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杨赢 《河北教育》2023,(10):60-61
<正>文学和音乐的关系,是一个说之不尽的话题。我们知道诗歌和音乐本身同源,不管是中国的《诗经》,还是古希腊的《荷马史诗》,人类文明早期的诗歌都和音乐密不可分。虽然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诗歌和音乐彼此分离,获得了自己独立的地位和特点,但是这一对姐妹艺术,却始终分分合合,藕断丝连,上演了一出又一出引人遐想的爱怨情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文学和音乐中一对有着奇妙姻缘的艺术体裁:十四行诗和奏鸣曲。孔子说,必也正乎名,名正则言顺。  相似文献   

2.
诗歌回归音画本位,才能让我们的诗歌教学变得有声有色。诗和音乐形影不离,诗歌和绘画也是渗透和影响.绝大多数的诗歌都充满着绘画的形式美.让学生真正摆脱应试教育环境下学习诗歌的木讷.让诗歌真正地绽放自己的艺术魅力,是我们的使命。  相似文献   

3.
正音乐作为一种艺术作品,被无数的人欣赏着。在学校我们用音乐课堂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在工作中我们用音乐来营造轻松的工作环境;在闲暇时候我们用音乐来陶冶自己的情操;在忙碌的生活节奏中我们还用音乐来放松心情,提高精神气。由此可见,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存在音乐的影响,到处充满了音乐存在的好处和意义。在现代社会发展中似乎已经离不开音乐。有一位著名的钢琴家曾经这样说过:"音乐是唯一能够真正存在的艺术作品,它的震颤、律动都是生命的要素,在任何有生命的地方都会有音乐的存在,也都会有快乐的存在。"可见音乐对我们人生的重大作用。我们想要在学习、生活和工  相似文献   

4.
从生理特点来讲,幼儿时期是培养儿童音乐能力的最佳时期。要使人的音乐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就应该从幼儿时期抓起。在这方面,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情感体验是培养和发展音乐能力的前提 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当人们用语言不足以表达自己的情感时,就有了用音乐来表现自己情感的愿望。因此,情感体验是一切音乐能力发展的前提。在儿童接触音乐之前,应该有一个让儿童体验自然情绪的阶段。如,朗诵诗歌,有声有色地讲故事等都是发  相似文献   

5.
<正>中国古典诗歌中数量最多的应该是格律诗,因其格式固定,讲究韵律,而呈现出独有的特征。在欣赏这类诗歌的时候,形式是我们必须赏析的内容,所以我们可以运用文本细读法,详细解析古典诗歌的形式,从形式入手来体悟诗歌的意境和情感。一、立足古典诗歌的"节奏",运用"文本细读法"韵律和节奏为中国古典诗歌所独有。"节奏"本是音乐术语,中国古典诗歌呈现出来的美学特征之一就是音乐美。正是古典诗歌借鉴了音乐的形式,从而呈现  相似文献   

6.
著《文艺复兴论》的丕特(water parten)有过一句话:“一切艺术都是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是一种艺术,当然也趋向着音乐的状态。诗歌和音乐被称为“姊妹艺术”,所以,诗歌之趋向于音乐状态的程度更在一切艺术之上。 从中古以来,诗歌的演进完全是以音乐为根据(即趋向着音乐的状态),使诗歌完全音乐化,达到所谓“音乐的文学”。中国的词和曲就是与音乐融和的诗歌。最初的词,都是配合音乐来歌唱的,有的按词制调,有的依调填词,因此词称得上是真正的“音乐文学”。关于词之形成,元稹《乐府古题序》中说:“在音声者,因声以度词,审词以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古典诗歌的音乐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淑元 《现代语文》2008,(4):112-113
中国古典诗歌蕴含着丰富优美的音乐美.这种音乐美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借自然界的音响来组合音乐美;二是借诗歌节奏的回环往复来创造音乐美;三是借音调的抑扬顿挫来营造音乐美;四是借韵脚的交错回旋来构建音乐美.中国古典诗歌正是具有了音乐美,才创造了流传千年而不衰的神话.  相似文献   

8.
徐志摩不仅诗歌写得漂亮,诗歌理论也见解独到。他认为:诗是诗人灵魂的自白,心灵的歌唱,是诗人精、气、神的倾吐与结晶。诗是一种最高的语言,诗的灵魂是音乐的。所以,写诗单靠灵感是不行的,还要有艺术的自觉心。天赋予我们眼、耳、心,我们就要运用它们去观察、谛听、思想,此外还要依赖一种潜识——想象化,把深刻的感动让他在潜识内融化,等他自己结晶,一首诗才算成功。  相似文献   

9.
音乐在我们生活中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陶冶我们的情操,提升我们的内涵,缓解生活中的压力,音乐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享受的生活,所以关注音乐的教育也是我们关注自己生活品质的开始.在大学中,音乐的教育不仅仅涉及的是为了提高大学生的审美观念,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人格素养.大学音乐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也是有很大的作用的,所以在大学课堂中,音乐教育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门课程.如何更好地在课堂中进行音乐教育,这就对当今的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问题,新的挑战.让我们根据本文来一起解读大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改革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10.
同为艺术作品,音乐和诗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时甚至是合为一体的。音乐、诗歌都在试图传递一种消息,描绘一种意境。在意境的传递手法上,音乐和诗歌有很多共同点。在内容上,二所传递的意境也都是描写生活、反映生活。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标:1.学会欣赏儿童诗2.学会想象的方法3.能利用想象法创作诗歌教学过程:一、欣赏儿童诗,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诗歌,作曲家把它编成了一首动听的曲子,我们一起来欣赏吧。(欣赏《小白船》最后呈现诗歌。)欣赏了这首诗,谁来谈谈你自己对诗歌的一些认识?学生谈感受(很有想象力、语言很美、分行等。教师引导:你可以从这首诗歌的语言和想象方面来说说自己的感受。)老师看到有些同学已经是跃跃欲试了,想写好儿童诗其实也不难,只要掌握一个小秘密,就能写出最美的儿童诗来,那就是拥有丰富的想象(板书),现在就让我们插上想象的…  相似文献   

12.
音乐性是诗歌的文体特征。诗歌和音乐紧密结合,一同起源,相互影响,同流发展;诗歌的音乐性表现在节奏和韵律上,离开了音乐性,诗歌就不能成为它自己本身  相似文献   

13.
《亚麻色头发少女》(The Girl With the Flaxen Hair)是德彪西早期创作的一首声乐作品,根据一首名为《苏格兰之歌》的诗作谱写而成。德彪西在歌曲创作方面一向对印象主义诗歌偏爱有加,他创作的所有歌曲都是以这一类的诗歌谱写。德彪西没有采取传统的大旋律线条,而是运用了较为平稳、纯净的旋律来表现,旋律较为零散,由一些较小的音乐动机构成,直观上音乐的旋律性并不特别明显。德彪西在这首作品旋律写作上大量运用了五声音阶、中古调式与全音阶。不只这首作品,这种音乐写作手法在他其他的作品中也广泛应用,同时也是印象主义音乐歌曲创作中的重要标志之一。德彪西自身具有的极高的钢琴水准使他每首声乐作品的钢琴伴奏都堪称精致的钢琴小品,表情记号的运用极为细腻、准确、到位,可以说德彪西将自己所有的音乐要求都清晰无误地进行了标记。德彪西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美妙的音乐,更重要的是一种锐意创新、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  相似文献   

14.
每种文化都有它的灵魂音乐,每个民族的音乐所内涵的情感和精神,往往就是这个民族的灵魂和思想,也是多元音乐文化所需要的基础。在音乐体现各民族文化个性的同时,又以其独特的极富人类共性的一面成为人类感受不同文化的最方便途径。我们通过音乐来了解世界丰富多彩的文化,也通过本民族文化的音乐来认识自己,并通过对本民族文化音乐的继承及具有鲜明个性的发展,对全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诗意的音乐课堂该如何定义呢?她是将诗歌文化和音乐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堂形态.她不仅有诗歌意境的彰显,又有音乐与之巧妙的结合.她虽然不能用某种模式给予规范化的下结论,但是我们却能很美地、恰如其分地诠释她.诗意的音乐课堂,时而静止时而灵动,是一个过程.你不能实实在在地握住她,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当你沉浸其中时,也许会掠过一丝感动,也许有激荡心灵的震憾……诗是无声的音符,乐是流动的诗歌,二者结合就是艺术化的表达、美的化身,是撞击学生审美情感的活化石.构建诗意音乐课堂就是让学生接受诗的浸染、乐的熏陶,双管齐下,开启唯美艺术之旅.下面来谈谈如何构建诗意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古典诗歌在表达情感上都比较委婉含蓄,所以诸多诗人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会借助意象来传达情感,意象常常就成了诗人投射自己情感的载体。把握了诗歌中的意象,我们也就找到了赏析诗歌的一把钥匙,接下来我们将一起学习如何借助意象来赏析诗歌。一、学海拾贝(一)借助意象,描绘画面何为意象?意象即意与象的组合,是浸染了作者主观感情的景物,是主观情感与客观物象融合的整体。  相似文献   

17.
诗意的音乐课堂该如何定义呢?她是将诗歌文化和音乐艺术巧妙结合在一起的一种课堂形态.她不仅有诗歌意境的彰显,又有音乐与之巧妙的结合.她虽然不能用某种模式给予规范化地下结论,但是我们却能很美地、恰如其分地诠释她.诗意的音乐课堂,时而静止时而灵动,是一个过程.你不能实实在在地握住她,却能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她.当你沉浸其中时,也许会掠过一丝感动,也许有激荡心灵的震憾……诗是无声的音符,乐是流动的诗歌,二者结合就是艺术化的表达、美的化身,是撞击学生审美情感的活化石.构建诗意音乐课堂就是让学生接受诗的浸染、乐的熏陶,双管齐下,开启唯美艺术之旅.下面来谈谈如何构建诗意的音乐课堂.  相似文献   

18.
风,飘荡在世间的每一个角落,它是属于自然界的一种气流。我们虽然看不到它,但是我们能够体会到它带给我们的感受。在我们对待音乐的时候,我们追求的也应该是听"风"的这种境界。本文用听"风"的心境来比喻说明在对待音乐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与态度去理解,去触摸音乐中的美,继而通过先秦时期儒道两家的一些音乐美学思想以及自己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感触,并主要结合道家学派老子所提出的"大音希声"来共同说明,我们在对待音乐上,要学会用自己的心去真真切切的聆听音乐,从而去发现音乐中的大美。  相似文献   

19.
赵孟頫是元朝书画艺术成就最高的艺术家,他在诗歌创作方面也有不俗的成就。善于用典是他诗歌创作的一大特色。赵孟頫在诗歌中大量使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表达自己对社会问题的思索与态度。因此,我们分析他在不同时期的诗歌中的用典,可以看出他政治思想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20.
美的艺术形式,更易表现美的内容,诗歌是一种语言艺术,语言有义有音,具有音乐美。诗歌的音乐美主要体现在节奏和韵律上,我们主张内容和形式完美统一,讲究艺术美,目的是为了更好的表达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