的吸收特征;未翻耕土壤由于秸秆残茬的影响,第二吸收谷左右两部分面积比例增大,这一特征可用于判别土壤是否翻种;土壤表层0-5cm含水量与反射光谱数据的相关性强于5-10cm;土壤含水量与土壤光谱反射率之间是指数或线性关系;土壤含水量高光谱模型稳定性较好、精度较高,可以用于土壤含水量的速测。  相似文献   

13.
油蒿群落生物结皮对降水入渗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EC-5土壤水分传感器,监测油蒿群落固定沙地上生物结皮覆盖完好(BSC)和去除生物结皮(NBSC)情况下不同深度土层对不同降水事件的响应及整个雨季的土壤水分特征. 研究结果如下:无论降水量大小,相同深度BSC的响应时间均显著大于NBSC;在同一降水事件中,BSC的初始入渗系数和平均入渗系数均显著低于NBSC;在小降水事件时,这种阻碍作用表现得更为明显. 油蒿的吸收根主要分布在40 cm以上土层中,而生物结皮的发育对小于20 mm的降水事件具有较强的阻碍作用;在研究区降水事件以小于20 mm降水为主的情况下,导致40 cm以内土壤水分恶化,久之将导致固定沙地油蒿群落的衰退;研究区降水格局的改变将对土壤水分及植被演替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热核聚变试验堆计划中,流道插件是包层模块中的一个重要部件,它的主要作用是隔热和电绝缘,它的力学行为受到高温、磁场、流体压力的共同作用,使得其响应分析成为一个多场耦合的问题。本文采用有限体积法和有限元法,对包层中流体传热性能和流道插件的结构安全性能进行计算,其中详细分析一种典型工况下流道插件的应力状态;同时,对具有不同热导率的流道插件进行计算,得出其对包层结构的影响。计算结果说明流道插件厚度方向以及面内方向的压应力均比较安全,而较危险的则为极向面内拉应力和棱边的剪切破坏。采用具有较低热导率的流道插件时,可以使出口金属流体的平均温度提高,从而提高热效率,同时降低第一壁的最高温度,从而保证其结构安全,但流道插件内部的温度梯度会增加,结构热应力也更高。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新疆典型山区草地——高寒草甸、亚高山草甸和山地草原的野外实地监测,在草原围栏内外植物群落生物量、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和土壤有机碳、氮特征研究结果比较基础上,讨论了围栏对天然草地土壤有机碳、氮的影响;围栏后草地生物量和植被覆盖度的提高,使土壤含水量显著增加,土壤温度明显减小,有利于土壤有机碳、氮的恢复,但出于土壤有机碳、氮的积累相对较慢,大部分又积存在土壤表层,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围封的尺度。  相似文献   

16.
电磁场强化真空水滴闪蒸成冰理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真空制冰装置体积较大、日制冰量有待提高的问题,通过对相关的外界物理场对物化性质、结晶过程、传热传质的国内外研究状况的综述,根据建立的稳态蒸发结冰分相能量方程,指出真空制冰中冷量主要来自闪蒸过程中冰层升华所要吸收的潜热;潜热量的大小决定于单位时间水滴质量变化率即表面扩散系数;电磁场使水体系热力学能绝对值降低,则其黏度和表面张力也降低;电磁场在水滴在真空状态下闪蒸过程中,影响其物理性质和复杂的分子结构,增加水的活性,有益于扩散系数的增大,从而强化二元冰形成过程中的传热传质.  相似文献   

17.
土壤含水量是气候、水文和生态等研究的重要参数。地表温度-植被指数特征空间法是遥感监测土壤含水量的常用方法。以欧洲伊比利亚半岛为研究区,使用MSG-SEVIRI (Meteosat Second Generation-Spinning Enhanced Visible and Infrared Imager)晴空数据,构建地表温度日较差-植被覆盖度特征空间。在此特征空间上,结合研究区土壤质地数据,建立土壤含水量反演模型反演土壤体积含水量。利用西班牙REMEDHUS (REd de MEDiciòn de la HUmedad del Suelo)土壤含水量观测网络的实测数据对反演结果进行验证,均方根误差均在0.05m3/m3以内,具有较高的精度。与常用的地表温度-植被覆盖度特征空间的结果对比证明,以地表温度日较差替代地表温度,能够减小地表温度反演误差导致的土壤含水量估算误差,从而提高土壤含水量反演精度。  相似文献   

18.
土壤有机质含量是影响CH4产生的最重要土壤性质。土壤CH4氧化能力与包括活性碳、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在内的土壤理化性质之间都不存在显著相关性。非水稻生长期较高的水分含量能促进水稻生长季节CH4的产生、氧化和排放。在影响稻田CH4排放大尺度空间变异性的主要因素中,土壤水分历史可能比土壤性质更为重要。结果表明,非水稻生长期土壤水分对水稻生长期CH4产生、氧化和排放具有极其重要的控制和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9.
热休克蛋白及其对运动的应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热休克蛋白(HSP,heathockprotein)是应激后细胞内优先合成的一组蛋白质,又称为应激蛋白(CSP,stressprotein),或分子伴侣(chaperones)。它具有重要的细胞功能,如细胞内运输,新合成的蛋白质分子的折叠、组装与转运,变性功能蛋白分子的降解,线粒体蛋白质分子的跨膜转位等。剧烈运动能够诱导热休克蛋白的合成,目前研究发现在运动应激时HSP70家族的诱导表达和运动时应激强度呈正相关,不同类型的骨骼肌纤维中HSP70的表达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对 1962年以来采集的表层土壤和深层土壤样品进行培养实验,以研究退耕还林 40年来土壤氮的动态变化以及植被恢复对土壤氮库矿质化的影响.供试土样在专门设计的矿质化培养系统中,以温度 30℃、通气并保持土壤湿度的条件下培养 30d,以 2mol LKCl溶液浸提培养土并测定其氮含量.结果表明,土壤矿质氮及全氮含量均在造林的头 2 0年迅速下降,在 2 0年的林木生长过程中,生物吸收积累了土壤中约 80 %-90 %的有效氮,表明耕地中施入的氮对树木早期生长有着重要作用;树龄达 40年时,土壤原有矿质氮的 5 0 %-80 %已返还土壤.这一结果表明,森林地被已成为土壤营养的重要来源,并且森林生态系统提供的这种有机质可成为可持续利用的土壤氮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