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教育类课程是培养合格教师的核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根基,然而理论研究者和各高校在其课程设置上还都存在争议。通过对教育类课程设置研究进行梳理,整理出该内容的研究脉络与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个人对此问题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探索面向未来的课程教学是世界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和命题之一.近年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课程教材研究所加强对外教育交流,通过和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开展课程图谱分析项目合作,加深了对各国课程发展脉络的理解;基于共同的研究框架,制定符合我国课程实际情况的研究思路,绘制了我国现行初中阶段的课程图谱.在此基础上,具体分...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的八次课程改革,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研究的专门领域和热门话题。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的新拐点上,对"八次课改"的历史轨迹与研究脉络做一番回顾,可以让我们更好地前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及其研究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4.
美国大学的课程改革经历了创设选修制与核心课程,自由教育和普通教育以及整合教育理念下的课程设置等五个阶段,其课程改革的发展脉络实质上是指向一种培养创新人才的课程设置。  相似文献   

5.
可以用史学的方法来厘清和审视过去和现在的课程改革,这种研究有助于了解课程改革的历史脉络,从而得到一些对现在改革有意义的启示。课程史研究是针对特定的课程含义而进行的一种教育史学研究,其突显的时空性与个体性构成其研究特色,也为其提供了不同的研究维度和丰富而有趣的题材。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三个角度展开分析:课程的社会性分析、教育社会学三大流派对课程的透析和现代课程的发展。通过回溯课程与社会学相结合并从中汲取养分促进自身发展的历程,考量课程的发展脉络,为课程发展的时代性提供思索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透过课程发展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之探究,旨在建立台湾地区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为下一波课程变革预作准备,针对K-12年级的中小学课程发展相关之学理基础,分别从课程理论与教育哲学、教学理论、认知心理学、文化研究、社会变迁等五个学理角度切入,先依据相关课程学理与研究进行文献探讨,分析课程发展之学理基础与理论趋势,建构适合台湾情境脉络与历史文化的课程发展理论基础,并进而针对台湾未来幼儿园、国民小学、国民中学、高中职的"K-12年级课程纲要"之修订提出建言。  相似文献   

8.
课程本土化研究,是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关涉课程论学科长远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按照改革开放后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课程本土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改革开放后我国课程本土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简要述评,以揭示目前我国课程本土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课程本土化研究。是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命题,也是关涉课程论学科长远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按照改革开放后我国课程发展的历史脉络,从课程本土化研究的角度出发.对改革开放后我国课程本土化研究的相关成果进行简要述评,以揭示目前我国课程本土化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作为近十余年来高校文化素质教育实施的基本内容和直接途径,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形成及相互交融起着促进作用,有助于求真、求善、求美,最终实现真善美的统一。文章以后现代主义课程观与知识观为原点,通过历史脉络回顾人文课程的发展历程,指明国内外各异的人文课程设置思路,从学科不同特征刍议大学人文课程的现状、问题及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1.
新旧世纪交替更迭,世界各国教育改革此起彼伏,各种理论与学说交相辉映,共同形成颇为壮阔的图景。作为教育的核心领域——课程与教学的研究在近些年同样经历着日新月异的变化。本文尝试从香港与内地学者的视角勾勒出近二十年香港课程与教学的研究脉络与发展轮廓。文章首先概述两岸三地在课程与教学研究交流发展方面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其次,文章围绕课程改革、课程实施、教师教育、学科教育、大学教育等关键词,梳理、归纳两岸学者就香港课程与教学所进行的探索与研究;最后,文章基于对整体脉络的把握,对两岸三地的课程与教学研究提出殷切的期望与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2.
课程设置取决于课程选择的价值取向,布鲁巴克的课程史观以西方课程的历史发展为脉络,从各方面分析了西方课程发展的轨迹和特征,对当前中学数学课程设置有如下启示:应处理好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问题;应处理好数学课程与其它学科的相关性,并契合生学师教的教育规律;应处理好数学课程与实际生活之间的关系;应处理好中学数学课程内容的内部逻辑与时代需求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既是一种辩证逻辑思维方法,又是广泛应用于社会科学研究的普遍方法。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发展历史为理论视野,梳理党在各个历史时期的文献资料,洞察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历史发展脉络,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方法论借鉴。一方面,用逻辑的方法总结提炼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探究课程思政建设的科学内涵,另一方面,对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百年历史经验教训进行反思,传承创新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为课程思政建设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相似文献   

14.
教师课程实施程度是衡量课程实施品质的重要指标。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方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研究沿着忠实和调适两条脉络,发展出诸如使用层次,使用者形貌、实施课程的调查等一系列检测工具,并提炼出影响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重要因素。在当前课程改革的背景中,当基于不同的研究目的发展多脉络的实施程度研究,发展适合我国教育情境的检测工具,并关注影响我国教师课程实施程度的本土因素。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三次课程改革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经过二十几年的改革发展历程,已经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就课程目标和功能而言更是经历了三次具有历史意义的课程改革与创新。纵观已往,展望未来,厘清中国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脉络,是非常必要的。由此,可以在学习德国等先进国家的职业教育思想和课程开发方法的基础上,为在高职教学理念、专业课程结构、科目课程内容、教学资源建设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打好基础,并努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在分析儿童兴趣的基础上论述了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随后的演变过程中,赫尔巴特的课程思想逐渐被后继者加以发挥改造,最终背离了他本人的初衷。了解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的原本要旨是梳理现代课程思想发展脉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追溯历史展现"通识思想"在我国的发展脉络,通过调查和访谈揭示当前文学类通识课程面临的困境,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实施策略。在观照通识教育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过程中,结合一线教学和研究经验,从课程设置、教学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实践、师资整合、考核方式等方面展开思考和研讨。  相似文献   

18.
在西方教育思想史上,赫尔巴特第一次在分析儿童兴趣的基础上论述了普通教育的课程体系。在随后的演变过程中,赫尔巴特的课程思想逐渐被后继者加以发挥改造,最终背离了他本人的初衷。了解赫尔巴特课程思想的原本要旨是梳理现代课程思想发展脉络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整合的发展脉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及信息技术教育开展逐步发展而来的。  相似文献   

20.
整合课程的发展历史从教育历史视域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古代自然原始的整合课程阶段、近代理性与极端的整合课程阶段、当代走向成熟的整合课程阶段。整合课程现状主要表现为形成共识、不可替代、多元发展、相互融合、注重过程、拓展手段等方面。整合课程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整合课程的概念和界定需要明晰、理论基础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研究、操作模式杂乱等。整合课程发展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其教育价值正在逐步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