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这无疑有助于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在语文学法指导实验研究中,教学生提出问题一般放在中高年级。低年级行不行,特别是一年级行不行?我做了一些尝试。一、在识字学词中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而启发学生提出问题识字、学词是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教学生提出问题,就要从一年级的教学实际出发,围绕字词教  相似文献   

2.
杨斌 《考试周刊》2014,(38):34-35
<正>有效性教学,顾名思义就是有效地教与有效地学。教学有无效率,并不是指教师有无教完内容或教了多少,而是指学生有无学到什么或学得好不好。语文课堂教学时间是有限的,因此语文教师要用最少的时间使学生获得最大的进步与发展。下面笔者试就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谈谈管窥之见。一、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误区1.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主要是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近些年我们都是讨论"怎么教"的问题,很少讨论"教什  相似文献   

3.
我国高等学校本科学生评教综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学校将普遍采用学生对教师教学过程,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效果进行评价的"学生评教"体系.我们通过问卷、访谈的形式对某大学的"学生评教"体系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学生评教"中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学生评教"效果,应正确对待并评教中遇到的问题,促进评教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正>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不教。"要想达到不教的境界,需要解决好"教什么"的问题。六年的小学学习,我们教给了学生什么?从唐彩斌老师对张奠宙教授的访谈中,让我懂得了我们教师应给学生留下"带得走"的素养,让学生的"智慧"与"精神"和谐共生。一、培养学生寻找问题本质的能力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让学生养成主动探究和善于抓住数学问题本质的能力。如一道著名的"船长问题":"一条  相似文献   

5.
<正>教学是"教"与"学"的共同活动过程。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只有依据课程内容和学情,顺应教学规律科学施教,才能使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一、理清概念,辨明关系教与学的关系问题是教学的本质问题。我以为"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如下:1."教"是基础,也是条件"教"是一切"学"的基础,是学习的起点。没有"教"就谈不上学生的"学",更不用说"自主学"了。没有"教",学生就不可能进行有效的知识积累、技能提高。  相似文献   

6.
"先学后教",顾名思义,就是说让学生先学,教师后教。"先学后教"教学模式,更加突出学习主体——学生的教学地位以及"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给予了学生的"学"更加广阔和自由的空间和时间,突出学生"学"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同时也给教师的"教"带来良好且艰巨的机遇和挑战,提高了教师"教"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相比于传统的"先教后学",这是历史性的教育变革。主要从学生"学"的问题和教师"教"的问题两个方面,简要探究"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学生评教是促进教师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重要手段。文章以华南农业大学的学生评教为例,将其改革过程分为"试行"、"执行"和"修订"三个阶段,分别讨论了农林高校学生和教师在各个阶段对评教制度的认识。通过分析师生对评教制度认识上的转变,论述了该校评教制度改革的得与失,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学生评教制度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8.
何谓语文教学中的"本源性问题"?它是语文学科中的本质问题,是教学中学生必须掌握的和深刻理解的核心问题,简言之就是教学中的"教什么"。"教什么"与"怎么教"是课堂教学的两翼,用怎样的方法和策略,才能有效地落实本源性问题、推进小说教学的有序进行,引导学生形成良性的探究精神?笔者认为首先要准确梳理和建构一篇小说中的本源性问题,明确本节课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这是有效教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正>目前,课堂教学往往是教师主宰教学过程,学生这个主体被忽视,课堂教学呼唤改革。课堂教学中应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少教多学"落到实处。一、目前教学的现状一直以来,人们对"教学"的理解是教师教、学生学。课堂上教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教师教多少,学生就学多少;教师怎样教,学生就怎样学。教师的教,重在对知识的传授;学生的学,重在知识的接受。"教"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  相似文献   

10.
赵禹 《教育教学论坛》2014,(38):163-164
教学生学在中小学提倡的比较多,而在高校中对其关注不够。但是,在高校中教学问题仍然是一个重要问题,其中教学生学是教学的根本职责。高校中,学生的学习出现问题,教师也有对教与学运用不合理、对学生学习指导不够等问题,这些问题需要教师对"教学生学"加以重视来解决。也就是说,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中我们应重视"教学生学",认识到应该教学生学什么、为什么要强调教学生学、应该如何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1.
<正>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是指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教师负责根据学生的能力把教科书中要教授的内容设计成方案,然后把设计好的问题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通过翻阅资料、自主创新去解决老师布置的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的"学"放到了主导位置,老师的"教"放在了指导位置.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一、教学合一学案式教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优势(一)学生处于主导地位更好地融入课堂  相似文献   

12.
正唯有"用教材教"才能反映教学过程中教材的性质。这是因为,教学过程是一种社会交互作用的过程。知识不是教师通过传递信息强制性地灌输给学生的,而是学生自身以及在与教师的交互作用之中建构的。教师究竟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这是区分新旧教学的分水岭。在"教教材"的场合,教师回避了教育研究的根本问题——为什么教、教什么,教师的责任就是如何把教科书提供的教材经过自身咀嚼之后再喂给学生。这是一种"告知式"的技术主义的教学方法,反映了"教科书中心主义"的教育  相似文献   

13.
教研对新教师来讲是要解决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使其尽快地熟悉教材,了解本学科的体系,了解学生并掌握教学的一些基本规律,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入一种和谐境界。提升新教师的教研水平是为了让新教师教得自信,教得幸福,教得成功。为此采取如  相似文献   

14.
传统教学偏重化学知识的传授,是为知识而教。教会学生思维是化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化学教学中可以通过"问题解决"、"对话教学"、"概念图"等方式让学生学会思考,实现化学教学不仅为知识而教,更为思维而教。  相似文献   

15.
学程单是集合了教师"教学案"与学生"学习案"于一身的教学合一的"教"与"学"的方案,是从关注"学生学习获得"这一基点出发来定位教师教学的.所采用的重要教学环节都是:提出问题—指示方法—明确要求—学生学习(自主互助与合作探究)—展示结论—评价并点拨评价.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强调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一重要的前提下,实施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学案教学法将"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帮助任课教师解决了"教什么"和"怎样教"、学生"学什么"和"怎样学"的问题。因此,初中历史教学案教学有着明显的优势,教师要合理利用教学案教学法,有组织、有目的地制定"学案",从基础知识的掌握,解题技能的培养到学生探究能力的开发,对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系统的指导。学生可以借助"学案"提高自身自主学习的能力,不断创新,通过师生互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正"少教"即启发性地教、针对性地教、创造性地教和发展性地教;"多学",指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走向深度学习、积极学习、独立学习。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秉持"少教多学"的理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这能从根本上减轻教学负担,提高教学效益。在"少教多学"教学模式的大环境下,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无限地将课本内容进行整合这一问题就应运而生。我们在莱芜市莱城区教研室的领导和倡导下,积极进  相似文献   

18.
在进行教学工作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要把课堂交到学生的手中,使他们自主自发的去学习,然后提出问题,最后教师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解惑。"先学后教,达标训练"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正好满足这一需求。新型的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教学"先教后学"和"先讲后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使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新型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还可以提高英语课程的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正>陶行知的教学思想,在《教学合一》一文中作了较为系统的论述:一、先生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主张教学做合一,反对教学分离。教与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是教学论的起点。离开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就谈不上有教学,这是教学理论的基本问题。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贯彻这种"教学合一"的思想,尽量使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教师只有"教学生学",交给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钥  相似文献   

20.
国平 《中国教师》2014,(8):27-29,35
<正>一、问题的提出1.研究背景课堂教学是落实教学目标和课改精神最重要、最基本的途径。"教"与"学"的关系是教学体系中的一对因果关系,教学评价是连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纽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是调节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力杠杆。《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科学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